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麼多讀書方法,卻依舊不會讀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蘇訴

作為一名大學生,考證就是一條不歸路。

不管是英語四六級考試,還是各種資格證考試,等等都是避不開聊不完的話題。

有人順利通關,有人鎩羽而歸,往往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而在這些證的背後,都藏著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的問題,要知道那些幫助我們複習取得資格證的書籍都是工具書。

雖說各類書籍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但不同於哲學類、歷史類或者文學類的書籍,工具書有著其獨特的讀書方法。

昨天晚上,趁著難得的空閒時間,坐在自習室把新到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看完了,自習室很安靜,一個人坐在角落裡,捧著一本書,拿著一個筆記本的感覺很棒,很安靜,內心難得的平靜。

《實用性閱讀指南》的作者大岩俊之在走上獨立創業的道路時,發現了「成功人士皆讀書」的觀點,且開始嘗試一年間閱讀300本以上的書,並在學習速讀法的過程中掌握了獨特的讀書方法,也因此有了這本書的出版。

也許你並不喜歡這種超快的閱讀方法,我也必須承認讀書我更偏向於隨著自己的心、不去特意追求快速閱讀,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有很多書並不適合緩慢地閱讀,也不是所有的書都需要我們從頭到尾,一個字一個字地緩慢閱讀。

而工具書就是可以快速閱讀的典型代表。

那麼如何更好地閱讀一本書,將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呢?岩井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中向我們介紹了系統的讀書方法。

有效率地讀書

上學這麼多年,聽到最多的學習方法就是提高效率,學習需要提高效率,而學習的途徑讀書自然也需要提高效率,那麼如何提高讀書的效率呢?

從小到大,我個人都偏好於沒有目的地讀書,也就是讀書要隨著自己的心走,想讀什麼讀什麼,不為外界的其他聲音所干擾,我一直堅信著沒有目的的讀書才是最好地讀書。

所以,我從不把看輔導書,工具書當做讀書。

但隨著年紀的增大,讀書這一行為緩慢地開始帶著各種各樣的目的,或是為了考取資格證,或許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等等各種的原因就成了我看書的理由。

但同時我也發現,帶著目的去讀書得到的提升以及學到的東西會更多。

設想一下,假如今年12月份要考英語四六級,那麼現在要準備的則是英語真題卷以及背四六級單詞,按著我們需要的知識去帶有目的地複習,一定會比盲目學習的狀態會好。

正如我看的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就是為了提高我讀書的效率,並學到一些更為實用的讀書方法,明確目的以後,帶著問題去看書,在書中尋找相應問題的答案,只摘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閱讀效率大幅度提升。

不知道看過這本書的朋友是否注意到了書的序言,目錄以及後記。

第一章 有效率地讀書

第二章 邊讀書邊做筆記

第三章 牢記讀到的內容

第四章 將書中內容付諸行動

第五章 讀書對人生產生影響的實例

從書的目錄中,我們會很容易地看到這本書的脈絡,從讀書要提高效率到做筆記,牢記書中內容,再到付諸行動,以及最後一章,都是《實用性閱讀指南》要教給我們的東西。

如果我們事先看了這本書的序言,在看書的時候就很容易找到我們困惑的問題,讀書效率自然大幅度提升。

但很多時候我們在看書的時候就會很容易忽視這個地方。

再以此書為例,書的序言凝縮了這本書的要點,以及作者的介紹和寫這本書的想法,而後記則是全書的總結,記述了寫後感想和想要感謝的人。

此外,想要提高效率就要學會輸出,例如寫書評。

以我的親身經歷來說,輸出不僅僅能分享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時候也能幫助我們記憶我們要學的東西,寫文章需要條理性,需要邏輯,為了持續輸出文章,也就督促我們更加認真地讀書,更好地堅持下去。

邊讀書邊做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早就不知道聽了多少遍,通過做筆記我們能夠分析出一本書的重點。

