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條無效行為當事人之責任 - 法律諮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裁判要旨:. 契約無效,乃法律上當然且確定的不生效力,其當事人於行為時,知其無效或可得而知者,應負回復原狀或損害賠償責任。

與契約解除,乃基於法定或約定原因,就現已 ... 上層分類:中華民國民法 分類:民法判解 列印 Email 第113條無效行為當事人之責任1.無效法律行為之當事人,於行為當時知其無效,或可得而知者,應負回復原狀或損害賠償之責任。

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2102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等 裁判日期: 民國105年11月24日 裁判要旨: 惟按不當得利之受領人,除返還其所受之利益外,如本於該利益更有所取得者,並應返還;但依其利益之性質或其他情形不能返還者,應償還其價額,民法第一百八十一條定有明文。

所謂依其他情形不能返還,應依社會通念決定之,凡於事實審言詞辯論終結前,依社會通常觀念,已無法強制債務人返還者,即屬之。

又所謂同時履行抗辯,係指雙務契約當事人因互負債務,一方當事人於他方未為對待給付以前,得拒絕自己之給付。

其作用僅係暫時拒絕自己之給付,延緩他方行使權利,其拒絕給付,非因原負債務履行期未屆至之故。

是法院於命被告給付之判決,附以原告為對待給付之條件者,僅係被告於原告提出對待給付前,得拒絕自己之給付而已,與原負債務之履行期屆至無涉,自不得謂於原告提出對待給付之前,因履行期未屆至,不生給付不能之問題。

----------------------------------------------------- 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2492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股款 裁判日期: 民國104年12月30日 裁判要旨: 公司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一項規定「公司發行新股時,除經目的事業中央主管機關專案核定者外,應保留發行新股總數百分之十至十五之股份由公司員工承購」,係在保障公司發行新股時,員工之優先認股權比例,該規定之比例為員工認股之下限,若公司保留予員工認股之股份超過上開比例,或有害原有股東之認股權,要屬公司與原有股東間之另一損害賠償法律關係,不影響員工已完成認股行為之效力。

----------------------------------------------------- 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2023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塗銷所有權登記等 裁判日期: 民國104年10月22日 裁判要旨: 按因信賴不動產登記之善意第三人,已依法律行為為物權變動之登記者,其變動之效力,不因原登記物權之不實而受影響,民法第七百五十九條之一第二項定有明文。

又土地法第四十三條所謂依本法所為之登記有絕對效力,係為保護因信賴登記取得土地權利之第三人而設,即第三人信賴登記而為新登記而言(參看本院三十三年上字第四九八三號、四十年台上字第一八九二號、四十二年台上字第一一九六號判例意旨)。

基此,不動產登記之公信力,旨在保障交易之安全,必須依法律行為而取得物權,始有犧牲真正權利人之權利加以保護之必要。

至依不動產登記事項內容為法律行為而非取得物權者,要無不動產登記之善意第三人信賴保護規定之適用。

----------------------------------------------------- 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473號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等 裁判日期: 民國104年03月25日 裁判要旨: 按民法第七百六十七條中段所規定之所有權妨害除去請求權,係所有人或依法律規定得行使所有權之人,對於無占有之正當權源而以占有所有物以外之方法而妨害其所有權者,行使妨害除去請求權之規定。

故行使此請求權人之主體,須為所有人或依法律規定得行使所有權之人(諸如破產管理人、遺產管理人、失蹤人之財產管理人、代位權人或國有財產之管理機關之類),始得為之。

又當事人透過債權行為(如買賣、贈與)及物權行為(如移轉所有權登記)而完成其交易行為者,該債權行為雖成為物權行為之原因,惟基於物權行為之無因性,該債權行為於物權行為完成後,即自物權行為中抽離,物權行為之效力,尚不因債權行為(原因行為)不存在、撤銷或無效而受影響。

易言之,債權行為之效力並不能左右物權行為之效力。

於此情形,原所有權人因物權之變動而喪失之所有權,除物權行為本身亦有不成立、無效或撤銷之事由外,僅得依不當得利或其他之規定(如民法第一百十三條)另請求救濟,而不得再行使民法第七百六十七條所規定之權利。

----------------------------------------------------- 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473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等 裁判日期: 民國104年03月25日 裁判要旨: 當事人透過債權行為(如買賣、贈與)及物權行為(如移轉所有權登記)而完成其交易行為者,該債權行為雖成為物權行為之原因,惟基於物權行為之無因性,該債權行為於物權行為完成後,即自物權行為中抽離,物權行為之效力,尚不因債權行為(原因行為)不存在、撤銷或無效而受影響。

----------------------------------------------------- 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333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 裁判日期: 民國103年11月06日 裁判要旨: 部分共有人依土地法第三十四條之一第一項規定處分共有土地之全部,對於未同意處分共有人之應有部分,係依法律規定而有權處分,惟仍應兼顧其權益,並符公平原則。

此項處分不包括分割,其承受人雖不以共有人以外之人為限,惟倘同意處分之共有人兼為承受人,其應有部分實際未為處分,乃竟得就未同意處分共有人之應有部分強制予以處分,並參與其價格之決定,即有利害衝突顯失公平情形,難認正當。

況承受人既為共有人,他共有人即無優先承購權,則處分之結果,不啻將共有土地全部分割歸其取得,且依其決定之價格補償未同意處分之共有人,要非法之所許。

是共有人為承受人時,其人數及應有部分不得計入同意處分之共有人數及應有部分。

----------------------------------------------------- 最高法院103年度台抗字第434號民事裁定 裁判案由: 請求移轉所有權等 裁判日期: 民國103年05月22日 裁判要旨: 訴之變更,係利用原訴訟程序所為之起訴,故為訴之變更時,固須有原訴訟程序之存在,惟一經利用原訴訟程序合法為訴之變更後,即發生訴訟拘束之效力,而能獨立存在,不因嗣後原訴之訴訟繫屬消滅而受影響。

----------------------------------------------------- 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2189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塗銷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等 裁判日期: 民國102年11月20日 裁判要旨: 原住民保留地之買賣,承買人雖非原住民,惟如約定由承買人指定登記與任何具有原住民身分之第三人,或具體約定登記與具有原住民身分之特定第三人,即非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項以不能之給付為契約之標的,其契約自屬有效。

----------------------------------------------------- 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1855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返還不當得利 裁判日期: 民國102年10月02日 裁判要旨: 指示人依補償關係(資金關係或填補關係)指示被指示人將財產給付領取人之指示給付關係,其給付關係係存在於指示人與被指示人及指示人與領取人之間;至於被指示人與領取人間,因領取人係基於其與指示人之對價關係,由指示人指示被指示人向領取人為給付,該二人間僅發生履行關係(給與關係或出捐關係),而不發生給付關係。

----------------------------------------------------- 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1722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不當得利等 裁判日期: 民國101年10月24日 裁判要旨: 按民法第八十七條第一項所定之通謀虛偽意思表示,必須表意人與相對人均明知其互為表現於外部之意思表示係屬虛構,而有不受該意思表示拘束之意,始足當之,故規定此項意思表示為無效。

