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為什麼一定要殺掉關羽?不是孫權鼠目寸光,而是不得不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熟讀漢末三國史,大多數人都會發現一些非常令人費解的問題,不知道當事人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決定。
例如,襄樊之戰時,孫權破壞了孫劉聯盟,派呂蒙白衣渡江,迫使關羽敗走麥城,並擒殺了關羽。
兩年後劉備發動夷陵之戰。
《三國志》記載,孫權得知這一消息之後,立馬「遣書請和」,也就是說,他們並不打算與蜀漢開戰。
那麼孫權在當初,為什麼一定要殺害關羽呢?如果他們不殺關羽的話,不就可以避免這一戰了嗎?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因為孫權太過小肚雞腸,甚至有些鼠目寸光,因為關羽之前曾得罪過他,於是他貪圖一時痛快,殺害了關羽,根本沒有考慮後果。
關羽在襄樊之戰前,的確曾得罪孫權,並且得罪了不止一次。
例如,最初孫權出兵相助,他卻痛斥孫權的兵馬來得太遲;孫權主動提出,願與他結為兒女親家,他不僅拒絕,還出言不遜,辱罵使者;這等情況下,他還未經孫權同意擅長搬空了江東的兩座糧倉。
因此,孫權痛恨關羽,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作為江東之主,作為一個十五歲便擔任陽羨長,未及弱冠便坐鎮江東的梟雄,作為一個能夠讓曹操稱讚「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後起之秀,孫權真的可能,因為憤恨,就失去了理智,做出不計後果的事情嗎?小編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再者說,就算孫權任性,那麼呂蒙、陸遜、張昭等江東大臣,就沒有一個明白人嗎?所以,孫權殺關羽,大約並非泄憤,而是另有考慮。
小編在查閱了諸多史料之後,有了以下猜想。
一、關羽不可能被收服
眾所周知,關羽以忠義著稱。
最典型的證據就是,當初劉備敗於曹操之手,失去了立足之地,只能跑去寄人籬下。
這種情況下,關羽遭到曹操的生擒,曹操不僅為他破例,沒有將其殺害,還把他拜為了偏將軍,平時對他也「禮之甚厚」。
這些待遇,比起早已投靠曹操的名將張遼,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他於萬軍之中,取顏良首級,為曹操解了白馬之圍後,又被表封為了漢壽亭侯。
可是,他覺得自己報答了曹操的典恩情之後,還是「拜書告辭」了。
有這一先例,他更不可能轉投江東,所以,對江東而言,關羽是留不下的。
二、關羽放不得
如果要維護孫劉聯盟,孫權最正確的選擇,其實應該是放歸關羽。
但是這一選擇,同樣弊大於利。
早在劉備拿下益州的時候,雙方就曾差點因荊州歸屬問題,而分道揚鑣,最終劉備方雖然做出了一定的讓步,江東卻並不滿意。
這個時候,江東在關羽與曹魏對峙時,終於奪回了南郡等地,自己出了一口惡氣,卻讓諸葛亮的隆中對,化為了泡影,劉備無論如何都不會罷休。
因此,就算江東放歸關羽,這一戰依舊會爆發。
也就是說,不論關羽是否被放歸,東吳都要經歷一場戰爭,除非退回荊州。
可是如果放了關羽,又還了荊州,那麼呂蒙白衣渡江的意義又何在呢?而如果在明知戰爭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東吳放歸關羽,才是最腦殘的決定。
再者說,就算放歸關羽,有希望避免這一戰,吳蜀也已結仇,而關羽被放歸的話,曹魏肯定不滿意,那麼江東將里外不是人,所以,關羽放不得。
三、關羽囚不得
還有讀者認為,江東對關羽可以選擇軟禁,不收降也不放走,更不用殺害。
先不說以關羽的性格,是否會接受囚禁,也不說東吳願不願意冒這個風險。
這種做法依舊不是個好的選擇。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如果江東軟禁關羽,對蜀漢方面而言,意味著有講和的餘地,蜀漢一定會想盡辦法贖回關羽,如果江東接受,則與放歸沒什麼區別;如果江東不接受,則變成了一種挑釁,更容易激起蜀漢的憤怒。
而且,他們保留關羽的性命,曹魏也會不安心,這對東吳而言,同樣非常糟糕。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殺掉關羽成為孫權唯一的選擇,畢竟這樣的方式,不僅只得罪蜀漢一方,還削弱了蜀漢的實力,甚至還有嫁禍給曹魏的可能性,這樣的選擇看似鼠目寸光,實際上卻是最好的選擇。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歷史新說:劉備與關羽稱兄道弟竟是假象!借刀殺人才是真目的
(標籤:劉備 關羽 蜀漢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也是蜀漢歷史上的最大悲劇。關於蜀漢在荊州戰役中不發救兵的問題,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來不及去救。但因為《三國志》中沒有記載,所以後...
關於荊州,關於孫權背盟
吳蜀兩國弱也就算了,為了一個荊州拼的你死我活,曹魏那邊看戲看的賊開心。兩農民打起來了,地主能不贏?造成這結果的無非是因為荊州,對於荊州歸屬問題,劉備得荊州可從漢中荊州兩路出兵,對卻得天下有很大...
戰爭是政治的炮灰!如果諸葛亮察覺到這點關羽就不會死了
在蜀漢與曹魏爭霸的時候,因曹魏丟失了漢中,襄樊便成為曹魏鍥入蜀漢版圖的一枚釘子,是以,劉備視之為眼中釘,必然傾盡全力來拔除。而曹操卻不想打這個仗,主要不是打不過,只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時日不長,曹...
關羽之死:他究竟中了誰的借刀殺人計?為何必死?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也是蜀漢歷史上的最大悲劇。關於蜀漢在荊州戰役中不發救兵的問題,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來不及去救。但因為《三國志》中沒有記載,所以後世對此也是猜測紛紛。然而到了...
他一生忠勇仁義,為劉備赴湯蹈火,卻最終成了蜀漢內鬥的犧牲品!
諸葛亮在世人心中一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物,而同時對於熟讀三國歷史的人們來說,也有這樣的議論,為何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竭力北伐是否真的忠於漢室,對於人們的種種猜疑,從來都不絕於耳。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建安24年(公元219年),劉備親率大軍在占領漢中之地後,進位漢中王,關羽被封前將軍,假節斧。是歲,時羽攻曹公將曹仁,水淹七軍,擒于禁於樊城。採納之計,一面調五萬...
孫權的用人之道,孫權的性格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袞袞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出自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經典詩歌寫出了作...
關羽死亡之謎:竟是諸葛亮的見死不救?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
諸葛亮為何對關羽見死不救?真相曝光
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諸葛亮竭力北伐是否真的忠於漢室,還是存有「自取」之謀?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種種分析,卸下了諸葛亮頭上的歷史光環。關羽孤軍北伐,攻打襄樊,是戰略上的嚴重失誤。稍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