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虎嘯龍吟時代,四場決定三國命運的大決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文作者【恨地無環】,首發於公眾號【軒轅眾】,如需轉載,請與本人聯繫。
公眾號【軒轅眾】為軒轅春秋文化論壇(2003——?)官方唯一公眾號。
想要關注的朋友,請打開微信搜索公眾號「xycq2003」,點擊關注即可。
228年,蜀建興六年、魏太和二年、吳黃武七年。
三國鼎足之勢形成以來,吳蜀對魏的北伐戰爭正式拉開序幕。
此前,劉備因在夷陵之戰遭到慘敗,使蜀漢元氣大損,蜀相諸葛亮休養生息,以重建蜀漢軍隊,並以南征平定三郡叛亂,獲取南中兵源。
諸葛亮先後派遣鄧芝、費禕出使東吳,史料雖未記載鄧芝、費禕跟孫權商議出兵之事,然這兩次外交不會只是讓孫權陪著鄧、費閒逛黃鶴樓遊玩,私下定有共同出兵的默契。
曹丕因南征失利,魏軍有諸多損失,不再發動大規模戰爭。
吳軍因在江陵之戰中雖挫敗魏軍,朱然、孫盛的部隊亦損失不少。
接著戲口守將晉宗殺將軍王直,率眾投降曹魏。
吳魏屢屢發生小規模戰鬥,吳將賀齊率糜芳、劉邵襲擊蘄春,生擒晉宗而還。
朱然先率兩萬大軍攻魏江夏,被魏將胡質擊退,不久孫權親率部隊襲擊江夏,強攻文聘不下。
另一軍諸葛瑾出襄陽,被司馬懿所擊敗。
直到這時三國之間的戰役都算不上國與國之間的大戰。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駕崩,享年四十歲。
曹丕之死促成了吳蜀北伐的契機,自從新城太守孟達投降曹魏以來,得到曹丕、桓階、夏侯尚看重,卻沒想到這三人竟都在數年內死去,孟達在朝中失去了靠山,心有不安的孟達暗中派李鴻與諸葛亮勾結,企圖歸降於蜀漢。
諸葛亮會見李鴻後得知孟達心意,寫信給孟達相交,江州都督李嚴亦寫信與孟達往來,故而孟達之反叛已得到蜀漢方面積極響應。
魏明帝曹叡適時以曹真坐鎮關中,曹休坐鎮揚州,他對荊州的布局是以司馬懿出駐宛城,都督荊州、豫州軍事。
司馬懿出鎮南線,與西線的曹真、東線的曹休並立為三大軍團長。
新城的孟達軍隸屬荊州軍,歸為司馬懿麾下。
諸葛亮認為孟達反覆無常,他聽聞孟達與魏興太守申儀有隙,乃遣郭模詐降魏國,路過申儀轄區,故意泄漏孟達造反的消息,意圖逼迫孟達速降,好配合諸葛亮大軍北伐。
申儀本就討厭孟達,早已多次上書稱孟達有二心於蜀,當他得知孟達欲反,立刻斷絕新城與漢中的通道,使蜀軍難以出兵援救孟達。
申儀的魏興郡位於漢中和新城之間,北依秦嶺,南靠巴山,漢水橫貫東西,河谷盆地居中,由漢中向此地進攻極為困難。
諸葛亮多次北伐,從來沒有對此地用過兵。
後來蔣琬意圖造大船,由漢水、沔水出兵襲擊魏興、上庸,遭到費禕、姜維大力反對。
申儀此舉無異於把孟達置於死地。
司馬懿得知郭模的告密後,反寫信給孟達,認為諸葛亮的計策不可能輕易泄漏,一定是諸葛亮之偽報。
孟達得信後大喜,認為司馬懿不會有所行動。
不想司馬懿親自率軍日夜兼程奔向新城,八日兵臨城下,孟達來不及布防,遭到司馬懿圍城猛攻。
事實上諸葛亮和孫權均給孟達派出援軍,蜀軍兵分兩路,出漢水抵安橋,出洵水抵木蘭塞,都被魏興太守申儀所阻截。
吳軍的出兵路線無從考證,吳國當時坐鎮公安的大將是諸葛亮之兄吳左將軍諸葛瑾,估計諸葛瑾的部隊可由沮水出兵援救新城,途中遭到司馬懿的部隊阻截。
