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上第一歷史文化名人——千古一相管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管子(公元前723~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諡號敬,故又稱敬仲。

公元前723年(戊午年)出生於今安徽省潁上縣。

春秋齊國宰相、文武全才,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經濟學家和軍事家,我國宰相制度的創始人,被梁啓超譽為「中國之最大的政治家」、「學術思想界一巨子」。

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葬於臨淄「牛山之阿」,即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陵街道北山西村。

管仲是首批進入首都中華世紀壇四十位歷史文化名人的第一人。

2004年9月,於他建功立業之地齊國故都淄博牛山腳下,管仲紀念館落成。

整個紀念館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總投資近3000萬元,主要由中國宰相館、管仲及《管子》思想陳列廳、管仲祠等組成。

紀念館以管仲墓為依託,以《管子》思想為基礎,以管仲的生平為脈絡設計修建,整個建築氣勢宏大,被譽為北方的布達拉宮。

7.5米高的管仲花崗岩雕像矗立在紀念館門前廣場,與整個紀念館渾然天成。

管仲自幼刻苦讀書,文韜武略,無不精通。

25歲(癸未年,公元前698年)離開潁上。

早年經商、從軍,又三次為小官,均被辭。

齊襄公時,與摯友鮑叔牙同為齊國公室侍臣,為齊國公子糾「傅」(老師)。

周莊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在齊國內亂中,助公子糾同公子小白(齊桓公)爭奪君位失敗。

雖一度為齊桓公所嫉恨,終以經世之才,「常與鮑叔牙游,鮑叔深知其賢」(《史記·管晏列傳》),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即位,經鮑叔牙力薦,被齊桓公重用為上卿。

管仲是我國傑出的哲學家,他提出了「水」是世界的本原的本體論,比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還要早,是世界上提出水本原唯物主義觀點的第一人。

他「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的思想,閃爍著偉大唯物史觀的天才萌芽,歷史影響深遠。

他是人類歷史上最早提出「合和故能諧」的社會和諧思想的偉大先驅。

政治思想上 ,管仲主張「以人為本」、「民惟邦本」、禮法並用、通商惠賈、開放務實;管仲「廉、恥、禮、義」「國之四維」的治國理念,後為孔子所繼承,構成了儒家核心價值體系。

他向齊桓公提出修好近鄰、先內後外、待時而動的治國求霸之策,輔佐桓公勵精圖治,推行旨在富國強兵的改革。

革新西周以來的「國」、「野」制度,實行「參其國而伍其鄙」(《國語·齊語》。

以下引文,凡未註明出處的,均見此篇)之制,國、鄙之中,破除等級依附關係,集政權、軍權於國君及大貴族手中。

分國都為15個士鄉和六個工、商鄉,分鄙野為五屬,設各級官吏管理。

設選拔人才的制度,士經三次審選,可作上卿的輔佐。

管仲極端重視教育,提出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卓越思想。

軍事上「作內政而寄軍令」,實行兵民合一,軍政合一。

規定「國」中5家為軌,出5人為伍,由軌長率領;10軌為里,出50人為小戎,由里有司率領;4里為連,出200人為卒,由連長率領;10連為鄉,出2000人為旅,舉鄉良人率領;5鄉一帥,出萬人為軍,由5鄉之帥率領。

全國士鄉,共組建三軍,齊桓公率中軍,上卿國氏、高氏各率一軍,開創諸侯大國有三軍,每軍萬人的軍事體制。

由於士鄉之民不得遷徙,世代專服兵役,故「夜戰聲相聞,足以不乖;晝戰目相見,足以相識」,有利於提高軍隊士氣和戰鬥力。

又加強兵器製造,並制定用甲兵贖罪的法令,以增加武器。

經濟上革新賦稅制度,「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史記·管晏列傳》)。

「遂滋民與無財,而敬百姓,則國安矣。

」「相地而衰(音催,差)征,則民不移」。

改革不合理的賦稅制度,按照土地的好壞徵收不同賦稅,使農民安心農業生產,不在外流。

管仲還第一次提出了按照人們的職業分為「士、農、工、商」四大社會集團。

這對後世影響很大。

所謂士,主要指文武兼備的知識階層,他們平時「父與父言義,子與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悌」;戰時團結一致,「守則同固,戰則同強」。

農,主要指從事農業生產的人,他們按照不同農時,使用適當農具,努力耕作,「沾體塗足,暴其髮膚,盡其四肢之敏,以從事于田野」。

工,主要指從事手工業活動的人,他們「論比協材,旦暮從事」,製作滿足社會需要的各種手工業品。

商,主要指從事商業活動的人,他們根據不同季節需求,密切注視市場供應和行情變化,「負任擔荷,服牛軺馬」,來往各地,「以其所有,易其所無」,賤買貴賣。

為充實國家財力,徵稅按土地好壞分等,適當徵發力役,禁止掠奪家畜。

由官府統一鑄造、管理錢幣,制定捕魚、煮鹽之法,同時提倡寬鬆的財政政策,廣開財路,首創了消費(「侈糜」)經濟學理念,運用經濟槓桿手段「不戰而屈人之兵」,征服諸侯列國。

使齊成為物質基礎雄厚、綜合國力最強之國。

管仲輔佐齊桓公四十年,對齊國進行了大力改革,齊國國力大振。

鑒於周王尚為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並順應中原各國希望聯合抗禦戎狄侵擾的形勢,政治上乃以「尊王攘夷」為號召,軍事上佐齊桓公北攻山戎,南征楚國,扶助王室,救邢存衛,主持會盟,終成首創霸業之功。

因有殊勛於齊,被齊桓公尊為仲父。

遂在此基礎上幫助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號召,使其「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

管仲生平事跡主要見於《論語》、《國語·齊語》、《史記》和《管子》等典籍。

特別是《管子》一書,為我國古代罕見的煌煌巨著,集中完整地記錄、匯集、保存了管仲的主要思想、言論、業績、經驗、智慧和治國之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春秋管仲與鮑叔牙究竟是什麼關係

管仲和鮑叔牙都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賢能之人,管仲和鮑叔牙在春期時期同為齊國大臣,人們常說的「管飽之交」就是指管仲和鮑叔牙,那他們兩個是什麼關係呢?管仲在齊國任相國期間推動了中原地區的發展,所以管...

齊桓公任用的改革家 齊桓公傳奇人物

管仲改革齊桓公大難不死逃回齊國即位後,面臨的卻是一個齊襄公留下的爛攤子,當時周王室衰微,諸侯連年征戰,大國兼并小國。齊國國力急劇衰退,社會動亂不斷,而且還有北方少數民族犬戎的威脅,面臨著被強國吞...

齊桓霸業的里里外外(二)

二 齊國的內政改革從情理上講,齊國要成為霸主,應先增強國力。要想增強國力,必須要有一系列政策措施。然而《左傳》對此確實隻字未提。也好理解,他是站在魯國的立場上敘事的,本來就看齊國很不爽,齊桓公上...

棗莊:第一丞相管仲

(公元前645年)名夷吾, 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潁上(今安徽潁上)人。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