此與同條第二項所定「虛偽意思表示隱藏他項法律行為」之隱藏行為,當事人雙方仍須受該隱藏行為拘束之情形有間。

前者為無效之行為,後者所隱藏之他項行為仍屬有效,兩者在法律上之效果截然不同。

其次,不當得利依其類型可區分為「給付型之不當得利」與「非給付型不當得利」,前者係基於受損人有目的及有意識之給付而發生之不當得利,後者乃由於給付以外之行為(受損人、受益人、第三人之行為)或法律規定所成立之不當得利。

又於「非給付型之不當得利」中之「權益侵害之不當得利」,凡因侵害歸屬於他人權益內容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即可認為基於同一原因事實致他人受損害,並欠缺正當性;亦即以侵害行為取得應歸屬他人權益內容的利益,而不具保有該利益之正當性,即應構成無法律上之原因,成立不當得利。

----------------------------------------------------- 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251號民事裁定 裁判案由: 聲請假處分 裁判日期: 民國101年03月22日 裁判要旨: 債權之行使,通常雖應對特定之債務人為之,但債務人如意欲債務不履行,倘第三人加以幫助或相與合謀,使債務之全部或一部陷於不能履行時,則債權人就此所受損害,自得依侵權行為之法則,向該第三人請求賠償。

----------------------------------------------------- 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860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不當得利等(專利權權利歸屬) 裁判日期: 民國100年06月02日 裁判要旨: 按民法第四百十二條以下所稱附有負擔之贈與,係指贈與契約附有約款,使受贈人負擔應為一定給付之債務者而言。

該負擔係一種附款,乃贈與契約之一部,本質上仍為贈與,以贈與為主、負擔為從,並無兩相對酬或互為對價之性質。

故附有負擔之贈與,屬於單務、無償契約,而非雙務、有償契約,倘契約當事人雙方約定之給付債務,係互為對價或兩相對酬關係,而非附有負擔之贈與時,即應適用雙務或有償契約之規定,初無適用民法第四百十二條第一項撤銷贈與規定之餘地。

----------------------------------------------------- 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596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不當得利 裁判日期: 民國100年04月21日 裁判要旨: 按由自己之行為表示以代理權授與他人,或知他人表示為其代理人而不為反對之表示者,對於第三人應負授權人之責任,固為民法第一百六十九條所規定,然此所謂由自己之行為表示以代理授與他人,必須本人有具體可徵之積極行為,足以表見其將代理權授與他人之事實,方足當之。

倘無此事實,即不應令其對第三人負授權人之責任。

按民法第一百六十九條後段所謂知他人表示為其代理人而不為反對之表示者,係指知他人表示為其代理人而與相對人為法律行為時,原即應為反對之表示,使其代理行為無從成立,以保護善意之第三人,竟因其不為反對之意思表示,致第三人誤認代理人確有代理權而與之成立法律行為,自應負授權人之責任者而言。

如於法律行為成立後,知其情事而未為反對之表示,對業已成立之法律行為已不生影響,自難令負授權人之責任。

----------------------------------------------------- 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481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返還補償金 裁判日期: 民國100年03月31日 裁判要旨: 按政府採購法係為建立政府採購制度,依公平、公開之採購程序,提升採購效率與功能,確保採購品質而制定,乃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公營事業或受政府機關等補助一定金額之法人或團體辦理採購時,使政府採購程序回歸市場競爭機制所應遵守之規範,該法復未就政府機關立於私法主體地位從事私經濟行政(國庫行政)之行政輔助行為而訂定之「私法行為」,其效力是否因此受影響設其明文,此觀同法第一條、第三條、第四條及其他條文規定自明。

權衡該法所規範目的保護之法益與該私法行為本身涉及交易安全、信賴保護之法益,應認政府採購法之性質係行政機關之內部監督規範,為行政機關辦理採購時之取締規定,而非效力規定,縱採購機關未依該法規定辦理採購,僅生該機關首長或採購人員之行政責任,尚不影響政府機關依民事法規締結採購契約之效力。

----------------------------------------------------- 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1650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撤銷股東會決議等 裁判日期: 民國99年09月02日 裁判要旨: 按股份有限公司設立董事會之趣旨,在使全體董事經參與董事會會議,互換意見,詳加討論後,決定公司業務執行之方針。

因此,公司法第二百零三條、第二百零四條、第二百零五條第三項、第四項、第二百零六條規定董事會之召集程序及決議方式,俾利全體董事出席董事會,及議決公司業務執行之計策。

董事會召集程序及決議方式,違反法令或章程時,其所為決議,應屬無效。

----------------------------------------------------- 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870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撤銷買賣等 裁判日期: 民國99年05月13日 裁判要旨: 按雙務契約之無效,乃法律上當然且確定的不生效力,其當事人於行為當時,知其無效或可得而知者,依民法第一百十三條之規定,應負有回復原狀之責任,以免他方當事人因此受有不利益。

是當事人雙方均負有回復原狀之義務,故就其所受領之給付,互負返還之義務,此係基於同一雙務契約之無效而發生,具有牽連關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雙方就此得為同時履行之抗辯,始與立法之趣旨相符。

----------------------------------------------------- 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610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交付支票 裁判日期: 民國98年04月09日 裁判要旨: 確定之終局判決有既判力者,除別有規定外,限於經裁判之訴訟標的,此觀民事訴訟法第四百條第一項規定即明。

於後訴訟之訴訟標的與前訴訟之訴訟標的同一(本院十九年度上字第二七八號判例參照)、相反而矛盾(本院二十六年度渝上字第一一六一號判例參照),或前訴訟之訴訟標的係後訴訟請求之先決法律關係者(本院二十九年度上字第九七五號判例參照),固有上開規定之適用。

但後訴訟之訴訟標的為前訴訟之先決法律關係者,前訴訟判決理由中之判斷,對於後訴訟尚不具既判力。

至後訴訟是否應受前訴訟判決理由中判斷之拘束,以符程序法上之誠信原則,要係別一問題。

----------------------------------------------------- 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76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所有權回復登記等 裁判日期: 民國98年01月15日 裁判要旨: 按稱「借名登記」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將自己之財產以他方名義登記,而仍由自己管理、使用、處分,他方允就該財產為出名登記之契約,其成立側重於借名者與出名者間之信任關係,在性質上應與委任契約同視,倘其內容不違反強制、禁止規定或公序良俗者,固應賦予無名契約之法律上效力,並類推適用民法委任之相關規定。

惟出名者違反借名登記契約之約定,將登記之財產為物權處分者,對借名者而言,即屬無權處分,除相對人為善意之第三人,應受善意受讓或信賴登記之保護外,如受讓之相對人係惡意時,自當依民法第一百十八條無權處分之規定而定其效力,以兼顧借名者之利益。

----------------------------------------------------- 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2241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返還不當得利等 裁判日期: 民國97年10月23日 裁判要旨: 按抵銷乃主張抵銷者單方之意思表示即發生效力,而使雙方適於抵銷之二債務,溯及最初得為抵銷時,按照抵銷數額同歸消滅之單獨行為,且僅以意思表示為已足,原不待對方之表示同意,亦不論在訴訟上或訴訟外,均得為之,此觀民法第三百三十四條及第三百三十五條規定自明。