此前諸葛亮曾寫信給孟達,令其加緊防備,孟達卻認為司馬懿不會親自率軍前來,且作戰時間充足。
卻不想司馬懿大軍八日即到,孟達不及在城外樹立木柵,被司馬懿率軍渡河,毀其木柵,兵分八路圍攻新城,僅十六日,孟達的外甥鄧賢、部將李輔就開城投降。
魏軍入城,擒殺孟達,俘獲萬餘人。
司馬懿回軍宛城,獎勸農桑,禁止浪費。
南方吏民心悅誠服。
新城之戰雖非什麼大戰,過程卻頗為複雜,呈現出蜀吳北伐初期的戰略思路。
孟達駐守之地恰逢在吳蜀之間,諸葛亮策反孟達的計劃,就連孫權亦知曉。
兩國合作出兵,本有機會在三國中部打開新的格局,若果孟達起兵成功,蜀漢則能夠吞掉魏興、上庸,並能從側面出兵協助東吳夾擊襄陽。
最大的局限是新城的位置不利於蜀、吳派出大軍,司馬懿能夠輕易派遣部隊攔阻,終究不是至關重要的戰略地點。
同年春天。
諸葛亮率軍出祁山,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令曹魏震動。
諸葛亮出兵的時間與孟達起兵的時間同步進行,只是諸葛亮行軍遙遠,故到出兵不久孟達就已經兵敗。
此前,軍師魏延向諸葛亮獻計,欲率軍五千兵出子午谷,襲擊長安的夏侯懋,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接應魏延。
此計被諸葛亮所否決。
第一次北伐準備充足,是蜀軍兵力最多一次。
三郡投降諸葛亮以後,蜀漢能夠截斷曹魏關中與涼州的連接,有利於蜀漢割據整個涼州,並把前線推進到隴西之地,能從漢中、隴西兩路出兵威逼長安。
諸葛亮的思路顯然高於魏延,蜀軍拿下長安以後,處於關中平原,根本無險可守,若想守住關中,還必須拿下潼關、武關、函谷關,還要提防隴西、涼州前來的魏軍對長安發動夾擊。
到時魏軍的精銳騎兵抵達,一場大戰,勝負難知,但客地作戰本就有補給的劣勢。
割據隴西就要穩妥得多,隔斷關中和隴西的是隴中高原,只要駐守住臨渭和街亭二條主要通道,就能把魏軍攔截在隴西之外。
諸葛亮主力在天水境內行動,雍州刺史郭淮和天水太守馬遵料想不能與諸葛亮為敵,率軍退保上邽城,天水參軍姜維勸馬遵還守冀城不成,又被馬遵所拒,因此與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一同向諸葛亮投降。
諸葛亮令趙雲、鄧芝出斜谷,意圖牽制魏軍主力,不想魏軍兵力充足,一邊由曹真率軍與趙雲交戰,一邊讓張郃繞道奔襲街亭,意圖收復天水、南安二郡。
馬謖違背諸葛亮將令,舍水上山,依阻南山,不在山下據城。
遭張郃絕水,大破之。
駐守於街亭附近的高翔亦被郭淮所擊敗。
只有王平所領千餘士兵鳴鼓自持,令張郃懷疑有伏兵,不敢貿然進攻,得以率軍撤退。
趙雲和鄧芝遇上的是曹魏精銳部隊,很快被曹真所擊敗,趙雲退守箕谷,斂眾固守,不至大敗。
曹真解決了趙雲,主力轉進隴右,又分兵進攻安定。
與此同時,魏涼州刺史徐邈派參軍與金城太守進攻南安,隴西太守游楚出兵拒守蜀軍。
由此,曹真沿渭水、張郃過街亭、徐邈襲南安,三路兵馬夾擊諸葛亮本營。
諸葛亮為保全大軍,拔西縣千餘家與冀城姜維等人家族返回漢中。
因沒有諸葛亮與曹真、張郃主力交戰的記載,可見諸葛亮反應迅速,除馬謖、趙雲部隊外,主力並未受到損失。
街亭與新城二戰連環相扣,並在敵國都得到了響應,對曹魏西、南二線同時入侵,原本能夠打出很大新格局。
可以看出諸葛亮的戰略布局相當出色,奈何孟達、馬謖、趙雲皆敗,實際操作執行不如人意。
