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時期出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侄皇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代十國時期出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侄皇帝

五代十國時期,是一個道德倫理喪失,忠義廉恥完全被踐踏的時期,形形色色的皇帝紛紛登場。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兒皇帝」石敬瑭出於此時,第一個「侄皇帝」劉崇也出於此時。

特別是北漢開國皇帝劉崇認了與自己毫無瓜葛且比自己年輕幾十歲的耶律阮和耶律璟為叔,更顯得相當荒唐。

劉崇(公元895—954年),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隱帝劉承祐的叔叔,北漢開國皇帝。

劉崇生有奇異之象,史載,他「美須髯,目重瞳子」,大有關羽、項羽之風;可他偏偏不爭氣,從小就「無賴,嗜酒好博」,曾因犯罪被「黥為卒」,後跟隨劉知遠四處征戰。

後晉時,劉知遠為河東節度使,升劉崇為兵馬都指揮使。

劉知遠建立後漢政權後,又任命他為太原尹、北京留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隱帝劉承祐時,授河東節度使兼中書令。

劉崇與權臣郭威「素有隙」,看到郭威把持軍國大權,「漢政將亂」,便「罷上供征賦,收豪傑」,謀圖自立。

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十一月,隱帝劉承祐被殺,劉崇旋即起兵討伐郭威。

郭威雖然控制了朝政,但不敢貿然稱帝。

於是,放出了準備立劉崇之子劉贇為帝的口風。

消息傳來,一心想當太上皇的劉崇高興地對部下說:「我兒子當皇帝,我還有什麼可顧慮的?」當即罷兵,並派人到開封探詢虛實。

郭威見到劉崇使者,詳細闡述了立劉贇為帝的意思,並派出專人「迎贇於徐州」。

當時,人們都明白郭威這樣做「非實意」,是權宜緩衝之舉,而劉崇卻信以為真,馬上派人把兒子送往開封。

不久,郭威派人刺殺劉贇於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正月稱帝。

兒子被殺後,劉崇惱羞成怒,在郭威稱帝的同時,也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自立為帝。

為了表明他是後漢皇位的真正繼承者,劉崇建立的政權國號仍稱漢,仍使用乾祐年號,史稱北漢。

此後,北漢與後周在軍事上長期對峙。

劉崇雖然稱帝,但疆域只限於並、汾、忻、代、嵐、憲、隆、蔚、沁、遼、麟、石十二個小州,地狹民少,地瘠民貧,國力微弱,不能與占據中原地區的後周政權抗衡。

再者,由於財政緊張,官員們的俸祿遠不如後漢時期,文武百官大都出工不出力。

在這種情況下,劉崇決定效仿石敬瑭當年的做法,藉助契丹力量對抗後周。

當時,遼(契丹)正處於上升時期,國力雄厚,且對中原虎視眈眈。

有奶便是娘。

劉崇稱帝後,立即派人向遼主獻媚,表示願按照後晉與契丹的先例兩國交好。

遼主也想利用北漢與後周的矛盾從中漁利。

於是,遼世宗耶律阮提出與劉崇「約為父子之國」,並要求北漢「歲輸錢十萬緡」以上。

錢的問題好辦,劉崇一口就答應下來,只是鑒於石敬瑭做「兒皇帝」早已聲名狼藉,所以,死活不肯與遼「約為父子之國」。

為了區別於「兒皇帝」,劉崇提出約為叔侄,對遼主「以叔父事之」,稱「侄皇帝」,復函也稱「侄皇帝致書於叔天授皇帝」。

乾祐四年(公元951年)七月,遼世宗正式冊立劉崇為「大漢神武皇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侄皇帝」由此誕生,北漢與遼的依附關係也正式建立。

爭取到了遼這座靠山,劉崇馬上聯合遼主對後周用兵。

九月,遼世宗不聽眾將勸告,以郭威不向遼稱臣為由,親自帶兵攻打後周,以救援劉崇。

然而,在行軍途中,遼世宗遭遇政變被殺害,遼世宗二十一歲的堂弟耶律璟平叛後稱帝,即遼穆宗。

劉崇聞訊,立即派人前去祝賀,對遼穆宗「復以叔父事之」,又當了遼穆宗的「侄皇帝」。

這一年,遼世宗三十四歲,遼穆宗二十一歲,劉崇五十七歲。

不當「兒皇帝」而當「侄皇帝」,劉崇無非是想用這種方式稍稍掩飾一下他對遼主的屈膝關係。

此後,劉崇對遼主搖首乞憐,刻意孝敬。

除了正常的貢奉,劉崇還想方設法討好遼主,如乾祐四年十二月,劉崇「遣使獻弓矢、鞍馬」;乾祐五年十月,劉崇「遣使進葡萄酒」;乾祐六年三月,劉崇「遣使進球衣及馬」,五月「遣使言石晉樹先帝《聖德神功碑》為周人所毀,請再刻」,九月又「遣使貢藥」;乾祐七年二月,劉崇「遣使進茶藥」。

