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掌握兵權最應該感謝的人,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叛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懿奪取曹魏大權靠的是軍權,但是他本來是個文臣。

他是怎麼獲得軍權的?平生第一戰是怎麼揚名的?

陳瓷所著《懿統三國》對此進行了詳細解說,下文為相關內容。


司馬懿要想崛起,必須先淘汰曹休和曹真。

曹休和曹真分別占據荊揚和關中兩大主戰場,分別掌控曹魏重兵。

而司馬懿駐守的南方戰區,十餘年來與蜀和吳兩方的戰事並不太多,因此司馬懿並未掌管多少軍隊。

更關鍵的是,司馬懿的軍中經歷太淺,沒有自己扶植起來的將領,在軍隊的影響力太弱。

司馬懿亟需打一仗,向天下宣示自己在軍隊中的存在。

打仗?

怎麼打?

和誰打?

他駐守的地方在魏蜀吳三國交界處,他可以進攻吳,也可以進攻蜀。

第一次獨立亮相,許勝不許敗。

可是,此時吳和蜀都正值盛期,兵強馬壯,和其中哪一個打,都沒有把握打贏,而且甚至會敗得一塌糊塗。

那麼,和自己人打一仗怎麼樣?

感謝反覆無常的叛徒孟達!

司馬懿需要一戰揚名的時候,一個叫孟達的部下陰謀叛變。

孟達是曹魏新城郡太守,而新城郡在司馬懿的戰區。

孟達本是益州牧劉璋的部屬,在劉備攻打益州時,叛變歸附了劉備。

但是,他在劉備帳下並未得到期待中的重用,就在曹丕稱帝前夕,率領四千人馬投降曹魏。

曹丕此時正需要證明自己是天下歸心之聖主,就誇大其詞地充任孟達,將其列為近侍之臣,二人同車出入,親密無間。

一個朝三暮四的降將,居然如此受寵,曹魏文武百僚心有不平。

司馬懿就多次進諫曹丕,孟達對此亦有耳聞。

後來孟達外放新城郡太守,成為封疆大吏。

而現在曹丕溘然辭世,孟達唯一的靠山沒有了。

更讓他感到如鯁在喉的是,對他一直看不慣的司馬懿被調來駐守宛城,成為能夠對他發號施令的主帥。

以後的日子沒法混了,反了吧。

孟達顧不得好馬不吃回頭草的古訓,萌生了再度投降蜀漢的想法,與諸葛亮信來信往,勾勾搭搭。

可是,有道德潔癖的諸葛亮,不想接受孟達這個反覆無常的小人,又想從中大賺一筆,於是他採取了犧牲孟達的策略。

諸葛亮的想法是促成孟達叛亂,如果無法促成,曹魏一方就會剿滅孟達,那麼曹魏就會內耗,實力受損。

諸葛亮的想法很好,無論結局如何,蜀漢只賺不賠。

可是諸葛亮算準了每一個環節,唯獨沒算到他這樣做反而成全了司馬懿,為自己後來在五丈原培養了一個勁敵。

諸葛亮派出一個名叫郭模的人,詐降到曹魏的魏興太守申儀門下。

魏興與新城毗鄰,但是兩個太守卻嫌怨重重。

諸葛亮得知二人有矛盾,故意派郭模詐降,把孟達正在糾結要不要投降,說成鐵了心要投降,把這一「機密」「泄露」給申儀。

然後,諸葛亮又在書信里以無心的樣子,有意把消息泄露的事告知孟達。

孟達無路可走了,準備舉兵叛逃。

新城郡的治所在上庸。

當上庸緊鑼密鼓地秘密行動時,來了一位客人——司馬懿派來的特使梁幾。

梁幾帶來司馬懿給孟達的一封信。

信里,司馬懿說不相信孟達會投降,因為孟達過去背棄劉備,然後又被曹魏委以伐蜀重任,蜀人對他莫不切齒痛恨;郭模所說孟達投降一事是天大的事兒,絕難輕易宣露;諸葛亮施行反間計,才故意散布孟達投降的假消息。

孟達把信讀了一遍又一遍,用力掐了掐自己的大腿,確定沒有做夢。

他感慨:司馬懿和諸葛亮,真是棋逢對手啊。

孟達舉兵的步子又放緩了。

他要拖時間,和蜀漢討要更好的條件。

諸葛亮急了,給孟達寫信:司馬懿這小子肯定使詐,說不定他正調兵遣將,準備攻打上庸呢!