同年夏天,經過曹真、張郃出兵增援隴西,將蜀軍擊退,解除了曹魏西線的威脅。
曹叡召司馬懿商議討伐吳、蜀的策略,此時司馬懿擔任荊州都督,認為吳國以為中原軍隊不習水戰,故敢在東關、夏口等心喉之地布置軍隊。
若以陸軍攻皖城,吸引武昌的孫權東下,司馬懿再從荊州出兵夏口,乘其虛而擊之,此神兵從天而墜,破之必矣。
曹叡同意了司馬懿的策略,命司馬懿返回宛城備戰,製造戰船,並把大將張郃從關中調給司馬懿。
事實上孫權對曹魏備戰的時間更長,孫權原本打算響應諸葛亮策動孟達及北伐作戰,卻因為二處戰敗太快,孫權的作戰就遭到了延期。
但是孫權和陸遜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時間準備,孫權謀劃誘惑魏大司馬曹休向吳國用兵,因為此前就已先後發生過晉宗、韓綜、翟丹投魏事件,特別是韓當之子韓綜將母家屬部曲男女數千人奔魏,這對兩國而言是相當震動的事情。
此舉對吳國內部產生極大影響,對曹休而言會認為吳國內部已經人心惶惶,連宿將韓當的兒子都能舉家投敵,所以再有吳將向魏國投降是極為合情合理的事情。
再加上曹休數次與吳軍交戰都能取勝,還曾斬殺過皖城守將審德,自信對皖地很熟悉。
孫權本想在當地山中的賊帥中找出一位去誘騙曹休,鄱陽太守周魴認為賊帥只是小角色,不足以誘騙曹休。
自薦對曹休進行詐降,儘管曹休對周魴意圖一再確認,周魴割發取信,又因為有韓綜先例在前,對此毫不懷疑。
按司馬懿之計,魏軍以曹休的陸軍吸引吳軍主力,賈逵都督大軍進攻東關,待戰鬥進入焦灼之時,司馬懿的水軍就由襄陽出兵出夏口,一軍牽制江陵的部隊,主力直逼武昌。
八月,孫權到達皖城,任命陸遜為大都督,假黃,孫權親自執鞭為陸遜在前開路。
命朱桓、全琮為左右都督,各率三萬迎接曹休的到來。
朱桓向陸遜獻策,認為曹休此戰必敗,戰敗就必走夾石、挂車逃走,應該提前在這兩處地方布下伏兵,由此可一舉吞下曹休的部隊,並能夠趁勝追擊直取壽春,割據淮南。
孫權和陸遜商議後,此計策被陸遜所否決。
結果,陸遜和司馬懿都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魏尚書蔣濟發現朱然的部隊在長江尚有,隨時襲擊曹休,吳軍憑著水軍又很容易截斷曹休後路。
曹叡急命司馬懿停止進軍,讓賈逵的部隊改道與曹休會合,琅邪太守孫禮也勸說曹休不可孤軍深入。
但曹休完全不按司馬懿和陸遜的想法行軍,率軍直奔皖城而去,被陸遜擊敗於石亭。
曹休迅速的戰敗讓陸遜也措手不及,曹休大軍開始往夾石、挂車撤退,由於陸遜沒計劃到曹休敗的如此迅速,沒在曹休後路安排伏兵,只能臨時派兵繞路去夾石道攔截,把曹休包圍起來。
賈逵得知曹休戰敗,急忙出兵夾石與吳軍爭險,在夾石布下疑兵營造聲勢,親率主力與吳軍交戰。
吳軍以為魏軍援軍已到,就撤退了夾石,打開了曹休大軍逃生的通道。
吳軍雖在此戰中取得大勝,卻沒能夠全殲敵人,給予重創。
石亭之戰中,孫權、陸遜利用吳國近年降魏的不利現象誘騙曹休,達到了戰略性的勝利。
跟諸葛亮策動孟達一樣,都使用間諜作戰,不同的是只有孫權通過大戰略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孫權也許不是高明的戰場指揮官,卻不失為高明的戰略家。
戰爭的變局卻非人力所能預算,在這場戰爭中司馬懿定下的策略其實是異想天開,他並不熟悉水戰。
