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筆記103:曹操崛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董卓被殺之前,「討董」盟軍就開始了窩裡反。

謀士逢紀給袁紹出主意:

將軍舉大事而仰人資給,不據一州,無以自全。

您雖然被奉為盟軍首領,手下也有一支挺強的軍隊,但是您沒有自己的根據地,不能總依靠地方上的州郡長官幫著籌措錢糧物資。

起碼得完全占領一個州,否則肯定堅持不下去。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後世所有「軍閥」都如法炮製。

手裡既要有軍隊,又得有地盤,以地養軍,以軍擴地。

《周易》師卦是講軍事的,卦象為「地中有水」,象徵有地盤才能出錢、出糧,有人口才能出兵。

之前的赤眉軍、黃巾軍之所以站不住腳,都是因為沒有一個穩定的地盤,只靠搶糧食,那怎能長久得了呢。

那麼,占領哪個州的呢?

前面提到過,漢武帝拓展國土,劃分天下為十一個州,到東漢時演變為十三個州,分別是: 司隸州、青州、徐州、兗州、豫州、幽州、冀州、并州、荊州、揚州、涼州、益州、交州、雍州。

您可以參照下圖目測一下各自的範圍吧。

這個圖中的司隸州中靠西邊,後來分出了雍州。

袁紹選擇就近占領冀州。

當時的冀州牧是韓馥,早年是袁家的門生,性格懦弱,不敢擔事。

袁紹一邊請幽州的公孫瓚帶兵佯攻冀州,另一邊派謀士去說服韓馥讓位給袁紹。

韓馥真就讓了。

袁紹反客為主,韓馥畏懼自殺。

之後,各路豪傑紛紛跟進,都是走這個路線,或文取,或武取,都得起碼占一兩個州,或者幾個大郡。

這樣一來,彼此矛盾就很尖銳了。

狼多肉少,搶唄,於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到董卓死時,大致的情況是這樣的:

袁紹控制冀州,和并州、青州大部。

公孫瓚在剿滅黃巾軍餘部後,軍隊擴大到數萬之眾,之後殺掉幽州牧劉虞,控制了幽州。

在青州和并州也有一定勢力,與袁紹抗衡。

在他手下的劉備,當時就在青州。

袁術是公孫瓚的盟友,控制豫州和揚州北部,他主要跟劉表爭。

劉表控制荊州,他跟袁紹結盟。

看出來了吧,都是「遠交近攻」。

另外,益州被劉璋控制。

涼州被馬騰等軍閥控制。

長安及周邊被很多小軍閥控制。

幽州北邊還有類似一個州的區域,就是遼東,被公孫度控制。

再北邊就是烏桓、匈奴、鮮卑、羌人之類的在控制。

三國期間,歷史被中原的豪傑們占滿了,大致沒有他們的戲分了。

曹操呢?

