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道德經】
第一章原文;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妙;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
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譯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道)
「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生產之本原的命名。
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
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從「有名」的奧妙達到無形的奧妙,「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
在這一章里,老子重點介紹了他的哲學範疇「道」。
道的屬性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這是早已存在的一個問題,自古及今,它引起了許多學者的濃厚興趣。
在歷史上,韓非子生活的時代距離老子比較近而且他是第一個為《道德經》作注的學者。
關於什麼是道,在《解老》中,韓非子這樣說:道者萬物之所以然也。
萬理之所稽也。
理者成物之文也。
道者萬物之所以成也。
古曰道,理之者也,這表明韓非子是從唯物的方面來理解老子的道的。
在史記中,司馬遷把老子與韓非子列入同傳還附有莊子、申不害,即認為韓、莊、申皆原於道德之意,而老子深遠矣。
漢代的王充在論衡一書中
,同樣認為老子的道德思想是唯物論的。
但是從東漢末年道魏晉時代,情形有了變化。
一些學者體會老子哲學所謂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妙義,肯定宇宙的本體只有一個無,號稱玄學。
隨後佛學傳人中國並漸漸興盛起來,玄於佛合流,因而對道的解釋,便倒向唯心論方面。
宋明時期的理學家同樣吸取了佛學與玄學思想,對老子的道仍舊作了唯心主義解釋。
總之道是唯物還是唯心論,學者們一直有根本不同的看法。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原文解讀及心得體會
[原文]:道可道也①,非恆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恆名也。無名④,萬物之始也;有名⑤,萬物之母也⑥。故恆無欲也⑦,以觀其眇⑧;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⑨。兩者同出,異名同謂⑩。玄之又玄⑾,眾眇之門⑿。...
品讀《道德經》,體味老子對「道」的那種近乎虔誠的膜拜和敬畏
今天,人們在生活需求和文化思想方面涌動的「回歸自然」潮流,不也正是合乎老子哲學裡尊崇自然的思想嗎?「道」這個哲學概念,首經老子提出,它的涵義博大精深,可從歷史的角度來認識、也可從文學的方面去理解...
淺談《道德經》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在漢代為避文帝(劉恆)的諱,才改為「常」,「常」即永恆。道可道,第一個「道」表示萬事萬物的真理,「可道」可以理解為「道說」。...
國學老子《道德經》:想了解道德經,你必須先知道這一點
老子,又名李耳,相傳活了兩百多歲,是道家著名的代表人物。老子字伯陽,又稱老聃,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現在很多人對國學越來越有興趣,因為國學中的智慧完全適用於現代社會,甚至可以說可以解決現代社會的...
老子《道德經》賞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