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道德經】

第一章原文;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妙;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

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譯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道)

「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生產之本原的命名。

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

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從「有名」的奧妙達到無形的奧妙,「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

在這一章里,老子重點介紹了他的哲學範疇「道」。

道的屬性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這是早已存在的一個問題,自古及今,它引起了許多學者的濃厚興趣。

在歷史上,韓非子生活的時代距離老子比較近而且他是第一個為《道德經》作注的學者。

關於什麼是道,在《解老》中,韓非子這樣說:道者萬物之所以然也。

萬理之所稽也。

理者成物之文也。

道者萬物之所以成也。

古曰道,理之者也,這表明韓非子是從唯物的方面來理解老子的道的。

在史記中,司馬遷把老子與韓非子列入同傳還附有莊子、申不害,即認為韓、莊、申皆原於道德之意,而老子深遠矣。

漢代的王充在論衡一書中 ,同樣認為老子的道德思想是唯物論的。

但是從東漢末年道魏晉時代,情形有了變化。

一些學者體會老子哲學所謂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妙義,肯定宇宙的本體只有一個無,號稱玄學。

隨後佛學傳人中國並漸漸興盛起來,玄於佛合流,因而對道的解釋,便倒向唯心論方面。

宋明時期的理學家同樣吸取了佛學與玄學思想,對老子的道仍舊作了唯心主義解釋。

總之道是唯物還是唯心論,學者們一直有根本不同的看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道德經 老子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注釋 「...

道德經01

01.道可道也①,非恆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恆名也。無名④,萬物之始也;有名⑤,萬物之母也⑥。故恆無欲也⑦,以觀其眇⑧;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⑨。兩者同出,異名同謂⑩。玄之又玄⑾,眾眇之門⑿。譯文...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原文解讀及心得體會

[原文]:道可道也①,非恆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恆名也。無名④,萬物之始也;有名⑤,萬物之母也⑥。故恆無欲也⑦,以觀其眇⑧;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⑨。兩者同出,異名同謂⑩。玄之又玄⑾,眾眇之門⑿。...

道德經 第一章

道德經 第一章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後)姓李名耳,字伯陽,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傳說老子出生時就長有白色的眉毛及鬍子,所以被後人稱為老子。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存世有《道德經》(又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