----------------------------------------------------- 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2093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保證金等 裁判日期: 民國97年10月08日 裁判要旨: 外國公司於我國境內發行股份,依證券交易法第二十二條第四項授權訂定之「外國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下稱處理準則)之規定,均須向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融監委會)申報生效,始得為之。

所謂申報生效,係指外國公司發行股份依規定檢齊相關書件提出申報,於金融監委會及該會指定之機關收到申報書即日起屆滿十二個營業日生效。

而外國公司倘未向金融監委會及該會指定之機關申報,或其申報嗣後經金融監委會撤銷或廢止時,已收取價款,應予返還,此觀處理準則第二條、第四條第一項、第五條第一項前段、第八條第二項規定自明。

----------------------------------------------------- 最高法院97年度台抗字第110號民事裁定 裁判案由: 返還不當得利等移轉管轄 裁判日期: 民國97年02月29日 裁判要旨: 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第一項雖定有明文,但此合意管轄之約束力,僅及於合意管轄約定之當事人,而不及於第三者。

查本件系爭保險契約關於合意管轄條款雖約定:「本契約涉訟時,約定以要保人住所所在地地方法院為管轄法院」,惟該合意管轄條款係要保人即金和公司與相對人間之約定,再抗告人僅由金和公司受讓債權,並非契約之當事人,再抗告人與相對人間並無合意管轄之約定存在,該合意管轄約定之拘束力自不及於再抗告人。

----------------------------------------------------- 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1574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返還土地等 裁判日期: 民國96年07月18日 裁判要旨: 第三人為輔助當事人一造起見為參加後,如未撤回其參加,亦未受法院駁回其參加之確定裁定,則在該訴訟未因確定裁判或其他原因終結前,隨時得按參加時之訴訟程度,輔助當事人為一切訴訟行為,並不以參加時之一審級為限,故在第一審為參加者,上訴至第二審時其效力仍然存續,第二審法院應通知其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而為辯論。

----------------------------------------------------- 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1282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塗銷繼承權登記等 裁判日期: 民國96年06月14日 裁判要旨: 遺產繼承與特留分之扣減,二者性質及效力均不相同。

前者為繼承人於繼承開始時,原則上承受被繼承人之財產上一切權利義務;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

後者則係對遺產有特留分權利之人,因被繼承人之遺贈致其應得之數不足,於保全特留分之限度內,對遺贈財產為扣減。

而扣減權之行使,須於繼承開始後始得對受遺贈人(非必為法定繼承人)為之;且為單方行為,一經表示扣減之意思,即生效力。

於法律未明文規定或當事人合意之情形下,應不生雙方間之公同共有關係。

----------------------------------------------------- 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134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返還價金 裁判日期: 民國96年01月18日 裁判要旨: 按所謂表決權拘束契約,係指股東與他股東約定,於一般的或特定的場合,就自己持有股份之表決權,為一定方向之行使所締結之契約而言。

此項契約乃股東基於支配公司之目的,自忖僅以持有之表決權無濟於事,而以契約結合多數股東之表決權,冀能透過股東會或董事會之決議,以達成支配公司所運用之策略。

若股東間得於事前訂立表決權拘束契約,則公司易為少數大股東所把持,對於小股東甚不公平,更易使有野心之股東,以不正當手段締結此種契約,達其操縱公司之目的,不特與公司法有關股東會或董事會決議規定之原意相左,且與公序良俗有違,自應解為無效。

----------------------------------------------------- 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2113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塗銷抵押權登記 裁判日期: 民國95年09月21日 裁判要旨: 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一項規定:公司除依其他法律或公司章程規定得為保證者外,不得為任何保證人。

故原則上,公司不得為任何保證人,但如其他法律或公司章程中另有規定得為保證者,例外得為保證。

公司提供財產為他人設定擔保物權,就公司財務之影嚮而言,與為他人保證之情形無殊,應為相同之解釋。

----------------------------------------------------- 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1860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95年08月24日 裁判要旨: 台灣之祭祀公業,僅屬某死亡者後裔公同共有祀產之總稱,尚難認為有多數人組織之團體名義,故除有表示其團體名義者外,縱設有管理人,亦非民事訴訟法第四十條第三項所謂非法人之團體,自無當事人能力。

實務上雖認得以該管理人之名義起訴或被訴,乃係基於便宜上之理由,非謂其管理人即為民事訴訟法第三項之代表人或管理人,即非祭祀公業之法定代理人。

查系爭公業既有管理人之設置,而該管理人之選任契約,學者認為性質上屬於類似委任之無名契約(參照法務部編印台灣民事習慣調查報告第七七五頁,九十三年七月六版),乃著重在派下員或選任者與管理人間之關係,似與法定代理有別。

----------------------------------------------------- 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471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確認買賣關係不存在等 裁判日期: 民國95年03月17日 裁判要旨: 物權行為係獨立於債權行為之外而單獨存在,修正前土地法第三十條規定私有農地所有權之移轉,其承受人以能自耕者為限,違反者其所有權之移轉無效,係就私有農地所有權移轉之物權行為所作之強制規定。

----------------------------------------------------- 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910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返還不當得利等 裁判日期: 民國93年05月06日 裁判要旨: (一)系爭農地所有權於五十五年間移轉時之土地法第三十條規定:私有農地所有權之移轉,其承受人以承受後能自耕者為限。

所謂能自耕,係指承受人本人能自任耕作,或承受人本人雖未實際參與現場耕作,但為維持一家生活而能直接經營耕作者而言。

(二)民法第一百十三條規定:無效法律行為之當事人,於行為當時,知其無效或可得而知者,應負回復原狀或損害賠償之責任。

其目的在求當事人間之公平合理,以免他方當事人因此受有不利益。

查杜○雄向上訴人購買系爭農地,並已受給付,因杜○雄不符承受後能自耕之要件,系爭買賣契約為無效,為原審認定之事實。

果係如此,則杜○雄負有回復原狀之義務,嗣因系爭農地經政府徵收致不能回復原狀,杜○雄自應負損害賠償義務,從而上訴人請求杜○雄給付因徵收而取得之補償金或讓與申領抵價地之權利,以盡其損害賠償之義務,是否與公平合理原則無違,自非無研求餘地。

(三)買賣契約為雙務契約,雙方之給付,依其經濟上之交換目的構成一整體。

是以買賣契約縱然無效,倘當事人雙方事實上均已履行,則給付與對待給付仍應一併觀察計算。

若買受人所支付之價金與出賣人所交付物品之價額相當,自難謂買受人受領買賣標的物獲有不當得利。

----------------------------------------------------- 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2479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返還不當得利 裁判日期: 民國92年11月20日 裁判要旨: 二人互負債務,而其給付種類相同、均屆清償期者,各得以其債務,與他方之債務,互為抵銷,以消滅債之關係,此觀民法第三百三十四條第一項前段規定即明。

而法律行為之無效,乃自始、當然、確定不生效力。

故經抵銷之債務所由發生之法律行為倘屬無效,致該債務自始不存在,即無從與另一債務互為抵銷,該另一債務之效力雖不受影響,但原已抵銷而消滅之債之關係,當然應回復至未經抵銷前之狀態。