劉崇對遼穆宗厚顏媚態,無以復加,與當年「兒皇帝」石敬瑭孝敬耶律德光可謂異曲同工,不分伯仲。

當然,劉崇也不是白白對遼主進行感情投資,一旦劉崇有所請求,遼主也會適當地予以回報,如乾祐四年九月,劉崇「自領兵由陰地關寇晉州,乞師於契丹,契丹以五千騎助之」;遼穆宗即位之初,劉崇又「求兵以攻周」,耶律璟「遣蕭禹厥率兵五萬」助之。

遼兵雖然兇悍善戰,劉崇雖然野心勃勃,但後周軍隊在郭威的帶領下連克勁敵,所向披靡,遼漢聯軍沒占得多少便宜。

乾祐七年(公元954年)正月,郭威病逝,劉崇認為機會來了,便「遣使乞兵於契丹」,遼穆宗派出「鐵馬萬騎及奚諸部兵五六萬人」,結果,在高平被柴榮打的落花流水。

高平兵敗後,劉崇化裝打扮,戴上斗笠,騎上契丹人賜的黃騮馬,一個人從雕窠嶺小路倉皇北逃。

到了晚上,劉崇迷了路,便抓了一個村民為嚮導。

不知道這個村民是認出了劉崇的鬍子,還是認出了契丹馬,竟然帶他去了晉州(今山西臨汾)方向。

認契丹人作叔的「侄皇帝」不得人心,由此略見一斑。

劉崇「行百餘里,乃覺之」,於是,殺掉嚮導,晝夜兼程,直奔晉陽。

劉崇畢竟六十歲了,年齡大了,加上「所至,得食未舉箸,或傳周兵至,輒蒼黃而去」,一路上風餐露宿,擔驚受怕,苦不堪言。

經過一番周折,劉崇好不容易回到了晉陽。

入晉陽不久,劉崇就遭到了柴榮大軍的圍困。

期間,劉崇整日憂心忡忡,不能自安。

半個月後,圍城的後周軍隊因糧草不繼而退去,劉崇這才鬆了一口氣。

然而,劉崇「自敗於高平,已而被圍,以憂得疾」。

柴榮退兵不久,劉崇便一病不起,索性把國事交給次子劉承鈞處置。

乾祐七年(公元954年)十一月,劉崇病死,時年六十歲,廟號世祖。

劉崇死後,劉承鈞即位,對遼國更加依附,「遣人奉表契丹,自稱男」。

遼穆宗索性「呼承鈞為兒」,謂之「兒皇帝」。

劉崇給兩代遼主當「侄皇帝」,不想他的兒子卻仍然給人當了「兒皇帝」。

(本篇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後周、北宋為何會不遺餘力的想滅掉北漢

歷史上有一個王朝北漢一直被後周的郭威、柴榮、北宋的趙匡胤所惦記,但他們終其一生都沒有滅掉北漢,難道是因為北漢的強大麼?為何他們都會心心念著滅掉北漢呢?這就不得不提北漢的建國史了。北漢的建國者劉崇...

閒敘歷史之—「周世宗斥馮道」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進了汴京,自稱大遼皇帝(這一年契丹改國號為遼)。京城百姓聽到遼兵進城,紛紛逃難。遼主耶律德光登上城樓,派人用漢語宣布說:「大家別怕,我也是人嘛。我本來並不想來,是漢人引我們...

五代十國歷代皇帝簡介

後梁太祖朱溫簡介 建立後梁,史上最流氓的皇帝朱溫(公元852—912年),原名朱溫,歸唐後賜名朱全忠,稱帝後又改名朱晃,原豐縣(第)一鄉艾村裡午溝集人。但這是一個籍貫尚存爭議的人物,現行史書中多...

五代興亡——期望理清五代交替脈絡

公元907年,在長時期的藩鎮割據、朋黨之爭、宦官專權中,曾經盛極一時的唐朝,終於為後梁政權所取代。從此,到960年宋朝建立的53年間,中原地區先後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政權,史稱後梁、後唐...

山西居然出了這麼多開國皇帝,你知道幾個

大多數山西人的印象中,歷史上山西似乎沒出過多少皇帝。似乎除了李淵李世民在太原起兵建立唐朝外(其實這倆也不是山西人),其他王朝的建立者好像都跟山西沒什麼關係。其實,事實並非如此,雖然山西人沒出過建...

後漢北漢後周與宋的關係

這幾日趙匡胤心情很不好,心情雖然不好,但北漢還是要接著打的,於是派遣內客省使曹彬、通事舍人王繼筠分詣晉、潞州,與節度使趙彥徽、李繼勛會兵入北漢境,攻其邊邑及遼州、石州。 按照當初與趙普定好的政策...

中國歷史上均為開國皇帝的兩兄弟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多少個王朝?有多少位皇帝?又有多少位開國皇帝?答案因統計口徑和角度的不同,認知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約略地說有83個王朝;559位帝王(一說494位),包括397個"帝"和16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