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明知不可能滅亡曹魏,卻兩次出兵北伐,原來是不得已而為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前後七次北伐,可謂是窮兵黷武、勞民傷財,最終因為常年北伐消耗過於大,最終被鄧艾區區數萬人所滅亡,令人嘆息。
其實諸葛亮也明白,以蜀國自身的實力,是不可能滅亡曹魏的,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要兩次出兵北伐,做不得已而為之事情呢。
一是承諾。
無論在《隆中對》還是在白帝城託孤,諸葛亮都對劉備承諾要滅掉奸凶,即曹魏,劉備的蜀漢向來以正統自居,北伐的名義同樣是剪除奸雄,為漢獻帝復仇等。
因而諸葛亮不斷的進行北伐,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兌現對劉備做出的承諾。
如果諸葛亮在有生之年只是注重休養生息,而忘記當初許下的諾言,當然會遭到其他大臣,尤其是武將們的強烈反對。
二是北伐為了生存,在劉備去世之後,蜀國已經失去的荊州一帶,蜀漢與孫吳以及曹魏相比較而言都處於絕對的下風。
而諸葛亮通過北伐戰爭,雖然不可能獲得全面戰略的勝利,但是可以憑藉著諸葛亮軍事才能,集中優勢兵力,取得局部勝利,從而給曹魏產生畏懼的心理,使其不敢輕易的難進。
如果以曹魏的實力,傾其國力討伐蜀國,那麼蜀國滅忙就為期不遠了。
因而討伐曹魏是蜀國生存的必要。
三是北伐為證明正統,在《三國志》中,諸葛亮一直強調蜀漢是正統,而曹魏一方是篡權奪位,亂臣賊子。
而曹魏占據大面積的土地與人口,作為正統一方,當然要出兵進行討伐,即使明知道北伐不可能取得成功,也要通過征伐曹魏為蜀漢證明。
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北伐的設想是益州與荊州同時北伐,使曹魏陷入兩線作戰的局面,其成功率會比較大,而白衣渡江以後,蜀漢失去的荊州,智能依靠益州實力攻打曹魏,其成功率非常渺茫。
其實諸葛亮也明白,僅僅依靠蜀國自身的力量,完成滅亡曹魏的大業是根本不可能的。
當初魏延提出出兵子午谷的想法,一是出於風險方面的考慮,二是出自於自身的實力比較有限,即使能夠僥倖攻取長安,也會因為自身的實力不足,而被迫撤兵,甚至全軍覆沒。
諸葛亮多次北伐實屬無奈,為了實現自身抱負,為兌現承諾,為蜀國生存以及證明正統等原因,使其不得不在屢戰屢敗的情況下進行北伐,最終導致蜀國民生凋敝。
蜀國兵力最少,只有10萬兵馬,諸葛亮為什麼還要一直北伐?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魏蜀吳三分天下,其中曹魏獨占天下三分之二,東吳次之,蜀國的實力最弱,先不說蜀國的地盤只有益州一地和漢中地區,根據史料記載,蜀漢的戶口只有20萬戶,人口也就90萬左右,其中帶甲將...
為何靠益州劉邦能統一天下,劉備卻亡國,其實龐統早已看穿
三國志中,劉備經常稱自己為中山靖王后代,漢室宗親,俺麼劉備自然也是劉邦的後代。相比較來說,劉備與劉邦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都知人善任、都願意放權、都施行仁政,這是兩人的相似之處。但是劉備和劉邦...
解密:諸葛亮為何挽救不了蜀國最先滅亡的命運!
大家好!歡迎來看我的文章,大家對我的文章有什麼看法,對今天聊的話題有什麼想法,對小編的觀點是否認同,在這篇文章內容之外還有什麼想知道的,都可以在下面評論留言參與討論哦!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侯商周...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