----------------------------------------------------- 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1910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確認租賃關係不存在 裁判日期: 民國92年09月05日 裁判要旨: 起訴請求確認他人之某法律關係存在或不存在,須以該法律關係之雙方當事人為共同被告一同起訴,始為當事人適格。

若僅以其中一方當事人為被告者,即非適格之當事人。

準此,倘該法律關係之雙方當事人受敗訴之判決,而僅其中一方當事人提起上訴,因該法律關係之存否對該雙方當事人必須合一確定,故其上訴之效力及於另一當事人。

----------------------------------------------------- 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2332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不當得利 裁判日期: 民國91年11月21日 裁判要旨: 不當得利、法律行為之撤銷及契約之解除,其彼此間之成立要件及效力互不相同。

被上訴人就前述之法律關係間,究竟如何為客觀之合併?原審審判長未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第二項行使闡明權之職責,遽謂被上訴人依民法第九十二條第一項撤銷契約「或」依民法第二百五十六條、第三百五十九條之規定,解除契約,均屬有據。

並認其依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請求上訴人給付如第一審判決主文第一項、第二項所示之金額本息,為無不合,已非允洽;況契約若已解除,何能再為撤銷?抑或如已撤銷,何能再為解除?苟被上訴人均得撤銷或為解除,原審未說明被上訴人是否「全體」有合法為撤銷或解除之意思表示及其證據,自嫌疏略。

----------------------------------------------------- 最高法院89年度台上字第2048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塗銷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 裁判日期: 民國89年09月08日 裁判要旨: 按契約之效力原則上僅存在於契約當事人間;而法律行為無效,應負回復原狀之責任者,以於行為當時,知其無效或可得而知之當事人為限,此觀民法第一百十三條之規定自明。

又以契約訂定向第三人為給付者,要約人得請求債務人向第三人給付,其第三人對於債務人,亦有直接請求給付之權;債務人得以由契約所生一切抗辯對抗該第三人,固為同法第二百六十九條第一項、第二百七十條所明定,惟第三人僅為債權人,究非契約當事人,債務人要不得本於契約之效力規定,對第三人為請求。

----------------------------------------------------- 最高法院89年度台上字第1769號民事 裁判案由: 請求回復原狀 裁判日期: 民國89年08月04日 裁判要旨: 按附第三人利益約款之契約,涉及債務人與要約人、要約人與第三人及債務人與第三人間之三面關係,第三人雖得直接向債務人請求給付,但並不因而成為契約當事人。

故債務人於給付前,固得依民法第二百七十條之規定以契約所由生之一切抗辯,對抗受益之第三人,包括債權未發生或消滅及同時履行抗辯等拒絕給付之抗辯,即於第三人為給付請求時,設債務人已解除契約,得以債務已消滅,拒絕給付而已。

倘債務人已為給付後,債務人始解除契約,應負回復原狀之義務者,依民法第二百五十九條規定,則為要約人,而非第三人。

又倘債務人已為給付後,債務人始主張第三人利益契約無效,應負回復原狀之義務者,依民法第一百十三條規定,亦為要約人,而非第三人。

----------------------------------------------------- 最高法院89年度台上字第1619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股份等 裁判日期: 民國89年07月20日 裁判要旨: 股份乃公司資本之份額,亦即表彰股東權對於公司資本之一定份額,其意義與公司財產或資產有別。

而公司廠房係屬公司不動產資產設備之一項,其他尚有現金、存貨等其他資產,是公司股東之股份轉讓與公司廠房之讓與,其性質與範疇均非等同,當事人間縱有買賣公司主要資產之事實,亦難逕認渠等必有移轉公司股東全體股份之合意。

此觀公司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一項第三款、第一百八十五條第一項第二款、第二百三十六條、第一百五十六條等規定意旨自明。

查上訴人於原審一再主張:系爭廠房真正買賣主體係勵○公司與傳○公司,標的係五股工業區B-804廠房之不動產,兩造間並無股份之買賣,股權過戶係屬雙方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應屬無效云云,對照被上訴人自承,勵○公司與傳○公司不動產買賣契約標的本為系爭廠房,因礙於法令規定,廠房無法移轉傳○公司名下,乃協議以股權移轉及股東變更方式,使伊順利取得廠房所有權等語,上訴人之主張似非全然無據,乃原審一面既亦認,傳○公司於七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向勵群公司購買系爭廠房,因囿於法令規定,無法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上訴人始將系爭股份轉讓於傳○公司全體股東即被上訴人,另方面卻疏未查明審認被上訴人究於何時(勵○公司與傳○公司簽訂買賣契約當時或其他時日),以何價金?如何與上訴人締約受讓渠等全體股東股權?徒以上訴人嗣於上開二公司訂立買賣系爭廠房契約後,曾書立保證書保證負責勵○公司收回所開票據或清償債務等情,即將系爭廠房之買賣與系爭股份之轉讓混為一談,遽認兩造已有轉讓系爭股份之合意,非屬通謀虛偽意思表示,自嫌速斷。

----------------------------------------------------- 最高法院90年度台上字第1052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88年09月14日 裁判要旨: 查上訴人於第一審起訴主張:伊因被上訴人虛偽買賣而受侵害等語,於原審又稱:伊起訴狀所述之原因事實,係被上訴人侵害伊之占有、管理、使用及收益權,被上訴人應負共同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即塗銷系爭土地之移轉登記,回復為原地主游○保、游○民所有等語,似見上訴人除占有人之物上請求權外,尚本諸侵權行為之法則為請求,乃原審審判長未行使闡明權令兩造為完足之陳述,即為不利上訴人之判斷,難謂於法無違。

又依上訴人所主張之事實,其非直接向游○保、游○民購買系爭土地,而係訴外人林○木、賴○金先向游○保、游○民購買系爭土地,再賣予上訴人,衡此情形,其是否主張行使代位權?似非明確,原審審判長疏未推闡明晰,遽為判決,自有未當。

----------------------------------------------------- 最高法院88年度台上字第1424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塗銷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 裁判日期: 民國88年06月25日 裁判要旨: 占有為事實,並非權利,但究屬財產之法益。

如果占有被不法侵害,占有人依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二項規定,固有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請求權。

惟按債權人得依民法第二百四十四條規定行使撤銷權,以其債權於債務人為詐害行為時,業已存在者為限(六十二年台上字第二六○九號判例參照)。

本件上訴人以被上訴人林○郎將其占有之系爭土地無償贈與被上訴人廖○,並辦妥所有權移轉登記,有害及上訴人前揭損害賠償請求權,伊得依民法第二百四十四條規定,撤銷被上訴人間之贈與行為云云。

第上訴人主張之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二項之損害賠償請求權(債權),顯然係被上訴人為前述無償行為後,始行發生,揆諸前揭判例,自不能溯及的行使撤銷權。

----------------------------------------------------- 最高法院88年度台上字第1214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塗銷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 裁判日期: 民國88年06月04日 裁判要旨: 於民法第一千一百七十四條第二項修正前拋棄繼承,非必向法院為之,茍於法定期間以書面向親屬會議或其他未拋棄之繼承人全體表示拋棄,即發生拋棄繼承之法效;縱該拋棄繼承之書面事後時久難以覓尋,茍能以其他證據證明拋棄繼承之事實,自不能以書面之不能提出而謂不發生拋棄繼承之效力。

