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自尊下的愛情:為焦慮依附找一條通往幸福的道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並不是說感情當中不能試圖改變對方,但他們改變的方式總是很極端,他們異常焦慮地催促對方趕快做出改變,使得對方背負著極大的壓力,常常也成為分手的 ... facebookyoutubeinstagram|登入/註冊最新快訊【月光共學系列】在一片豐收喜悅中,憶念善知識深恩...秋季養生指南:根據台灣氣候,聰明抵禦秋季常見不適...蔡纓勳專欄|白茶黑茶供三寶,意樂清淨廣普茶...肉食者的蔬食日記|零廢棄清冰箱大挑戰...【開卷系列】為滿身毛病的自己加油!...如何面對憂鬱:重新找回「連結」...《為你降一場溫柔細雨》新書影片...【師心我心】侯淑貞:增一德、少一過,皆是善知識的功德...<>>正念生活>身心照護>低自尊下的愛情:為焦慮依附找一條通往幸福的道路0身心照護低自尊下的愛情:為焦慮依附找一條通往幸福的道路2019-09-11貓心沒有8971收藏2作者—貓心(龔佑霖)心理作家。

台大心理系學士、國北教心理與諮商所碩士。

寫作主題為「安全感」。

即便在成長過程中,我們可能都受過傷、失去了安全感,但根據依附理論的基礎,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運用適當的方式,找尋並重建一段具有安全感的關係。

FB粉絲專頁:貓心——龔佑霖 自佛洛伊德以來,許多心理諮商師都為童年經驗如何影響成年經驗,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其中,我最深諳的莫過於約翰·鮑比的依附理論,如果從依附理論的觀點來看,一個人的自尊,深深受到小時候是否被好好的照顧所影響。

良好的依附關係是這樣的:當一個孩子有需求時,主要負責照顧孩子的人,能夠適時的出現,並且敏感地覺察到孩子的需求,並對其需求予以支持。

這樣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深深感覺到自己是被愛的,因而建立起自尊。

相對的,如果需求未能被適時接住的孩子,則有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孩子在大哭大鬧之後,照顧者終究還是會出現,但他們為時已晚,孩子不能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被愛,每次都要好大力好大力地嘶喊自己的需求,才能得到照顧者的關注,也因此,他們會發展成一種稱之為「焦慮依附」的形式——有著低自尊,時時刻刻擔心被拋棄;另一種孩子,則是無論怎麼嘶吼,照顧者都棄之於不顧,或是未能敏於覺察到他的需求,這些孩子終將學習到,自己是沒有人愛的,要生存下去,唯有靠自己,他們會發展成所謂的「逃避依附」——避免和他人交心,總是獨來獨往,因為一旦把自己的心交出去,無疑是把自己最脆弱的一面給暴露出來。

他們以為沒有人會愛自己,這麼做是死路一條,因此,他們雖然孤獨、討厭自己,卻也不相信有人能夠陪伴他們。

在這一篇文章裡,我想談談焦慮依附的低自尊,如何影響著他們的愛情,恰巧讀到了一本名為《自尊與依戀的愛情心理學》的書,因此,我將自己對依附理論的了解,結合書中的內容,撰寫成這一篇文章。

明明另一半外遇了,卻依然相信他/她會回心轉意?我曾聽過這樣的故事。

一個人的男朋友,在軍營裡面和同儕們出去買春,女友知道這件事情之後,非常的生氣,但她氣的不是男朋友,而是他的袍澤們──他一定是被帶壞了,才會做出這種事情的。

在《自尊與依戀的愛情心理學》這本書中,作者加藤諦三也舉出了類似的例子:一位太太在先生公開和外遇對象的關係之後,依然離不開她先生,她害怕自己沒有魅力,沒有辦法獨立生活、找到更好的對象,因此依舊相信「先生終究會回心轉意的」。

在過去的戀愛研究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兩個焦慮依附的人交往,明明成天在吵架,但卻又離不開對方,他們對彼此的關係滿意度很低,但卻不敢鼓起勇氣去尋找能讓自己過得有尊嚴的感情。