他計劃水軍偷襲,卻連漢水入冬後水淺的事情都不知道,他這一路部隊根本沒法有效配合曹休作戰。
況且就算讓他部隊出夏口,也不見得能拿下孫權苦心經營多年的武昌,還可能被江陵的水軍斷了後路。
陸遜卻估算不到曹休敗的如此徹底,放棄了朱桓事先設伏的計劃,朱桓的前計是高明的妙計,他後計認為吳軍能夠趁勢進攻壽春,可能也是痴人說夢,賈逵、胡質、滿寵的部隊退守壽春,吳軍仍舊難以攻破。
皖口附近水道繁複,吳軍要在曹休後路設伏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後來臨時跟賈逵爭鬥夾石最終不敵,若是陸遜事先在挂車、夾石埋下伏兵,賈逵擊敗夾石的部隊後,還要再對付挂車的吳軍,對曹休撤退的阻力會增強很多,有充裕的時間給陸遜將曹休全殲。
諸葛亮、司馬懿、陸遜皆是當時名將,他們的戰略、戰術在當時或都是頂尖的水平,但他們也不可能估算到戰爭每一分一秒的變化,最終仍不免做出誤判。
故世上根本沒有常勝不敗之將,沒有敗績的將軍不過是沒遇到不可測的變局。
同年冬天,諸葛亮出散關,圍攻陳倉。
這一次作戰不似前次那樣準備充足,主要是因為孫權於石亭之戰取勝,魏軍主力已然東下,諸葛亮趁曹魏內部振動而出兵。
此前曹真平定隴西叛亂,認為諸葛亮必定會出兵陳倉,命將軍郝昭、王生等駐守陳倉,修建城池。
正因為郝昭備戰多時,使諸葛亮強攻許久仍無法拿下。
諸葛亮讓郝昭同鄉靳詳勸說其投降,遭到郝昭拒絕,其一是因為郝昭為人堅毅不屈,其次是魏國的法律中對投敵將領的家屬有誅連的罪責,若非像姜維那樣全家被遷移入蜀,極少有魏將敢於投敵。
期間諸葛亮使用雲梯、井欄、填溝、地道等作戰,晝夜攻守相持了二十多天,均被郝昭所破解。
不久,曹真派遣的援軍費耀,曹叡又從中央派出了張郃,這一年來張郃東奔西跑也是辛苦了。
張郃認為諸葛亮這次作戰缺乏糧草,張郃的援軍剛到諸葛亮就會撤退。
結果張郃的部隊還未到達,諸葛亮已經撤退。
曹真命部將王雙追擊諸葛亮,被諸葛亮反殺。
陳倉之戰對蜀軍的戰略意義並不多,以往諸葛亮出祁山意圖明確,這次出散關無非是想看看魏軍在石亭之敗以後,關中的防禦如何。
昔年劉邦暗度陳倉就是經故道出散關,曹操征討張魯時走的也是這條路。
陳倉扼守住入蜀的故道和前往隴西的渭水道,對防禦關中是一處極好的戰略地點,但是對進攻方而言就算拿下了陳倉,仍不免要跟隨即而來的援軍一決勝負,並不是很有利。
通常沒有必要不會專門去進攻陳倉,由漢中出斜谷或駱谷都比出陳倉要實在,能攻取陳倉只有出其不意。
總 結
關於諸葛亮北伐常有一種錯誤的觀點,認為諸葛亮以一州搏九州,是以攻為守的無奈之舉。
事實上以諸葛亮計劃的戰略布局能令北伐戰爭的實力差距沒那麼懸殊。
諸葛亮每次北伐都與孫權相約出兵,多線出兵,足以牽制住曹魏主力動向。
曹魏在洛陽擁有大約十萬左右中央軍,其餘部隊分駐在關中、南陽、淮南三大都督手中,以下還有各州刺史統領的州兵。
通常諸葛亮北伐,只需要對付關中、雍州、涼州的部隊,緊要時洛陽會發出援軍。
荊州軍和豫州軍常受南線指揮官調動,這條戰線並不常發生戰鬥,需要兵力不多。
東線部隊能調動徐州、青州、兗州、豫州部隊協助作戰,必要時加派中央援軍。
孫吳一直以來跟曹魏都處於勢均力敵的狀態,東吳北伐所能發動的極限兵力是二十萬,諸葛亮北伐的極限兵力是十萬。
曹魏雖然擁有強於吳、蜀二國的實力,但還需要在并州、幽州加派兵力,防備叛亂的鮮卑以及心懷不軌的公孫淵、高句驪。