曹操當然不會安於在袁紹手下呆著,他實力小,就占小地方,先是在冀、青、兗三州交界的地方占領一個郡。

不久,兗州刺史在與黃巾軍餘部的戰鬥中被殺,兗州群龍無首,於是,他派出謀士去找兗州的高層忽悠了一通,對方就把他請去做首領了。

於是,他輕鬆占據兗州。

之後,剿滅大批黃巾軍,整編其兵馬三十餘萬,人口百萬,號稱「青州兵」,勢力大增。

袁紹的壯士也得益於對黃巾軍餘部的兼并。

那麼,曹操跟誰爭呢?跟控制徐州的陶謙。

曹操在兗州站住腳後,就派人去接父親曹嵩過來享福。

曹嵩的財物行李拉了100多輛車,路上,陶謙的部下陰平,見財起意,就給劫了,曹嵩和小兒子曹德都被殺。

曹操瘋了,抱著必死之心,帶軍隊大舉攻徐州報仇,連拔十餘城,全部屠城,活埋徐州軍民數十萬人,泗水為之斷流。

最後,陶謙退守郯城,曹操久攻不克,轉攻其他小城,也是全部屠城。

他和同時代的所謂「英雄豪傑」們,都跟董卓學到了殘忍,都是絕對的殺人魔王。

曹操對徐州志在必得,卻沒想到後院失火了。

跟他一起在陳留起兵的髮小張邈背叛了。

因為,袁紹曾經想讓曹操殺張邈。

曹操當然不能殺朋友,甚至去打徐州前把家人託付給張邈,可是張邈知道曹操的性格是讓人琢磨不透的,是殘忍的,不擇手段的,他很不安。

他聯合當時也沒有落腳之地的呂布,迅速控制了兗州大部。

只剩下三個小城,在荀彧和程昱這兩大謀士的努力下,得以堅守。

三國是謀士的三國、智慧的三國,難怪小說《三國演義》那麼精彩,真實的歷史更加精彩。

讀完三國,其他的歷史差不多就不必讀了,所有重要的問題,不論軍事的、政治的、人性的,這段歷史都有高明的解答。

荀彧是曹操的第一大謀士。

前文講過的「潁川四長」之首的荀淑,荀彧便是他的孫子。

荀彧在出山之前的一個智慧之舉是將家族從潁川遷走,因為,他發現天下將大亂,潁川地處中原地區平原地帶,亂軍來時,無處逃避,不能呆。

不久後,他的家鄉被董卓的東征部隊夷平。

先投袁紹,被奉為上賓。

之後,覺得袁紹不能成事,轉投曹操。

一見如故,曹操興奮地稱其:

吾子房也。

您就是我的張良!

荀彧何止是曹操的張良,他同時兼有了蕭何的角色,一直給曹操管理後方,並且舉薦了很多人才,比如後來的兩大謀士:荀攸、郭嘉。

他們都是潁川的,荀攸還是他的侄子。

這種親近的關係,使謀士之間的溝通更順暢。

郭嘉跟荀彧一樣,也是先去投袁紹,也很受禮遇,但認為袁紹:

不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

雖然愛才,但不會用人,什麼都想做,卻抓不住重點,善於謀劃,但不能決斷。

於是也轉投曹操。

以後,三國中有很多類似的對人的評價,我們可以反省自身。

性格決定命運,他的特點決定了他的未來。

這方面的史料,有助於我們提高對人性和人的判斷能力吧。

曹操的一個優點是:喜歡誰就大聲說出來。

他跟荀攸見面暢談,之後立即稱讚:您不是常人啊,我能跟您共事,天下有何憂哉?

對郭嘉則評之為:助我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這些自命不凡的謀士,得遇知己的感覺,比什麼都重要吧。

程昱也很了不起,不但謀略超群,而且敢擔事,執行力強。

在幾年後的官渡之戰時,程昱只要700兵去守袁紹大軍將經過的一座小城,說:少帶點人,袁紹不以為意,不會來打的。

多了,反而更危險。

可見其對人性的深刻的把握,和驚人的膽量。

兗州三小城得以保住,程昱是第一功臣。

曹操從徐州撤軍回來,拉著程昱的手說:要沒有你們,我就沒家可回了。

接下來,曹操PK呂布,要奪回失地,卻開局不利,有兩次差點把命丟了。

有一次他去偷襲呂布,結果反被人家圍住了,幸虧手下典韋勇猛,拼力肉搏救護,才得以脫身。

還有一次,內應打開了呂布盤踞的濮陽城門,曹操帶兵突入,進城後在城門燃起大火,斷了自己的退路,以示要決一死戰。

結果在城中戰敗,被呂布手下的一個軍官給抓住,問他:曹操何在?!他順勢一指:就是往那邊跑的那個騎黃馬的。

軍官大喜,丟了他就去追。

曹操從火門鑽出,逃回。

然後,並點也不氣餒,立即又帶兵上去接著打。

就這樣打了100多天,曹操也沒能奪回兗州,還是三座小城,糧食也沒了,他想放棄了。

袁紹派人來,要把曹操的家人接過去,意思就是,你過來跟我干吧......家人算是人質。

曹操正想同意。

程昱勸他:袁紹沒有得天下的才智,您會甘心在其手下受節制嗎?雖然只有三城,但其中還是可以挑出上萬能打仗的男丁來,有我和荀彧輔佐您,一定可以東山再起的!人在落魄時,太需要這樣的鼓勵了!