----------------------------------------------------- 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2716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給付票款 裁判日期: 民國87年11月20日 裁判要旨: 上訴人抗辯系爭本票係上訴人之被繼承人林○萬因借款而交付被上訴人收執,並已清償完畢,又本件係被上訴人請求背書人林○萬給付票款,而上訴人係繼承林○萬之票據債務,上訴人自得主張林○萬之直接抗辯事由對抗執票人。

查系爭本票為林○萬於七十六年六月十一日向被上訴人借貸一百七十萬元之憑證,至八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止,所積欠之本金為一百二十二萬八千八百八十七元之事實,亦為原審所認定。

依上述說明,上訴人既得就系爭本票為直接抗辯,乃原審猶依據該本票面額,判命上訴人給付一百七十萬元及其利息,自屬錯誤。

----------------------------------------------------- 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2677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返還不當得利 裁判日期: 民國87年11月19日 裁判要旨: 因不法之原因而為給付者,不得請求返還,原審以兩造所定之讓渡契約,因違背法令給付不能而無效,被上訴人得依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請求上訴人返還價金固非全無見地,惟上訴人於原審抗辯:讓渡契約之系爭土地,被上訴人自始即知為山地保留地,並以上訴人提供之山地保留地林產物砍伐申請書樣本申請砍伐地上竹木,迨收益完竣,再以契約不合法為由,請求返還價金,顯違誠信原則等語,倘兩造間就系爭土地之讓渡,確為現行法令所禁止,被上訴人基於此項禁止讓渡而為之給付是否為不法原因之給付?能否依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請求上訴人返還? ----------------------------------------------------- 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1396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87年06月18日 裁判要旨: 按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第一項所定契約因標的不能而無效之締約上過失責任,與同法第一百十三條所定無效法律行為之當事人責任,二者法定要件未盡相同,且第一百十三條既編列於民法總則編而規定,其適用之範圍,自應涵攝所有無效之法律行為在內,而兼及於上開契約因標的不能而無效之情形。

是契約因以不能之給付為標的而無效者,當事人除得依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第一項主張締約上之過失責任外,亦無排除適用同法第一百十三條規定之餘地。

----------------------------------------------------- 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1222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給付保險金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87年05月28日 裁判要旨: 「人壽保險契約,得由本人或第三人訂立之。

」、「由第三人訂立之死亡保險契約,未經被保險人書面承認,並約定保險金額,其契約無效。

」為保險法第一百零四條、第一百零五條分別所規定。

由上觀之,保險契約上被保險人與要保人同一人者,為由本人訂立,否則為第三人訂立。

----------------------------------------------------- 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598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87年03月20日 裁判要旨: 按民事訴訟法第四百條第一項規定確定判決之既判力,惟於判決主文所判斷之訴訟標的,始可發生。

若訴訟標的以外之事項,縱令與為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有影響,因而於判決理由中對之有所判斷,除同條第二項所定情形外,尚不能因該判決已確定而認此項判斷有既判力(本院七十三年台上字第三二九二號判例參照)。

查兩造間另案台灣台南地方法院八十四年度南簡字第七三八號請求遷讓房屋事件,其判決主文所判斷之訴訟標的係給付租金請求權,租約終止後之租賃物返還請求權及損害賠償請求權,至兩造間租賃契約是否無效之事項,依前開七十三年台上字第三二九二號判例意旨,非前案判決之既判力所及之事項。

原審認本件關於兩造間系爭租約無效之事項,應受前案既判力之拘束,上訴人不得為相反之主張,而就系爭租約是否無效乙節未遑調查審認,即憑上開理由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尚有可議。

----------------------------------------------------- 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458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塗銷登記等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87年03月06日 裁判要旨: 法律行為之撤銷與合意解除契約不同,前者係指該行為有法定撤銷之原因事實存在,經撤銷權人行使撤銷權而使該法律行為溯及的歸於無效;後者則係契約當事人依雙方之合意訂立契約,使原屬有效之契約歸於消滅。

查上訴人於第一審主張:蘇○信於七十八年九月七日以存證信函欲取消系爭買賣契約,即為伊所拒,嗣伊所以會領回該提存款,係因蘇○信不履行移轉登記土地之義務,始將之領回,以便主張同時履行抗辯權云云,則上訴人有否承諾蘇○信解消系爭買賣契約之合意,顯非無疑。

又原審亦疏未調查審認被上訴人蘇○信有何得撤銷買賣意思表示之法定原因事實存在,徒以上訴人嗣已將提存款領回為由,遽謂上訴人已同意承諾被上訴人蘇○信撤銷系爭買賣契約,而為上訴人不利之認定,自嫌速斷。

----------------------------------------------------- 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246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租佃爭議 裁判日期: 民國87年02月13日 裁判要旨: 按承租人應自任耕作,並不得將耕地全部或一部轉租與他人,承租人違反此規定時,原訂租約無效,得由出租人收回自行耕作,或另行出租,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第十六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甚明。

上訴人之被繼承人張某未經被上訴人同意,逕將耕地挖成魚塭變更為養魚使用,未自任耕作,既為原審確定之事實,則原訂租約無效,被上訴人自得收回,另行出租,不因其為財團法人而異。

----------------------------------------------------- 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180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回復原狀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87年01月23日 裁判要旨: 本件買賣契約第五條約定有關權利人名義,得由甲方(張○琴)自定,其性質如為利他契約,而原審既認曾○火基於上訴人與張○琴間之買賣契約而受移轉系爭土地之所有權,則依民法第二百七十條之規定,上訴人與張○琴間買賣契約所生解約或無效之抗辯,應均得對抗曾○火,原審竟謂契約關係僅存在於上訴人與張○琴之間,曾○火並非該契約之當事人,上訴人不得對曾○火依無效法律行為及解除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回復原狀云云,其所持之法律上見解,自不無違誤。

----------------------------------------------------- 最高法院86年度台上字第3310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塗銷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 裁判日期: 民國86年10月30日 裁判要旨: 公同共有物之處分及其他權利之行使,應得公同共有人全體之同意,為民法第八百二十八條第二項所明定。

而同法第八百二十一條關於分別共有各共有人得就共有物之全部為本於所有權請求或為共有人全體之利益為回復共有物之請求之規定,於公同共有並不適用之。

上訴人未經全體繼承人之同意,即行提起關於公同共有權利之訴訟,自屬不可准許。

----------------------------------------------------- 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2340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爭議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85年10月17日 裁判要旨: 民法第一百二十八條規定消滅時效,自請求權可行使時起算。

該所謂「可行使時」,係指請求權人行使其請求權,客觀上無法律上之障礙而言,要與請求權人主觀上何時知悉其可行使無關。

----------------------------------------------------- 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1642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返還費用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85年08月02日 裁判要旨: 契約無效,乃法律上當然且確定的不生效力,其當事人於行為時,知其無效或可得而知者,應負回復原狀或損害賠償責任。