軻比能在北方不斷兼并鮮卑部落,已有統一鮮卑的趨勢,絕不是尋常的部落勢力。
公孫淵所能發動的極限兵力是七八萬,實力相當於半個蜀漢。
如此折扣下來,曹魏用於對付吳、蜀的兵力實際上並不占優勢,三國處於均衡之狀。
諸葛亮在這樣的戰略格局下北伐,一旦取得戰果,就能夠打破僵局,算不上沒有希望的地步。
曹魏因為多線作戰,一旦有一處被攻破,中央軍就未必策應得過來。
蜀漢北伐卻只需要專注於關隴即可。
孫權也看到外交戰略相當有利,後來不斷冒險派船隊去勾結公孫淵,只可惜公孫淵決定反魏時,諸葛亮病逝。
亦正因為諸葛亮病逝,司馬懿才毫無忌憚的出兵遠征遼東,幽州刺史王雄又派刺客韓龍刺殺了軻比能,令即將統一的鮮卑再度分裂。
自北方隱患被解決後,曹魏能夠在南方投入的兵力增多,蜀、吳的戰略優勢不復存在。
吳、蜀的劣勢也非常明顯,因為當時信息不暢,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軍事機密亦不過多透露,兩國之間的軍事行動就很難做到完美協調,經常給予曹魏防範應急的機會。
甚至因為劉放偽造一封孫吳向曹魏稱臣的信,都影響到孫權和諸葛亮的行動。
《韓非子》說:「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
」
歷來合縱是最為困難的策略,不同的國家各有制度,利益取向又不相同,常會因為細微的失誤而導致挫敗。
諸葛亮、孫權北伐的戰略構思不可謂不好,放到後世都仍值得借鑑,只是根據實際情況,操作難免有些困難。
文史│軍事聯盟番外篇:甘露之變,少年天子慘死之謎
最權威三國人物能力設定!顛覆你的認知!
作者
縱橫知乎的三國達人
叱吒微博的過氣明星殺手
諸葛亮數萬人馬圍攻陳倉一千人卻沒得手
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馬謖在街亭,被張郃全殲;高翔在列柳城,被郭淮偷襲;趙雲在箕谷,被曹真擊敗;魏延圍攻上邽,無進展;小分隊進攻隴西郡,被勸退;就連已經投降的冀縣都沒來得及接收。諸葛亮第一...
陸遜四戰曹魏無敗績,為何東吳不趁機消滅曹魏政權?
|品論三國|陸遜四次北伐無敗績,為何東吳不趁機消滅曹魏政權?▼陸遜,可謂是三國中期東吳防線的奠基者。而且在三國歷史的記錄中,陸遜幾乎是三國時期僅有的毫無敗績的三軍主將!但我們卻發現,在蜀漢多次北...
諸葛亮北伐中原,出兵祁山僅兩次!有一次還是被曹魏追過來的
諸葛亮平定南方之後,為了蜀漢大業,統一中原,開始北伐。諸葛亮北伐的決策,是貫徹落實《隆中對》策,北定中原,興復漢室,是成就霸業的正確軍事舉措和重要戰略方針。而現在很多人習慣用「六出祁山」來稱謂諸...
六出祁山:諸葛亮是為興復漢室打一劑強心針?還是因為個人之好惡
諸葛亮終於出兵了。時為公元227年,蜀漢建興五年,魏太和元年。漢相諸葛亮上疏漢帝劉禪一封千古名篇《出師表》後,提兵北上,軍屯漢中。由此揭開三國後期最可歌可泣的史詩序幕。在後世的演義和傳說中,這一...
六出岐山:諸葛亮是為興復漢室打一劑強心針?還是因為個人之好惡
諸葛亮終於出兵了。時為公元227年,蜀漢建興五年,魏太和元年。漢相諸葛亮上疏漢帝劉禪一封千古名篇《出師表》後,提兵北上,軍屯漢中。由此揭開三國後期最可歌可泣的史詩序幕。在後世的演義和傳說中,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