第二年,曹操終於跟呂布打了幾次勝仗,但還是很艱難。

他聽說徐州的陶謙死了,要乘機去打徐州,想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

荀彧勸他:

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故雖有困敗而終濟大業。

當年劉邦以關中為根據地,劉秀以河內為根據地,把根據地鞏固堅實之後,再去打天下,進可以勝敵,退可以堅守,雖然經歷無數失敗,最終仍可以完成大業。

現在您的根據地就是兗州,這是根本。

徐州那邊,您打了兩次,殺人無數,即便打下來,也不得民心,坐不穩的。

荀彧進一步指出:

事故有棄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權一時之勢、不患本之不固,可也。

一件事要進行取捨抉擇,可行的有三種情況:一是取大的,舍小的;二是取其安全,舍其風險;三是雖然有危險,但可得其勢,也行。

這第三條很牛啊,對下棋有研究的人於此應有體會。

對照一下,您選擇打徐州並不明智。

於是,曹操全力打呂布,終於將其趕出兗州。

第一次得到兗州,很容易,結果失去得就很快;第二次得到兗州,很艱難,於是再也失去不了了。

不久,曹操得到漢獻帝的正式任命,曹操成為兗州牧,下一步就要挾天子以令諸侯了。

這裡要說明一點,當時的軍閥們表面上都還是遵奉漢獻帝的,儘量想辦法取得漢獻帝的正式任命,那樣似乎更加心安理得。

不過,根本上還是比誰拳頭硬。

被叛曹操的張邈怎樣了呢?他最後帶著家族困守一座小城,親自出去向袁術求救兵,被手下殺死,他的弟弟張超向朋友東郡太守臧洪求救。

臧洪是袁紹的手下,請求帶兵營救,袁紹不許。

請求自己去,也不許。

結果,很快的曹操破城,張邈全家被殺。

於是,臧洪與袁紹反目,打了起來。

臧洪城中糧絕,殺其愛妾分給將士們吃,至城破,城中七八千人無叛者。

注意喲,這是第一個殺小老婆吃的,以後還有的,小老婆做不得啊。

袁紹抓住臧洪,本想勸降,卻遭痛罵,於是殺之。

當時在場的有個叫陳容的人,是臧洪的同鄉,看不下去了,批評袁紹過分。

袁紹很沒面子,派人將其拖出,陳容不屈:

仁義豈有常,蹈之則君子,背之則小人。

人並無好壞之分,做仁義之事就是君子,背棄仁義做事就是小人。

我寧與臧洪這樣的君子同死,不跟袁紹你這樣的小人同生!

袁紹大怒,殺之。

其他人不敢明說什麼,背地裡對袁紹都很有看法:怎能一天連殺兩烈士?!

人心的失去就是這樣一件事又一件事的積累起來的吧。

按:這其實是《谷園講通鑑》的文字初稿,也算是個提綱,後來決定做成視頻脫口秀節目,稿子只好全部重寫。

乾脆發上來與大家交流吧。

《谷園講通鑑》的視音頻目前在愛奇藝和蜻蜓FM脫口秀頻道熱播,敬請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作為最好的朋友,張邈為什麼起兵反對曹操?

張邈字孟卓,東平壽張人也。少以俠聞,振窮救急,傾家無愛,士多歸之,度尚、王考、劉儒、胡毋班、秦周、蕃向、王章合為八廚。和曹操、袁紹皆與好友,更是黨錮時,袁紹反對宦官的小圈子裡的核心人物。後來辟公...

曹操秘史的故事

各地軍閥豪強之間的爭鬥和兼并,曹操都看在眼中,但曹操當時並沒有自己的地盤,且屬於實力較弱的一方,因此,他決定先占據一塊根據地,待站穩腳跟後,再謀求發展。正當曹操急於搶占地盤之時,鮑信向曹操建議道...

三國時代決定天下走勢的十大謀臣——荀彧篇

中華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有無數智絕於天下的奇人異士。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輔佐著自己的君主,或稱霸一方,或統一天下。而在三國時期,這些智能之士如同井噴一般,共存於同一時代。他們用自己過人的才華...

曹營里的漢朝忠臣—荀彧

荀彧,他可以說是曹操的首席謀士,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也」。他被曹操如此看重,但仍心存漢室,最後在曹操的暗示下服毒身亡。就是這樣一個人,可以從他身上看出對漢朝的忠貞,在大義面前不懼死亡,以身了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