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羅貫中通過兩個步驟讓諸葛亮封神,其一氣死周瑜,其二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撰文|怪筆孤魂

魯迅評《三國演義》,有一句:「狀諸葛多智近妖」,的確,我們熟悉的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無不成功彰顯了諸葛亮驚人的智慧。

我們也知道,以上事件,皆是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前提下,兩個智囊的PK,必須有一方要勝出的,而諸葛亮成了那個勝利者。

周瑜的形象,則被刻畫成一個雖是有智謀年輕有為,無奈志不同道不合各有各的陣營利益需求,一心欲除諸葛孔明而後快,又因氣量不夠,最後被我家丞相氣得暴斃而亡的將帥。

氣死周瑜,這是諸葛亮封神的第一步

但這是演義的內容,卻不是歷史的真相。

然而不管如何,羅貫中通過此舉成就了諸葛孔明,一心匡扶漢室的劉備集團順利地在精神上戰勝了吳國。

上面是諸葛亮封神的第一步驟,從精神上贏得了對東吳的優越感。

那麼,第二步驟就是要在精神上戰勝曹魏集團,贏得對曹魏的優越感。

東吳拿出了周瑜做犧牲,曹魏拿出來的人物段位也不應該低,誰最夠資格?

非司馬懿莫屬。

但是,羅貫中再怎麼糊塗也不會拿司馬懿來做犧牲,畢竟司馬家最後拿下了江山,要自圓其說何其難也。

那麼,就需要找一個既要段位合理,時間上也很夠有效配合各方面能很好地自圓其說的人。

羅貫中翻遍了整個三國志,他終於選到了合適的人物,這個人就是王朗——在《三國演義》中罵諸葛村夫的那位,下面我們進一步細說。

王朗是曹魏三公之一,曹魏三公分別為王朗、鍾繇、華歆三人。

王朗本身才華橫溢、博聞強記,是曹魏的一代經學大家,《三國志》就有「朗著<易> 、 <春秋> 、 《孝經》 、《周官》傳、奏議論記,咸傳於世」之說。

王朗死於公元228年,而這一年,恰好是諸葛亮北出祁山的第一次。

王朗年輕的時候,侍陶謙,陶謙覺得王朗是個人才,就舉薦王朗做會稽太守。

當世時,東吳小霸王孫策渡江攻取會稽,王朗的下屬建議王朗躲避,王朗自然認為這是屁話,身為漢臣身為太守,豈有不戰而逃之理?

於是,王朗舉兵迎敵。

「朗功曹虞翻以為力不能拒,不如避之。

朗自以身為漢吏,宜保城邑,遂舉兵與策戰」。

這一點《三國演義》就寫得更傳神了:

兩陣對圓,孫策出馬,謂王朗曰:「吾興仁義之兵,來安浙江,汝何故助賊?」朗罵曰:「汝童心不足!既得吳郡,而又強並吾界!今日特與嚴氏雪仇!」孫策大怒,正待交戰,太史慈早出。

王朗拍馬舞刀,與慈戰不數合,朗將周聽,殺出助戰;孫策陣中黃蓋,飛馬接住周聽交鋒。

兩下鼓聲大震,互相鏖戰。

忽王朗陣後先亂,一彪軍從背後抄來。

朗大驚,急回馬來迎:原來是周瑜與程普引軍刺斜殺來,前後夾攻,王朗寡不敵眾,與白虎、周聽殺條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橋,堅閉城門。

王朗敢直面小霸王孫策,也能和東吳高手太史慈大戰,且進入鏖戰狀態,最後是被前後夾擊寡不敵眾,才敗退回城。

可見,這王朗不但是個文人學者,還是個練把式的高手。

雖說謀略的確差了一些,但是能文能武,還混到曹魏三公的程度,這麼一個人能死在諸葛亮的唇槍舌劍之下,段位的確夠。

公元228年春正月,姜維降蜀,諸葛亮親率10萬大軍,兵出祁山,向曹魏之隴右進攻。

魏明帝曹睿親至長安督戰,曹魏大將軍曹真率兵5萬迎擊諸葛亮軍,王朗做軍師輔助。

大戰之前王朗聲稱只需區區言語定能「讓諸葛亮拱手投降,蜀兵不戰自退」。

兩軍對壘,王朗就開始他的說辭,諸葛亮如果識時務,就應該罷干戈,不宜枉生生靈塗炭,曹操、曹丕蕩平諸侯統一北方有德於天下,諸葛亮有樂毅管仲之才,倒戈來降,國安民樂,定能封侯拜相,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其實,王朗說的並沒有太大的問題,曹魏具有東漢十三州中的九州,反觀蜀國彈丸之地經過夷陵之戰蜀國元氣大傷真沒什麼資本了,還勞師動眾窮兵黷武,就像春秋無義戰戰國無情一樣,年年廝殺爭奪人口和資源,最終都造成了資源和人口的浪費。

但是,肉食者不會這麼想,為何?政治立場不一樣,都認為自己才是天命所歸,他們勢必都要決戰到最後,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針對王朗的言論,諸葛亮自然藐視,也要反駁,「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

然後,諸位真的就靜聽了,王朗自然也靜聽了,豈料諸葛亮哪裡只有一言,他有千言他有萬語,他一發言,猶如噴射的機槍,根本停不下來,王朗都沒有插嘴的機會。

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將士,必有高論。

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昔日桓帝靈帝之時,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

黃巾之後,董卓李傕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漢帝,殘暴生靈。

因之,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

以致狼心狗行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

以致使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啊!值此國難之際,王司徒又有何作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東海之賓,初舉孝廉入世,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

罪惡深重,天地不容!……住口!無恥老賊!豈不知天下之人,皆願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於西川繼承大統!我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你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怎敢在我軍面前妄稱天數!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你即將命歸九泉之下,屆時有何顏面去見漢朝二十四代先帝!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鼓舌,助曹為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諸葛孔明的言語猶如飛刀,刀刀擊殺王朗的內心。

於是,王朗急了,急火攻心,他忘記了他不但是文臣,還是武將。

他要是操刀過去定能讓諸葛孔明住口,或許他老了,或許他沒心理準備,不管哪種理由,他沒有機會了——

隨著諸葛亮一句「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王朗滿腔的怒火終化為鮮血噴向天空,灑滿黃沙,他把自己的生命交代給了這片土地。

至此,羅貫中通過這兩個步驟完成了蜀國對魏吳的優越感,諸葛亮實現封神

不過,在逐鹿天下的大計中,蜀國最先滅亡。

《三國演義》是一部比較經典的文學作品,我們常說,能夠經得起時空考驗的文學作品,首先它必定是一個人文作品,它不會有極端的價值觀,不會告訴你誰一定是好人,誰一定是壞人。

對於王朗,作者也是先讓他表現了一把,最後再黑他一把,這大概就是《易經》的主題,一陰一陽之謂道吧。

大家覺得呢?

文字原創,圖片來自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里真正的文武全才是誰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相信童鞋們都翻過不止一遍吧?那麼按照羅貫中先生的描述,誰才是三國里文武雙全的人才呢?(注意,是《三國演義》,不是陳壽的正史《三國志》喲)童鞋們腦海中是否立刻浮現出他的高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