以大岩俊之的閱讀經驗來看,一本書的重要內容只占整本書的20%,這20%最重要的僅有4%,雖不能以偏概全,但我們應該能夠感受到一本書中的很多內容其實都是水分。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發現除卻平常讀書的筆記之外,我麼還應該做思維導圖。

我是文科生,高中時代的政治我們就是通過思維導圖來學習的,尤其是哲學生活,簡單的一個圖,可以攬括一本書的重要內容,藉助思維導圖我們可以十分清楚地弄清一本書的脈絡,在以後的答題當中也會邏輯十分清楚,分值自然不低。

由此可見,思維導圖的重要性。

《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將思維導圖分為兩種,一為按順序總結一本書的標題、章節和小標題,二為按順序整理書中自己感覺重要的部分。

按順序整理自己認為重要的要點

按順序整理一本書的章節以及標題

至於需要的工具,無非就是筆和本,這些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來準備。

此外,我認為也需要在思維導圖前可以把這本書的的基本信息標註在最上面,諸如書名、作者、出版社,如果是外國作者的書,也要標上譯者的名字,方便以後查閱。

同時,思維導圖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輸出文章,使文章更有邏輯性,更清晰明了。

牢記書中內容

近來一直在背單詞,背了忘,忘了背,就這樣循環往復下去,竟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單詞也記住了不少。

我們都知道忘記剛剛看過的內容是件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但很多時候還是很不甘心,書中介紹了100多年前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現的一個記憶現象——「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它非常清楚地將記憶如何遺忘的過程展現了出來。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我們會發現,如果不特意複習,可以說一天的時間就可以把我們學習到的大部分知識都會忘記。

那麼如何牢記書中內容呢?大岩俊之向我們介紹了好幾個方法。

1、重複記憶

重複記憶的好處不必多說,熬過高考的朋友們都會懂得。

2、整理成故事記憶。

我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故事,但以我的個人經歷來說,如果把書中的內容整理為故事,記憶的時間會更為長久一些。

我想很多人都看過小說,如果我問你最喜歡的一部小說是什麼,我相信很多人都能夠答出來,也許會忘記書中主角的名字,但一定能夠很好地複述。

這就是整理成故事記憶的優勢。

3、以輸出為前提進行閱讀

總談起看書之後要輸出,這不僅僅是為了更好地理解,理清這本書的脈絡,也是為了很好地記憶住書中的內容,並可以在輸出的過程中找到這本書的重點,進行消化學習。

4、將學到的東西付諸行動

為什麼看書,為什麼看工具書,不就是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嗎?

那如果只看而不將學到的東西付諸於行動豈不是無用?藉助親身實踐不僅僅可以學到更好的方法,亦可以通過實踐更好地記憶住自己學到的東西。

學生時代,每次下課後,只要學到新的東西就會安排布置作業,而布置作業就是為了消化剛剛學到的知識,加深理解,找到自己的不足,並及時的彌補。

正如我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學到的最好的東西就是思維導圖,雖說一直都知道,但這也會第一次開始嘗試製作思維導圖,其中效果不言而喻。

韓寒說,「聽過那麼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

同理,我們雖然看過很多閱讀方法的書籍,但也不能說我們的讀書方法就真的適合於每一個人。

在我看來,讀書方法也不論好壞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功利化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

什麼!閱讀居然還要功利化?當你看到這個標題,估計要火冒三丈朝我扔磚頭了。閱讀怎麼能夠變得功利化呢?這大概和為了五斗米折腰一樣讓人感到羞恥吧,更何況我還是這麼明目張胆的大肆討論如何功利化地閱讀,你...

三個步驟,讓你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不管是學生還是成人,讀書或多或少都帶有某種功利性,或是為了應試升學,或是為了升職加薪,或是為了掌握某種硬技能,但如果我們讀過的書,不能很好地消化理解,並用於指導行動,沒能給自己帶來改變,那麼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