與契約解除,乃基於法定或約定原因,就現已存在之契約溯及的予以除去,當事人雙方均有回復原狀之義務,自不相同。

----------------------------------------------------- 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321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價金 裁判日期: 民國85年02月09日 裁判要旨: 一有限公司股東非得其他全體股東過半數之同意,不得以其出資之全部或一部轉讓與他人,又公司董事非得其他全體股東同意,不得以其出資之全部或一部轉讓與他人,公司法第一百十一條第一項、第三項分別定有明文。

本件享原公司為有限公司,兩造訂約時上訴人彭李修為公司董事,有享原公司變更登記事項卡附卷可稽,上訴人將其出資轉讓,自應獲全體股東過半數之同意或全部之同意始可,否則其轉讓之約定無效。

二上訴人二人係同時將持股折價讓與被上訴人,並同意將公司負責人名義變更為被上訴人,被上訴人顯係為取得公司經營權而受讓上訴人二人之出資,參照最高法院七十五年台上字第一二六一號判例意旨,應可認為被上訴人如未能取得上訴人彭李修之出資股權,即不願受讓上訴人彭玉振之出資轉讓,上訴人彭李修轉讓出資股權之法律行為既為無效,同一協議之上訴人彭玉振轉讓出資股權部分,即無民法第一百十一條但書規定之適用,自應認為無效。

----------------------------------------------------- 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161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 裁判日期: 民國85年01月25日 裁判要旨: 關於公同共有物之處分及其他之權利行使,除公同共有關係所由規定之法律或契約另有規定外,固應得公同共有人全體之同意。

惟在實例上,公同共有人僅存二人,一人所在不明,無法取得其同意,則其餘一人得就公同共有物之全部行使其權利(司法院院字第一四二五號解釋參照)。

又公同共有物被一部分公同共有人為移轉物權之處分,事實上無法得該為處分行為之公同共有人之同意,以請求救濟,此時,亦得由處分行為人以外之公同共有人全體之同意行使公同共有物之權利(最高法院三十二年度上字第一一五號、三十七年度上字第六九三九號判例參照)。

本件李坤灶之另一繼承人李妙華與兩造係兄弟姊妹,誼屬至親,利害關係密切,若李妙華故意不予同意或不願同為原告,依上開解釋及判例同一法理,被上訴人提起本件訴訟,應無當事人不適格之問題。

----------------------------------------------------- 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40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價金 裁判日期: 民國85年01月12日 裁判要旨: 關於農地之買賣,倘承買人係無自耕能力人,而約定得由承買人指定登記於第三人時,必須明白約定指定登記於任何有自耕能力之第三人,或具體約定登記於有自耕能力之特定第三人,始能認非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項以不能之給付為契約之標的,其契約方屬有效。

兩造買賣契約第八條僅約明:「關於不動產權利名義人得由乙方自由選擇之」,並未約定指定登記於任何有自耕能力之第三人或具體約定登記於有自耕能力之特定第三人,依前揭說明,系爭土地買賣即不能認非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項以不能之給付為契約之標的,其契約自始無效。

----------------------------------------------------- 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字第2689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返還土地使用價款 裁判日期: 民國84年11月16日 裁判要旨: 因契約無效,依民法第一百十三條規定請求回復原狀或損害賠償,與依同法第一百七十九條前段規定請求返還不當利益,兩者在實體法上為兩種不同之請求權;在訴訟法上為兩種不同之訴訟標的。

被上訴人始終主張係依關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而為請求,乃原審竟依民法第一百十三條規定命上訴人負回復原狀責任,顯有就當事人未聲明之事項為判決之違法。

----------------------------------------------------- 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字第2530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 裁判日期: 民國84年10月20日 裁判要旨: 法院於確定判決理由中,就訴訟標的以外當事人主張之重要爭點,本於當事人辯論之結果,已為判斷時,除有顯然違背法令之情形,或當事人已提出新訴訟資料,足以推翻原判斷之情形外,應解為在同一當事人就與該重要爭點有關所提起之他訴訟,法院及當事人對該重要爭點之法律關係,皆不得任作相反之判斷或主張,以符民事訴訟上之誠信原則。

----------------------------------------------------- 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字第2154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確認買賣關係不存在 裁判日期: 民國84年08月25日 裁判要旨: 命債務人為給付之確定判決,就給付請求權之存在有既判力,依民事訴訟法第四百條第一項之規定,債務人不得對於債權人更行提起確認該給付請求權不存在之訴。

----------------------------------------------------- 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字第1554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返還買賣價金 裁判日期: 民國84年06月23日 裁判要旨: 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第十六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承租人應自任耕作,並不得將耕地全部或一部轉租於他人」。

「承租人違反前項規定時,原訂租約無效」。

該法條第一項前段「承租人應自任耕作」,係屬強制規定,該項後段為轉租之禁止規定,並非逕對租賃權讓與所為之禁止規定。

又耕地承租人將其租賃權讓與於他人,倘經出租人同意,且受讓人自任耕作,耕地租佃關係已於出租人與受讓人之間發生,而生債之更改之效果,既非承租人不自任耕作,亦非轉租,應非在前揭規定禁止之列。

----------------------------------------------------- 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字第1392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 裁判日期: 民國84年06月08日 裁判要旨: 按原告提起確認之訴,若原告之給付請求權之消滅時效已完成者,經他造為時效抗辯後,自無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上訴人之所有權塗銷登記請求權,及所有權移轉登記請求權,均已因被上訴人為時效抗辯而罹於時效而消滅,則上訴人所提確認之訴部分,自屬無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從而上訴人所提起確認之訴部分,亦非正當。

----------------------------------------------------- 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字第1374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塗銷房屋所有權登記 裁判日期: 民國84年05月31日 裁判要旨: 按契約之成立,固以當事人互相表示意思一致為要件,但所謂互相表示意思一致,並不限於當事人間直接為之,其由第三人為媒介而獲致意思表示之一致者,仍不得謂契約並未成立。

----------------------------------------------------- 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字第1300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執行異議 裁判日期: 民國84年05月26日 裁判要旨: 關於執行異議之訴,依強制執行法第十四條規定,債務人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提起異議之訴者,以執行名義成立後,有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生為限。

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自始不存在,核非執行名義成立後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至抵押物拍賣裁定有無合法成立,是否已經合法送達,均係執行名義已否成立之問題,亦非依執行異議之訴所得救濟。

----------------------------------------------------- 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字第844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返還價金 裁判日期: 民國84年04月14日 裁判要旨: 因錯誤而為意思表示與因被詐欺而為意思表示,所得撤銷意思表示之要件及法律效果,並不相同。

依民法第八十八條規定撤銷意思表示時,表意人對於信其意思表示為有效而受損害之相對人或第三人,應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九十一條);惟法律行為經撤銷者,須當事人知其得撤銷或可得撤銷者,始應依民法第一百十四條準用同法第一百十三條規定,負回復原狀或損害賠償責任。

----------------------------------------------------- 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字第808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所有權移轉登記 裁判日期: 民國84年04月13日 裁判要旨: 按債務人為擔保其債務,將擔保物所有權移轉登記與債權人,而使債權人在不超過擔保之目的範圍內取得擔保物所有權者,為信託讓與擔保。