孟達淡定地回信,給諸葛亮演示了一道簡單計算:司馬懿駐守的宛城距離洛陽八百里,距離上庸一千二百里;如果司馬懿聽說我舉事,那麼應當表奏天子,等待天子的回覆到了宛城,然後司馬懿再發兵,一個月就過去了;而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我的城防已經穩固,諸軍準備充分;而且上庸地勢險要,司馬懿必定不會親自前來,諸將若來,我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

寫完這封信,孟達躺下睡覺了。

可是,孟達不知道,諸葛亮也不知道:司馬懿攻打上庸的數萬兵馬,已經浩浩蕩蕩地開始了征途。

梁幾給孟達的那封信,是為麻痹孟達而寫的。

司馬懿打算在孟達毫無戒備的情況下,率領大軍突然出現在上庸城下。

對於司馬懿突然調集數萬軍隊進攻孟達,諸將有異議。

最主要的異議是孟達只是與蜀、吳勾結而已,並未舉兵反叛,如此卻大兵相向,確有不妥之處;其次,兵法上說,兵者國之大事,即使孟達理應被討伐,那也該朝廷下令在先。

一向穩健內斂的司馬懿,為什麼突然變得如此險躁?諸將想不通。

司馬懿的城府之深,豈是宛城帳下平庸的眾人所能揣摩的?

馬懿迫切需要大張旗鼓打一仗,在軍中精彩亮相,樹立威望,增加與曹休、曹真對峙的籌碼。

孟達是個最理想的打擊目標:上庸兵微將寡,孟達區區一郡守,統領兵馬不過萬餘,軟柿子豈能不捏!而且,孟達在朝中沒有盤根錯節的關係網,即使冤枉了他,也不會有人替他出頭。

屆時兵臨城下,逼迫孟達舉兵抵抗,促成謀反事實,那時司馬懿就要立功了。

要是表奏朝廷,朝廷肯定不會允許出兵,那樣司馬懿要亮出自我,還得等以後的機會。

孟達真夠倒霉的。

諸葛亮逼他反,司馬懿逼他反,三國兩大頂級智謀高手,一起逼他反。

正是隆冬,天寒地凍。

四十九歲的司馬懿,頂著凜冽的寒風,星夜兼道,翻山越嶺,一路催軍疾進。

從宛到上庸,按照孟達的計算至少應該需要一個月才能到達,但是司馬懿只用八天就兵臨上庸城下。

而孟達發布命令,調各縣駐軍匯集上庸的那天,正是司馬懿從宛城出發之日。

孟達懵了,即刻修書,向蜀漢和孫吳求救。

在給諸葛亮的信里,孟達感嘆:「我舉事八日,而司馬懿已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

司馬懿只用十六天,就攻破三面環水的上庸城,擒獲孟達,斬首立威,大獲全勝,一戰揚名。

(請看明日《懿統三國》連載:司馬懿打贏平生第一仗,戰後他的毒招更讓人膽寒。


本文節選自《懿統三國》:看隱忍的司馬懿及其後代,如何耐心等待機會,逐步掌控曹魏軍政大權,最終讓三國的歷史終結在司馬氏之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的閃電戰:司馬懿千里奔襲上演斬首行動

提起「閃電戰」,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使用的一種突襲戰術。當時,德軍充分利用飛機、坦克的速度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攻擊敵人,使敵人在突如其來的打擊之下喪失士氣,迅速崩潰,取得克...

諸葛亮和司馬懿居然聯手玩死的叛徒

魏明帝太和元年冬天,曹魏督荊州豫州軍事長官司馬懿駐軍宛城,接到魏興太守申儀的密報,稱新城太守孟達勾結蜀漢,想以新城叛魏入蜀。要知道孟達原來是從蜀漢叛逃過來的,現在又要再次反水,如果是真的,必將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