加藤諦三把這種現象稱為共同依賴,即便對方再可恨,即便自己再悲慘,就是離不開對方。

因為焦慮依附的人,有著很低的自尊心。

他們總是在尋找一個可以讓自己依賴的對象,以填滿幼時心中的空缺。

加藤諦三說,與其說他們是戀人,不如說他們是在尋找醫生和護士。

圖片來源:Unsplash。

 愛情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這是源自於自卑的內心焦慮依附的人非常渴求被愛,一旦他們眼前出現符合他們條件的對象,並認定這個人是「夢寐以求的對象」,他們就會一頭熱地栽進去。

他們看見的並不是對方真實的樣貌,而是他們投射在對方身上的樣貌。

當然,這樣的投射很快就會被現實給喚醒。

他們希望對方能滿足自己一切任性的要求,然而,這世界上並不存在能夠無條件接納另一半的人,於是他們會開始和對方爭執,試圖改變對方,回到自己完美的模樣。

這並不是說感情當中不能試圖改變對方,但他們改變的方式總是很極端,他們異常焦慮地催促對方趕快做出改變,使得對方背負著極大的壓力,常常也成為分手的主要原因。

焦慮依附的人在分手之後,依然會緊緊抓著對方不放,希望對方能夠可憐自己,有一天能夠回心轉意,他們的執念非常強烈,使得他們常常要花非常久的時間才能走出失戀。

而若不幸地他們的愛意轉變成了恨意,很多悲劇往往都是這樣發生的。

這並不是要我們不能在關係中設定理想對象的標準,但焦慮依附的人之所以焦慮,就是因為他們害怕沒有人會愛他們,一旦有人對自己好,他們就會很快地陷入感情當中,未能去檢視對方是否符合自己的標準——因為他們不相信自己能夠找到下一個這樣愛自己的人。

然後在進入關係之後,他們又希望能將對方變成自己喜愛的模樣,因而引發許多爭執。

對於這樣的關係,與其說他們是彼此相愛,倒不如說是焦慮依附者單方面地在向對方索求愛。

焦慮依附者關心的並不是對方本身,而是希冀對方能夠滿足自己的願望與需求,諸如消除孤獨、有人陪伴等等。

這也是為什麼兩個焦慮依附者相愛的時候,彼此都陷入共同依賴、難以自拔的原因——他們看見的不是彼此的真實樣貌,而是不斷加諸在對方身上的樣貌。

「只有你表現得夠好,你才值得被愛」的童年經歷焦慮依附的人,對於自己的自尊是低的,也因此他們十分的討厭自己,但他們有時候並不自知,就如同前面文章提到的脆弱高自尊,焦慮依附者常常要膨脹自己、吹噓自己,不斷追求名聲與利益,他們認為,唯有獲得越多人的稱讚,他們才是值得被愛的。

回想起我的成長經驗也是如此,我的母親生前從未給過我一句讚美,每當我考第一名,興高采烈地和我母親說的時候,總是得到一句「世界上有那麼多第一名,有什麼好驕傲的。

」一直到我母親過世之後,我才從父親口中聽到,原來我的母親在做志工的時候,總會和其他志工分享自己兒子去演講的經歷,我的母親以我為榮,但她從未讓我知道她以我為榮。

我是一個焦慮依附者,每當我要獲得愛,都必須要將自己表現得很好,於是我很努力地讀書、很努力地寫作、很努力地追求名聲,渴望被他人看見,但我的內心卻是匱乏的。

我想,有許多人的成長經歷也是類似的,總是得追求外在成就,來獲得自己的價值,來獲得自己被愛、被看見的權利。

但自我評價低的人,是不會真心相信他人的讚美的。

他們雖然很想相信,但過去心中的那些內隱信念,早就讓他們自覺是一個低自尊的人,又要如何相信他人的讚美呢?當一個人低自尊的人聽到心儀的對象向自己表白時,甚至會感到害怕,心中想著:「你大概對每個人都這樣子說吧?」然而,低自尊的人,真的不可能有所改變嗎?圖片來源:Unsplash。

 安徒生的《雛菊》《自尊與依戀的愛情心理學》一書的最後一章,作者提到了,雖然書中再再提及,如果從小生長在缺乏愛的環境之下,會變得如何不幸,即便談再多戀愛,也難以開花結果,但安徒生卻是個例外。