債務人在未清償其債務前,不得片面終止信託讓與擔保關係,請求債權人返還擔保物。

----------------------------------------------------- 最高法院83年度台上字第3022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返還價金 裁判日期: 民國83年11月25日 裁判要旨: 本件兩造關於系爭股份之買賣,違反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第二項之禁止規定,其讓與契約(債權行為)無效。

上訴人主張依民法第一百十三條規定,得請求被上訴人回復原狀,返還價金,本質上仍為返還不當得利。

惟本件兩造交付股票及價金,均基於不法原因所為之給付,且雙方均有所認識。

上訴人請求返還價金非特必須主張自己之不法行為,且無異鼓勵為不法行為,自不應准許。

----------------------------------------------------- 最高法院83年度台上字第2773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 裁判日期: 民國83年10月12日 裁判要旨: 確認法律關係成立或不成立之訴,固以確認現在之法律關係為限,如已過去或將來應發生之法律關係則不得為確認之訴之標的。

惟所謂過去之法律關係指過去曾經成立或不成立之法律關係,因現在之情勢已經變更,該過去之法律關係已不復存在之情形而言。

若過去成立或不成立之法律關係延續至現在仍尚存續者,仍不失為現在之法律關係。

查關於公同共有物之處分及其他權利之行使,除有公同共有關係所由規定之法律或契約另有規定外,固應得公同共有人全體之同意(民法第八百二十八條第二項)。

惟在實例上,公同共有人僅存二人,一人所在不明,無法取得其同意,則其餘一人得就公同共有物之全部行使其權利(司法院院字第一四二五號解釋參照),或公同共有物被一部分公同共有人為移轉物權之處分,事實上無法得該為處分行為之公同共有人之同意,以請求救濟,此時亦得由處分行為人以外之公同共有人全體之同意行使公同共有物之權利,亦迭經本院著有判例(本院三十二年上字第一一五號、三十七年上字第六九三九號判例參照)。

本件李坤灶之另一繼承人李妙華與其餘上訴人均為兄弟姊妹關係,誼屬至親,利害關係密切,則李妙津等為本件之請求,如李妙華故意不予同意,若謂李妙津等不得本於公同共有人之身分主張其權利,則李妙津等將無從保護其權利,參照以上所舉解釋及判例所示之同一法理,能否謂李妙華不予同意,李妙津即不得提起公同共有人權利行使之塗銷登記之訴,殊有斟酌之餘地。

----------------------------------------------------- 最高法院83年度台上字第1608號民事 裁判案由: 返還價金 裁判日期: 民國83年06月24日 裁判要旨: 按法院就原告所主張起訴原因之事實,判斷其法律上之效果,不受原告所述法律上見解之拘束,本院二十六年渝上字第三五○號著有判例。

本件據上訴人所述起訴原因之事實,為兩造所簽訂享原公司股權讓渡協議書,因違反公司法第一百十一條第一項、第三項之規定,該協議書自始無效,原審亦認定該股權轉讓契約為無效,與上訴人之主張並無不符。

而無效之契約自始當然確定無效,無待當事人主張解除,上訴人在第一審誤援用民法第二百二十六條規定,解除該無效契約,惟在原審已改依民法第一百十三條規定,請求回復原狀,此為更正法律上之陳述,自無不合。

原審謂上訴人為訴之變更,另以裁定駁回其變更之訴,而以上開理由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其法律上見解不無違誤。

----------------------------------------------------- 最高法院83年度台上字第1223號民事 裁判案由: 返還不當得利 裁判日期: 民國83年05月20日 裁判要旨: 被上訴人前曾依民法第一百十三條規定主張買賣契約無效,本於回復原狀,訴請返還定金,業經最高法院以八十二年度台上字第七六四號判決其敗訴確定。

茲被上訴人以上訴人上述收取定金之法律上原因不存在,其因此受有損害,爰本於不當得利法律關係,訴請返還該定金,先後二訴法律關係不同,不生一事不再理之問題。

----------------------------------------------------- 最高法院82年度台上字第2353號民事 裁判案由: 塗銷登記 裁判日期: 民國82年09月24日 裁判要旨: 關於公同共有物之處分及其他權利之行使,除其公同共有關係所由規定之法律或契約另有規定外,固應得公同共有人全體之同意,惟公同共有人僅存二人,一人所在不明,事實上無從得其同意,或因公同共有物被一部分公同共有人為移轉失權之處分,事實上無從取得其同意,如已得處分行為人(包括處分時或處分後同意處分之人)以外之公同共有人全體之同意時,自均得單獨或共同起訴,要不能謂其當事人適格有所欠缺。

----------------------------------------------------- 最高法院82年度台上字第1294號民事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價金 裁判日期: 民國82年06月04日 裁判要旨: 兩造所訂之買賣契約第八條僅約定買賣之產權登記權利人由被上訴人自由指定,惟未明白約定指定登記於任何有自耕能力之第三人,或具體約定登記於有自耕能力之特定第三人,即屬以不能之給付為契約之標的,買賣契約自始為無效,依民法第一百十三條(原判決誤為一百十二條)之規定,應回復原狀。

----------------------------------------------------- 最高法院82年度台上字第1197號民事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贈與物 裁判日期: 民國82年05月24日 裁判要旨: 系爭切結書第一條約定:「乙方(即被上訴人)係甲方(即上訴人)之繼父,……但乙方年終遺產全部應歸甲方繼承。

」由兩造之關係及立約之真意觀之,該約定係被上訴人允諾於死亡時,將其所有之財產贈與上訴人,為死因贈與之約定。

該約定著重在亦產之取得,並非繼承權之指定,不生違反民法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條規定之問題,亦無自始客觀給付不能或違反公序良俗情事,自無民法第一百十一條前段規定之適用,故上訴人應給付被上訴人三百五十萬元之約定,亦無無效之原因。

----------------------------------------------------- 最高法院82年度台上字第3號民事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價金 裁判日期: 民國82年01月06日 裁判要旨: 記名股票由股票持有人以背書轉讓之,為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四條所明定。

又記名股票之過戶登記僅係股票轉讓對抗公司及第三人之要件,而非生效要件,此觀同法第一百六十五條第一項規定自明。

被上訴人就系爭股票與上訴人訂立買賣契約,不獨已將系爭股票交付上訴人,為原審所認定,且系爭股票由被上訴人背書,復有卷存系爭股票影本可憑,足見兩造就系爭股票之買賣,無異發起人之股份於公司設立登記未滿一年內為轉讓,違反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第二項禁止之規定,應依民法第七十一條前段規定,認為無效。

此與兩造單純約定被上訴人於欣桃公司設立登記滿一年後,始背書、交付公司記名股票予上訴人及辦理過戶登記之情形究屬有別,故非屬兩造預期於不能之情形除去後為給付之情形。

----------------------------------------------------- 最高法院81年度台上字第1171號民事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土地 裁判日期: 民國81年06月04日 裁判要旨: 土地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承租人縱經出租人承諾,仍不得將耕地全部或一部轉租於他人,旨在防杜承租人將承租耕地轉租他人從中漁利,致加重次承租人之負擔,並使租賃關係趨於複雜。

而耕地租賃權之讓與,原承租人(讓與人)脫離其與出租人間之租賃關係,而由受讓人承受原承租人之地位成為新承租人,已無任何人從中漁利加重負擔,及使租賃關係趨於複雜之可言,自不在土地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禁止之列。

