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勝防——趙匡胤篡位的條件幾乎都是柴榮一手創造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後周地圖

柴榮堪稱是五代十國中唯一一位明君英主,歷史走到周世宗當政時期,似乎前途已經一片光明。

但是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在北伐取得重大勝利之時,年僅三十九歲的周世宗柴榮卻突然病逝。

半年之後,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大宋。

那麼,雄才大略的柴榮為何沒有能夠轉變五代時期武將專權的局面,防止大臣篡位呢?


一塊木板

後周世宗柴榮

國史君(國史通論)在之前文章中多次講到五代時期的混戰局面,當時的朝代更迭十分頻繁,由於唐朝中後期便產生的軍閥割據局面始終沒有改變,所以產生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耳」的現象。

當時所有的帝王都在為防止武將專權而努力,柴榮也不例外。

尤其是柴榮親征契丹並因重病而班師的途中,他撿到一塊刻有「點檢做」三子的木板之後,更是為自己的身後事而充滿憂慮。

於是,柴榮布下一個局。


臨終布局

後周太祖郭威

柴榮雖然堪稱一代明君,但他從來都是殺人不眨眼,趙匡胤稱帝之後就曾經對大臣說:「周世宗見諸將方面大耳者皆殺之」,其實這也是為防止權臣篡位而產生的猜忌心所致。

在撿到「點檢做」木牌之後,他將當時的殿前都點檢張永德調往遠離政治中心的澶淵,讓資歷尚淺的趙匡胤接任。

張永德在後周立國過程中曾經屢立戰功,並且迎娶了周太祖郭威的第四女壽安公主,深得郭威器重,在後周朝野有很大的威望。

也正因如此,柴榮駕崩之前才將他調離京城。



互相制衡

宋太祖趙匡胤

後周的禁軍分為侍衛司和殿前司兩部分,殿前司能夠調動的軍隊遠遠超過侍衛司,柴榮調離張永德之後,破格提拔了趙匡胤,除了防止張永德篡位之外,柴榮還有另一個用意——讓趙匡胤制衡侍衛司。

儘管侍衛司權力相對較小,但擔任侍衛親軍都指揮使的卻是另一個後周重臣——郭威的外甥李重進。

李重進同樣是威望很高、能力很強的國戚,雖然柴榮需要防止武將篡位,但依然需要國戚輔助幼子柴宗訓,所以李重進被留在京城,與趙匡胤互相制衡。



改朝換代

北宋版圖

但是柴榮低估了趙匡胤的能力,儘管相對於張永德、李重進等人來說,趙匡胤資歷尚淺、威望不高,但整個京城中到處都有趙匡胤的人。

在柴榮駕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中,侍衛親軍中包括李重進在內的高級官員幾乎全都被調任外地,接任的則是高懷德、張令鐸等趙匡胤的心腹,柴榮精心安排的權力制衡被打破。

在這種情況下,周恭帝柴宗訓已經是孤家寡人了,半年之後,趙匡胤在眾人的擁戴之下繼位,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所以,柴榮並不是沒有防範部下篡位,之時當時武將專權積重難返,沒有在根本上解決問題,柴榮也是防不勝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陳橋兵變: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976年)是宋的開國皇帝。涿州人,父趙弘殷為後唐、後晉和後漢軍官。趙匡胤在後漢初年應募入伍,成為郭威的部下。郭威發動兵變建立後周,他積極參與,被重用為典掌禁軍。周世宗柴榮...

宋太祖趙匡胤的傳奇一生

宋太祖趙匡胤(公元927—976年),著名軍事統帥、軍事家,祖籍涿州人(今屬河北)。後周殿前都點檢,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一舉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混戰的局面,統一了大半...

《我讀<續資治通鑑長編>》之960年陳橋兵變2

前文我們分析過,正月初一,鎮州與定州上報契丹入侵的軍情,雖不是假情報,但是卻反應過度。那麼,這是否就可以說陳橋兵變真的沒有預謀呢?不能。因為,雖然趙匡胤對鎮、定州上報軍情沒有預謀,但是趙匡胤對取...

陽光下的陰謀(一)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人們熟知的版本是這樣的,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在駕崩前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統領全國軍隊。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

解密趙匡胤稀里糊塗的做了大宋皇帝!

公元927年,趙匡胤出生於洛陽的夾馬營,家境貧苦。在他幼年時,父親趙弘殷曾經一度攜帶妻兒外出逃難,離家外出闖蕩事業。父親趙弘殷本是後唐莊宗李存勖所寵愛的戰將,但自李存勖在兵變中被殺後,他就開始受...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大宋走上一條不歸路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個朝代。這個朝代,中國的人口首次超過一億。是中國曆朝歷代最富庶的時期,老百姓的生活甚至比現代人都高。連賣饅頭的住的都是獨棟別墅。但這個朝代也是5000年里唯一個不發...

柴榮死後趙匡胤怎麼做

雄才偉略的柴榮曾經感嘆說:「假如我能再有三十年生命,一定要用十年統一天下,十年休養生息,十年致太平。」只可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年僅三十九歲就告別人世,將天下拱手讓給趙氏。去世之前,他正在北征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