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的官府是如何管理「小道消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唐代,有「邸報」和「進奏院狀報」兩種不同的載體,前者是朝廷辦的,後者則由地方州府駐京辦私下裡采編的。

也就是說,後者具有了樸素的信息取捨和窺評的特點。

宋代對此進行整合,將各路(省)駐京辦(進奏院)統一隸屬於給事中,加強了內容審查與管理。

古代官方報紙地位變得微妙、開始面對壓力,始於南宋。

因為北宋晚期出現了一個完全意義上的競爭對手,它的名字叫「小報」。

小報有點像「小道消息」,南宋時期一度也稱其為「新聞」,是中國最早的非官方報紙。

南宋官報的壓力,不在於發行或盈虧,主要體現在輿論控制的失衡上。

網絡配圖

本來「朝報」的原則,是有選擇地按時刊載皇帝的活動、詔旨及官吏任免、奏章等正常的朝廷政事。

可小報卻無所顧忌,且傳播速度更快、內容更廣泛,個性化也較強,以往官報一手遮天、「有選擇」和「按時」的原則,等等,隨之化為泡影。

南宋紹熙四年,有給事中就感受到了這種因輿論秩序被破壞而產生的壓力,他向宋光宗報告說:為了「坐獲不貲之利」,小報用賄賂之法向進奏官獲取消息,「訪聞有一使臣及合門院子,專以探報此等事為生,或得於省院之漏泄,或得之於街市之剽聞,又或意見之撰造。

「合門」,是合門司的簡稱,隸屬門下省,主管皇帝和大臣們的朝會、幸游、宴享、贊相、禮儀、召對、引見、辭謝等事宜;「合門院子」,指的是管理合門的雜役;「撰造」,即杜撰和造謠。

實際上,早在宋孝宗年間,朝廷為了加強輿論控制,減緩官報壓力,就曾嚴肅過內部紀律。

如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對泄露新聞以牟利的進奏院官員——劉資和馮時,各杖100,以示懲戒。

這大概是中國正史上第一次出現的兩個有名有姓的「通訊員」。

宋代的民間小報並不合法,但政府似乎並未開展過具體的「嚴打」,僅僅在有限範圍內進行遏制。

當然效果也不明顯,因為小報有其頑強的生命力。

以南宋臨安為例,跟官報唱對台戲的小報,看似只有一份,但從業者卻多如牛毛,抄錄的、零售的,包括送報的,這些人且不說,單說信息採集,隊伍之龐大,手段之高明,令人嘆為觀止。

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有官員上奏疏,具言小報采編人員的無孔不入:「所謂內探、省探、衙探之類,皆私衷小報,率有漏泄之禁,故隱而號之曰新聞。

「內」是大內,即皇帝居住和處理政事的地方;「省」指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等中央一級政府機關;「衙」指省以下的一般政府機關。

「內探」、「省探」、「衙探」等,指的正是那些公開或半公開的小報信息採集人員,也可以稱之為探聽和訪錄新聞的專職「記者」,他們的數量與能量均相當可觀。

在「記者」們四處活動的同時,還有一個專門從事類似於爆料者角色的特殊信息採集隊伍,當時人稱「喜蟲兒」。

據《夢粱錄》記載,「喜蟲兒」都是百司衙兵,負責科舉考試揭榜或發榜,他們近水樓台,有一定的獲取渠道,靠出售小報所需要的信息賺取一定外快。

為何小報需要這麼多內外「員工」呢?想必正是著眼於「內容為王」的考慮。

如果小報全盤照抄官報的內容,沒有自己的特色內容,還怎麼吸引讀者,怎麼讓讀者掏錢?

面對有司的信息封鎖,小報「記者」除了上述刺探手段外,還不遺餘力地采寫社會上新鮮、奇異、有趣的傳聞,甚至杜撰捏造假新聞、假詔旨、假章奏,以某種假託方式來表達對朝廷百官變動的看法,類似於現在的時評。

官方曾公開指責小報「撰造命令,妄傳事端」。

種種史料表明,南宋政府對小報的活躍是相當頭大的,饒是如此,亦無可奈何。

因為小報對付衙門快刀的策略十分高明,他們沒有固定的編輯謄印場所,人員流動性強,打一槍換一炮。

高峰時期,如紹熙四年(公元1193年)小報已經是「日書一紙」了,確確實實地成為「日報」,可你想找到他們的「總編輯」,簡直就是做夢。

前文里說過,小報在大內、各省院衙門都有線人和順暢的傳遞渠道,政府若是真要開展「嚴打」,臨安府衙還沒收到命令,恐怕小報早已知道,早已作鳥獸散,官府再去抓,只能撲空。

明代官報的壓力,比宋朝更大一些。

一方面,讀者要求更高了,朝野對信息的需求更迫切,士大夫尤其看重官報;另一方面,出版管理更嚴了,官報的書面信息先集中到通政司篩選,給皇帝看,再由六科(給事中)預覽審核,然後送提塘報房抄錄發行各省。

為了跟民間報紙搶讀者,明朝官報開始僱請百姓送報。

史料說,明末有個御史叫祁佳彪,在日記中寫道:「何甥來,雲送邸報為業」。

其中的何甥,應該是他的親戚。

另外,官報刊載八卦類社會新聞,也始於明代,如一則史料說:「弘治末,隨州應山縣女子生髭,長三寸余,見於邸報。

」到了晚清之際,具有現代報紙特點的民辦《京報》發行量突破萬份大關,官報的影響力已基本式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代狗仔隊狂揭官員桃色朱熹也中槍

時代不斷改變,現今我們會透過網站、社交網絡看新聞及吸收信息,而是不久之前,我們主要透過紙張及文字來傳遞新聞資訊,我們會將這類稱作紙媒。在中華大地,紙媒的出現最早可追溯至漢朝,是世界上最早用紙抄寫...

沒有智慧型手機,古人怎樣看新聞?

早在一千多前的中國古代,已經開始出現了以文字作傳播媒介的報紙,還是一門有價有市的生意。常言道︰「山高皇帝遠」,怎樣把中央政府的決定準確地傳送到各地方政府無疑是相當重要的一項任務,但也正因如此而成...

宋朝也有自媒體!

如果你生活在宋朝,有汴京戶口,還是個讀書人,那你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門閥制度至宋已土崩瓦解,階層流動重新開啟。歷代君主重文抑武,博求俊彥,尊「不殺士」為祖訓。知識分子迎來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

揭秘古代的官府是如何管理「小道消息」

在唐代,有「邸報」和「進奏院狀報」兩種不同的載體,前者是朝廷辦的,後者則由地方州府駐京辦私下裡采編的。也就是說,後者具有了樸素的信息取捨和窺評的特點。宋代對此進行整合,將各路(省)駐京辦(進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