----------------------------------------------------- 最高法院81年度台上字第856號民事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押標金 裁判日期: 民國81年04月30日 裁判要旨: 法律行為無效,應負回復原狀之責任者,以於行為當時,知其無效或可得而知之當事人為限,此觀民法第一百十三條之規定自明。

本件工程之投標須知既明定同一廠商投遞同一工程有標封二封以上者,其所投之標無效,所繳之押標金不予退還。

上訴人竟對該工程投遞標封二封,被上訴人以其違反上開須知規定,認定其投標無效,不予發還兩標之押標金一百二十萬元,核無違背法律禁止規定,公序良俗或誠實信用原則之可言。

----------------------------------------------------- 最高法院81年度台上字第742號民事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價金 裁判日期: 民國81年04月17日 裁判要旨: 按民法第一百八十條第四款規定,因不法原因而為給付者,不得請求返還。

所謂不法原因係指給付之原因違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而言,非謂凡違反強制或禁止規定之行為均屬之。

蓋法律禁止或強制規定,或因國家政策考量之結果,若概指為不法原因之給付而謂已給付者不得請求返還,將有失衡平。

民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不當得利之受領人除返還所受利益外,如本於該利益更有所取得,固應併予返還,若事實上無更有所取得者,即無返還義務。

本件上訴人依無效買賣契約所得利益,為定金之受領,被上訴人未證明上訴人本於收受之定金而更有所取得,其請求上訴人按一般躉售物價指數加成給付並計付利息,於法難認有理由。

----------------------------------------------------- 最高法院81年度台上字第186號民事 裁判案由: 請求塗銷登記 裁判日期: 民國81年01月30日 裁判要旨: 惟按台灣之祭祀公業並非法人,僅屬於某一死亡者後裔公同共有祀產之總稱,其本身無權利能力,不能為權利義務之主體,其財產應為祭祀公業派下全體公同共有,不因土地登記簿記載其所有人名義為祭祀公業,而異其性質。

第系爭土地原係公業之祀產而為派下全體公同共有,則原審縱認定系爭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有無效之原因,其受害者應為公業派下全體公同共有人,而非僅上訴人,乃上訴人未得其他派下之同意,而竟獨自起訴請求返還不當得利,自屬不合。

----------------------------------------------------- 最高法院81年度台上字第170號民事 裁判案由: 請求回復原狀 裁判日期: 民國81年01月27日 裁判要旨: 原審未遑詳為查明實情為何,遽以上開土地交換契約乙方訂約人係將被上訴人與訴外人徐鳳等五人併列及土地所有權登記申請書、土地買賣所有權移轉契約書承買人欄係將被上訴人四人及訴外人徐鳳併列,即謂訂約時係約定上訴人應將其應有部分移轉為被上訴人四人共有,未免速斷。

----------------------------------------------------- 最高法院80年度台上字第1767號民事 裁判案由: 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 裁判日期: 民國80年08月09日 裁判要旨: 按債權人對於第三人與債務人訂立契約承擔其債務之承認,依民法第一百十六條第一項之規定,應以意思表示為之。

本件原審未遑審究被上訴人有無明示或默示承認上訴人郭麗香等二人承擔上訴人何達貴等三人對於被上訴人所負之債務,遽以依和解筆錄被上訴人應履行之土地所有權移轉債務,已因何達貴等三人單獨申請登記完畢,何達貴等三人應履行之債務,係被上訴人純受利益之部分,解釋上被上訴人已概括承認郭麗香等二人之債務承擔云云,已嫌臆斷。

----------------------------------------------------- 最高法院80年度台上字第1259號民事 裁判案由: 請求確認買賣關係不存在 裁判日期: 民國80年06月07日 裁判要旨: 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就系爭土地之買賣關係存在與否,既有爭執,被上訴人訴請確認買賣關係不存在,應認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上訴人對系爭土地無自耕能力,兩造間又未約定將系爭土地移轉登記與有自耕能力之第三人,為原判決合法確定之事實,則上訴人買賣系爭土地,自屬約定以法律上不能之給付為契約之標的,依法該買賣契約為無效。

----------------------------------------------------- 最高法院80年度台上字第351號民事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土地等 裁判日期: 民國80年02月22日 裁判要旨: 查上訴人由被上訴人受讓之系爭土地雖為「林地」,但被上訴人事實上係承租作為種茶之用,自應認為耕地租賃,而有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之適用。

又耕地租賃權在性質上為不得讓與之債權,被上訴人竟將系爭土地之租賃權讓與於上訴人,則其原訂租約及讓與契約依法應歸無效,為原審所確定之事實。

按被上訴人與新店市公所所訂立之耕地租約倘確已無效。

----------------------------------------------------- 最高法院79年度台上字第2753號民事 裁判案由: 請求回復原狀 裁判日期: 民國79年12月28日 裁判要旨: 繼承人未於民法第一千一百七十四條第二項所定期間內拋棄其繼承權者,嗣後縱為繼承權之拋棄,亦不生效力。

司法院院解字第三八四五號解釋有案。

----------------------------------------------------- 最高法院79年度台上字第2611號民事 裁判案由: 請求履行契約 裁判日期: 民國79年12月07日 裁判要旨: 系爭土地之地目為養,並作為養殖魚類使用,係屬耕地,而耕地租賃權,在性質上為不得讓與之債權,其讓與應視為轉租,依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第十六條第一、二項規定,其原租約固屬無效,該轉讓契約亦應無效。

----------------------------------------------------- 最高法院79年度台上字第2147號民事 裁判案由: 請求發給股票 裁判日期: 民國79年10月15日 裁判要旨: 所謂給付不能,有自始不能與嗣後不能,主觀不能與客觀不能之分。

其為自始客觀不能者,法律行為當然無效,當事人於行為當時知其無效或可得而知者,依民法第一百十三條規定,應負回復原狀或損害賠償之責任;其為自始主觀、嗣後客觀或嗣後主觀不能者,則生債務不履行之問題,債權人得依民法第二百二十六條規定,請求債務人賠償損害,或於解除契約後依民法第二百五十九條及第二百六十條規定,請求回復原狀及賠償損害,二者之法律效果並不相同。

----------------------------------------------------- 最高法院79年度台上字第1773號民事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價金 裁判日期: 民國79年08月17日 裁判要旨: 土地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承租人縱經出租人承諾,仍不得將耕地之全部或一部轉租他人,旨在防杜承租人將承租耕地轉租他人從中漁利,致加重次承租人之負擔及使關係趨於複雜(本院五十二年度台上字第一一六號判例參照)。

而此種租賃物之轉租,與租賃權之讓與,兩者之性質及法律效果尚有不同;蓋在後者,原承租人因約定讓與租賃權而出租人申請拋棄承租權脫離其與出租人間之租賃關係,而受讓人則因向台東縣政府直接承租而受讓租賃權而繼受前手與出租人間之租賃關係,租賃關係既仍單純而不複雜,當亦不可能有人從中漁利。

前一頁 下一個 代書貸款|實木家具|台中中古車|台北中古車|高雄中古車|桃園中壢中古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