安徒生的童年非常的悲慘,父親是個修鞋匠,母親據說是大父親15歲的女性,他們在結婚的時候,據說連住的房子都沒有。

安徒生的父親罹患了精神疾病,發狂而死,而母親則因酒精中毒,被慈善醫院收養,後來在那裡過世。

事實上,安徒生的母親據傳在婚前已產下他,因此安徒生的父親到底是誰,至今尚未有定論。

然而,安徒生卻寫下了《雛菊》這一篇故事:在鄉間的路旁,矗立著一棟別墅,庭院裡種滿了花,而柵欄外長著雛菊。

那些花園裡的花,總是爭奇鬥艷,期盼著得到眾人的注目,得到鳥兒的青睞,但最終,百靈鳥卻選擇和雛菊作伴。

為什麼呢?因為雛菊和其他花兒不同,她完全接納自己的狀態,即便其他人看起來認為她一事無成,但她卻很滿足地做她自己,因為自己在這兒,才能享受陽光的溫馴、百靈鳥的歌唱。

也就是說,雛菊真正接納的是她自己,而其他花兒則要透過外在的讚賞,才能得到自己的價值。

什麼是接納自己?接納自己不是說「我就是這麼爛,我就是沒有人愛,我就是個廢物」,這不叫接納自己,就好像一個酒鬼說「我知道我是酒鬼,所以我要繼續喝酒」一樣,這不是接納。

所謂的接納指的是,如實聽到自己的聲音,並且溫柔地對待它。

「我感覺到我很害怕」,這叫做覺察,「我感覺到我很沒自信」,這叫做覺察,覺察並不代表是接納,接納是需要溫柔的,即便我只是一朵小雛菊,依然能在這兒享受陽光的迤邐、百靈鳥的歌唱,這才是接納。

圖片來源:Unsplash。

分享這篇文章貓心自尊依附分享這篇文章收藏2孕育希望的家園:專訪「向日有機農場」國學私房課|從野人獻曝談溫故知新PleaseLogintocommentConnectwith:FacebookGoogle熱門文章聞法教室閱讀經典【月光共學系列】在一片豐收喜悅中,憶念善知識深恩正念生活身心照護如何面對憂鬱:重新找回「連結」特別企劃島嶼共生島嶼共生:鱉溪復育計畫的啟示最新消息精選話題焦點新書|謙卑走入他的心:《築一條與你同行的長路》影音專區優選好書《為你降一場溫柔細雨》新書影片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聞法教室修行路上托舉日輪的人:傳遞光明與正義的教育工作者特別企劃找回愛的能力找回愛的能力|重新定義生活中的理所當然正念生活善樂人生國學私房課|迎著寒風追彩葉影音專區佛典內涵《廣論‧四家合註》讀者見面會完整紀錄最新出版當摯愛逝去:療癒悲痛與失去的禪修練習一行禪師(ThichNhatHanh)我們以為,所愛之人逝去了,他們的一切也將隨著身體的分解而消逝。

然而...零廢棄大廚:邁向蔬食生活的食譜!如何打造永續發展安妮-瑪莉·博諾(Anne-MarieBonneau)世界不需要一個完美的零廢棄實踐者,而是更多即使做的不完美仍願意開始...當冬日來臨,我聽見花開的聲音(二版)福智文化編輯室這是一本觸碰你我內心深處的故事,也是一本用生命驗證真理的智慧書籍…...123...13書籍列表訂閱電子報Connectwith:FacebookGoogle帳號密碼驗證碼正確驗證碼錯誤記住帳號資訊登入忘記密碼?Connectwith:FacebookGoogle請輸入英文字母大小寫或包含數字帳號電子郵件密碼確認密碼訂閱佛心來這兒我已閱讀並同意會員服務條款、隱私權聲明等內容。

驗證碼正確驗證碼錯誤註冊忘記您的密嗎?請輸入您的帳號或註冊的電子郵件。

您將會在電子郵件信箱中收到重設密碼的連結。

帳號或電子郵件重設密碼隱私權政策登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