淡定,這裡是三國: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意失荊州」是我們熟知的一個成語,意思是說由於一個人的疏忽而造成了重大的損失。

這個成語是來源於三國時期蜀國的五虎上將之首關羽失掉荊州的歷史故事。

那麼,關羽果真是因為大意才失去荊州的嗎?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為雲長,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是三國時期蜀國的著名將領,也是劉備最為信任的大將之一。

千百年來, 關羽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一個神武者的形象。

赤壁之戰之後,孫劉吳蜀兩國以湘水為界,平分了荊州地區。

荊州既是蜀漢重要的戰略前出地,也是孫吳日後免遭魏、蜀兩國雙重威脅的國之要道。

吳蜀雙方都希望能夠保住荊州一帶,故蜀漢劉備派出了五虎上將之首關羽去鎮守荊州。

但是關羽驕傲自滿、剛愎自用的個性卻十分突出。

《三國志·蜀書·關羽傳》中記載:名將馬超前來投靠劉備,並得到了重用。

於是關羽致書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

」諸葛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結果 「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由此可見,關羽自滿之心,溢於言表;心胸之狹窄,躍然史冊之上了。

但是,更為失策的地方還是關羽在軍事戰略上也有剛愎自用的表現。

諸葛亮在離開荊州之時,把荊州的軍政大任都交付於關羽,並定下了八字戰略方針:「北拒曹操,東和孫權」。

這也是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早就定好的一條重要軍事戰略。

並且此戰略也是經過實踐檢驗,是確實可行的。

而且當初聯合吳國,藉助孫權的力量,才在赤壁之戰中打敗了曹操的軍隊,才使得劉備在蜀漢有了立足之地。

所以在荊州的歸屬問題上,諸葛亮一直都是採取周旋的戰略,爭取不使吳蜀在荊州問題上面引起衝突。

可是關羽卻沒有領會諸葛亮在荊州問題上的要領,而是背道而馳,採取了強硬政策。

曹操遣使聯絡孫權攻取荊州,此時孫權面臨兩種選擇:一是聯曹侵劉,二是聯劉抗曹。

孫權權衡了兩者的利弊之後,決定把聯劉抗曹作為首選,於是派遣諸葛瑾為使者說關羽與孫權聯姻,此舉也是在打探劉備對自己的態度,但是關羽不但沒有採取措施鞏固孫劉聯盟,而且用欺侮性的語言打發了使者,說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這樣一來,便使孫權下不來台,自然把孫權推向了曹操一邊,這是外交上的重大失策,嚴重破壞了孫劉的聯盟計劃,違反了「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戰略,在執政方針上也是是一種背叛。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向曹軍發動了大規模的襄樊戰役,斬殺龐德,擄于禁,軍威所及,長安都為之動搖。

連番的勝利已經沖昏了關羽的頭腦,所以關羽在荊州顧盼自雄,更是不把孫權放在眼裡。

戰前關羽還曾揚言道:「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此番舉動算是徹底失去了與吳國聯盟的最後機會。

關羽雖然在襄樊戰役上大獲全勝,但是並沒有改變蜀漢在荊州的弱勢處境。

關羽這一點,吳國的呂蒙看得很清楚。

襄樊之戰時,孫權原本想乘機攻取曹魏的徐州,但是呂蒙阻止並建議:「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

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

」孫權採納了呂蒙的建議,於是轉而和曹操密謀,希望能夠聯合他們的力量夾擊關羽。

結果,關羽在呂蒙的偷襲之下,致使荊州完全丟失。

《三國志·呂蒙傳》中記載:「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父子俱獲,荊州遂定。

關於關羽失去荊州一事,應該說並不是因一時疏忽所造成的,而是他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

還有人曾一度認為,關羽的失敗與他手下沒有人才也是息息相關的。

但是這個原因是不駁而倒的。

雖然劉備集團的四虎上將都沒有在荊州坐鎮,但是憑藉他們招攬人才的本事,特別是關羽已經鎮守荊州多年,怎會沒有幾個像樣的人才為他所用?關羽失荊州,並不能簡單地用「大意」來概括,而是他自身的個性特點造成的悲劇才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襄樊之戰及三國格局演變——以博弈論視角分析

襄樊之戰是東漢末年的一次關鍵戰役,確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魏蜀吳基於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斷進行博弈,外交政策屢次更迭。本文以博弈論的視角探討襄樊之戰及戰後各國政治策略的合理性。一、赤壁之戰後魏蜀吳...

東吳奪取荊州之後,為何還要殺關羽?

說起三國著名武將關羽,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武聖」關二爺其勇武和忠義一直是我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關羽一生征戰,「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誅顏良文丑」、「水淹七軍」,五虎上將之首的關...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建安24年(公元219年),劉備親率大軍在占領漢中之地後,進位漢中王,關羽被封前將軍,假節斧。是歲,時羽攻曹公將曹仁,水淹七軍,擒于禁於樊城。採納之計,一面調五萬...

三國 關羽之死難道是蜀漢內鬥的犧牲品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

諸葛亮為何對關羽見死不救?真相曝光

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諸葛亮竭力北伐是否真的忠於漢室,還是存有「自取」之謀?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種種分析,卸下了諸葛亮頭上的歷史光環。關羽孤軍北伐,攻打襄樊,是戰略上的嚴重失誤。稍懂三...

關羽大意失荊州:受傷的何止是蜀漢!

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留關羽鎮守占據的荊州五郡,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劉備得到蜀川後,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後來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孫權派...

關羽真的只是「大意失荊州」嗎?

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大意失荊州」是我們熟知的一個成語,意思是說由於一個人的疏忽而造成了重大的損失。這個成語是來源於三國時期因關羽本人的疏忽而造成蜀國丟掉荊州的歷史故事。那麼,關羽果真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