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住?不會用?讀書方法不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讀書多了,難免會有這樣的感受,似曾相識卻想不起具體的內容。

工作中遇到問題印象中是見過類似問題的處理方法,卻又想不起具體可實施的方案。

偶爾發出感嘆,年紀大了記性不好。

那有沒有一種神奇的記憶法能夠將看過的書紮根腦海不忘記呢?

艾賓浩斯記憶曲線中指出,時間越長,能夠記住的東西就越少。

閱讀的內容越多,基數越大,時間長了能記住的內容就越少。

那有沒有一種可行的方法,只記錄每本書的精華部分,把龐大的內容基數縮小,按照人自然遺忘的速度,留存下來的還是精華內容呢?《實用性閱讀指南》就是一本解決遺忘問題,還能實操的一本手冊。

書中有詳細的閱讀與記錄的方法,能有效的解決閱讀遺忘的問題。


《實用性閱讀指南》的作者是日本的大岩俊之,Role Job法人,也是開發讀書法、思維導圖、各種記憶術能力的講師。

因發現「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的觀點」,開始對「閱讀知識—獲取知識—付諸行動」進行反覆實踐。

《實用性閱讀指南》就是他精心總結的實用性閱讀技巧,既可以提升閱讀效率,還能實際運用處理問題。

提升閱讀效率的方法

要有時間意識,規定每天讀書時間。

成年人的時間基本上是碎片化的,很難空出整塊時間不受干擾的閱讀,要養成每天固定時間固定時長閱讀往往會被各種節奏打亂,很難一直保持閱讀平衡。

如果能夠事先定好閱讀計劃,比如閱讀時間、閱讀次數,那麼在閱讀中就會自己把握讀書節奏,比漫無目的的讀書會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工作中會有這樣的感受,下班後有聚會,當天的工作效率就特別高。

閱讀也是一樣,固定每天閱讀時長,忙碌時固定讀20分鐘也是極好的。

久而久之,書就輕輕鬆鬆的讀完啦。

不要試圖全部理解書中的內容。

有學者說:「讀書最大的目的是了解自己不知道的內容,而不是把自己知道的東西讀十幾遍」,所以讀書只吸收自己有用有價值的東西即可,哪怕讀一本書只學到了一種方法或者觀點,並且能很好的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去,那閱讀就是有價值的。

閱讀時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感受,遇到某個不理解的內容就卡在那裡無法往下讀了,如果忽略那一段不理解的內容,似乎讀到後面又明朗了,所以學會摒棄部分不理解的內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本書的精華部分只占全書的20%,如果能集中火力找出精華的20%消化並吸收,那基本上書的內容就已經掌握了,讓我們一起對書進行「斷、舍、離」吧。

同時閱讀多本書。

書籍是分種類的,工具書、勵志書、文學、雜誌、小說等,工具書最廢時間和精力,小說雜誌最輕鬆。

精神狀態好有整片時間,我就會讀艱澀難懂的工具書;晚上睡覺前就輕鬆的讀一小段文學小說,上下班的路上看雜誌、雞湯類能快速消化的書籍。

同時閱讀好幾本書會主動思考搜索前面已閱讀過的內容,相當於把書回憶了一遍。

根據心情、時間長短間歇性的讀書,既有助於涉獵廣泛內容,又能輕鬆的獲取知識。

學做筆記,歸納重點

把握書的結構層次。

《高效能閱讀》中提到閱讀前一定要先看目錄和序言,與《實用性閱讀指南》中提到的把握書的結構層次是一致的。

看書的目的是學習新知識,通過目錄去了解書本的整體概況,就可以鎖定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翻到相對應的頁碼直接開始閱讀。

掌握書的結構層次就好比去歡樂谷玩過山車,拿到地圖找到過山車所在位置,直奔目的地。

掌握書的結構層次,帶著探索的目的性去學習,既可以主動的去吸收相對應的知識,又能高效利用時間。

思維導圖提煉重點,歸納書籍內容。

「思維導圖」是英國教育家「托尼·博贊」提倡的一種思考方法,將我們頭腦中正在思考的內容,以可視化的圖形呈現出來的思考工具。

其實可以簡單理解為關係梳理圖,比如說以前念書讀《紅樓夢》,裡面人物眾多關係複雜,就會在白紙上手動畫圖記錄人物的關係,這種人物關係圖就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應用很廣泛,不僅可以幫助梳理書籍的重點內容,解決實際問題中也是非常實用的工具。

比如項目里的樹狀圖、組織架構圖的拆分等等都是屬於思維導圖。

通過思維導圖的步驟拆分,層層梳理就輕鬆的提煉出了重點內容。

以後需要回顧書本的內容,直接看思維導圖就相當於把書重新複習了一遍啦。

將書本上學到的方法成為行動目標

按照SMART法則,逐步達成自己的目標。

看工具書往往會有這樣的感受,看起來方法很棒很不錯,運用起來卻無從下手。

要將書本上的方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改變原有的模式往往需要一段時間並且需要克服某些困難。

SMART法則是把學到的方法變成可視化可監控的一種步驟。

SMART法則翻譯過來就是具體的、可預見的、可達到的、實際的、有期限的,運用SMART法則之前首先需要設定一個目標,然後將目標按照這5個選項步驟進行拆分,用5個指標實時監控自己的進度,可以反向檢測我們距離目標的差距,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在工作中尤為適用哦。

古語中有雲「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現實生活中別說百遍了,重讀一遍估計也是少之又少。

能夠把讀到的書快速的消化吸收,這不是取巧,是一種能力。

經常聽到有人說讀過那麼多的書,依然過不好一生,不過是閱讀思維沒有轉換過來,傳統的閱讀方式是大量的輸入,當下的閱讀要求的是輸出,可以理解為說出來、寫出來和用起來。

讓我們一起把閱讀的節奏放慢一點吧,把書中的內容方法真正的運用到工作生活中去,去解決實際應用問題,不為閱讀而閱讀,不急功近利,我想,這才是閱讀的價值所在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個步驟,讓你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不管是學生還是成人,讀書或多或少都帶有某種功利性,或是為了應試升學,或是為了升職加薪,或是為了掌握某種硬技能,但如果我們讀過的書,不能很好地消化理解,並用於指導行動,沒能給自己帶來改變,那麼讀書...

功利化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

什麼!閱讀居然還要功利化?當你看到這個標題,估計要火冒三丈朝我扔磚頭了。閱讀怎麼能夠變得功利化呢?這大概和為了五斗米折腰一樣讓人感到羞恥吧,更何況我還是這麼明目張胆的大肆討論如何功利化地閱讀,你...

三個步驟,讓你的知識變成能力

以前常常在跟朋友聊天的時候,說到讀書,我都會說,嗯,這些年其實也讀過不少書。但要講到書中的內容,卻會發現很多都想不起來,就算能想起某些細枝末節,還常常張冠李戴,把這本書里的情節當成那本書里的內容...

如何通過閱讀增值自己的稀缺性?

讀了十幾本關於閱讀的書籍,對閱讀的一點認知,又有了一些新感悟。以前我的認識也就停留在不就是打開一本書,讀完就行。多簡單的一個動作,對我來說。可是當我系統學習寫作的時候,我發現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