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易經》看司馬懿如何笑到最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易經·損卦》的背後蘊藏了這樣一個做人的哲理:如果周圍的環境要求你必須控制脾氣,克制慾望的話,那麼在這個時候,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忍」。

不過這個「忍」字並不像你想的那麼簡單。

因為它並不是單單要求你可以做到忍氣吞聲。

它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面對不利於自己的情況下,要忍讓待時,等待機會,正所謂「潛龍勿用」。

一旦時機成熟時,則要果斷行動,不能拖泥帶水,正所謂「見龍在田」。

何時該「忍」,何時該「動」?判斷的標準,就要看是不是符合天時、地利、人和。

當好的時機到來時,我們就要抓住有利時機,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果斷行動。

若沒有看準時機,在不合適的機會強行出頭,勢必會遭到阻礙,甚至遭遇挫敗。

所以,在時機未到時,講究韜光養晦,隱而不發,通俗一點的來說,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不見兔子不撒鷹」。

隱忍一世,最後得以實現自己的宏偉藍圖,這才是真正的上品。

司馬懿,就正是這樣一個不平凡的人物。

因為他突出的成就,在這裡就先簡單介紹一下他的經歷吧。

司馬懿,字仲達,從小就聰明,能力也很突出。

29歲時投到曹操麾下,從此開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他為魏國工作了近40年,輔佐魏國四代君王。

最威風的時候,官職做到了魏國大都督,相當於今天的軍委主席兼國防部長,是非常厲害的實權派人物。

他一生最偉大的成績有二:一是率兵成功抵抗諸葛亮的北伐,保證了魏國的安全。

二是基本上剷除了司馬家所有的對手,為他的子孫後代篡魏一統天下鋪平了道路。

因此,說司馬懿是西晉王朝奠基人一點也不為過。

果不其然,14年後,他的子孫們統一了天下,建立西晉王朝。

他也因此被孫子司馬炎追封為宣皇帝。

在司馬懿成功的諸多因素中,善「忍」可以說和他的才智同樣重要。

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正是他留給後人的瑰寶。

司馬懿一開始滿懷信心投奔曹操的時候,他還沒有意識到他的職業生涯會有多麼的曲折坎坷。

因為他的對手是雄才大略而且猜疑心極重的一代梟雄——曹操。

在曹操與司馬懿有限的幾次見面中,他發現司馬懿有一個自己很不喜歡的生理特徵。

司馬懿扭頭看人時很有特點,不動身體就可以將頭扭轉180°,很是嚇人。

曹操把司馬懿的這個能力稱作「鷹視狼顧」。

曹操認為,「鷹視狼顧」代表著桀驁不馴,忠誠度極低,容易反叛。

當然,後來的事實證明曹操看人還是很準的,司馬懿果然反了。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曹操對他起了猜忌之心。

從不讓他參與重大決策,當然也不會給予他任何實權。

最後只給了他一個無關緊要的小官做。

司馬懿的滿懷壯志,頓時被冰冷的現實澆為烏有。

不過司馬懿到底是非常之人,他思考了很久。

還真讓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忍。

在這種極為不利的環境中,司馬懿選擇了「韜光養晦,瞻前顧後,明哲保身」。

他明白機會一定會來的,到了那時,他將一躍而起。

曹操讓他坐冷板凳,做無權的閒差小官,他不僅毫無怨言,而且幹得很起勁,很出色。

對分管的具體事務,經常加班加點,通宵不睡完成。

對於不該官員乾的出力氣下等粗活,如割草餵馬,打柴放牧,他也都親身主動去做。

踏踏實實,十幾年如一日,終於慢慢打消了曹操對他的疑心。

司馬懿要等待的那個時機,馬上就要到了。

曹操老了,身體不行了。

到了該立太子的時候了,這是一場奪嗣的戰爭。

在曹操的幾個兒子中,司馬懿選擇了曹丕,事實證明他選對了隊伍。

他暗地裡沒少做工作,很是為曹丕出了幾個好主意,曹丕也非常感激司馬懿,當然這些事情曹操是不知道的。

220年,曹操去逝了,曹丕繼位。

曹丕的勝利就等於司馬懿的勝利,他終於熬到頭了。

由於司馬懿的擁立之功,曹丕很信任他。

於是曹丕給了司馬懿一些很有實權的官職,比如尚書,撫軍大將軍等。

6年後,曹丕也死了。

不得不說曹丕是一個感恩的人。

臨終前,曹丕命司馬懿、曹真、陳群、曹休四人為新任皇帝曹睿的輔政大臣。

司馬懿終於成為了國家有數的重臣。

不久後,蜀國丞相諸葛亮率兵北伐魏國,企圖一統天下。

這個時候,魏國主持軍政大事的是司馬懿。

論計謀才智,諸葛孔明是三國中的巔峰之人。

六出祁山,孔明在戰鬥中幾乎表現出了他全部的軍事才能,但每次都由於司馬懿的出現,而使得他被擋在渭河以南寸步難行。

觀其細節,好像是諸葛亮勝了幾籌,但從結局我們也不難看出,最後司馬懿才是勝利者。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因為司馬懿能忍耐,能平心靜氣地對待各方面的局勢,從而堅持到孔明糧草不濟自然退兵。

在和諸葛亮交戰之時,司馬懿常常堅守城池拒不迎戰。

有一次,諸葛亮派使者送來女人服飾羞辱他,部下將士個個義憤填膺,他不但不惱,且穿之樂之,其度量胸懷足見一般。

還有一次,司馬懿打了一次敗仗,頭盔在逃跑的過程中也給弄丟了,蜀國士兵拿著他的頭盔當球踢。

想激已經退回城池的司馬懿出戰,結果司馬懿毫不理會。

司馬懿的「能忍」真讓人為之驚嘆。

他也憑著這點一直笑到了最後,將諸葛亮耗死在了五丈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真三國無雙8》來聊聊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

本文由香蕉原創,並授權電玩巴士獨家首發,感謝您的尊重。「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也難說身後罵名滾滾來。」在所有的三國題材遊戲里,諸葛亮都是一個無法忽略的人,關於他的很多傳說更是家喻戶曉,不要說中國...

《三國》領導託孤,誰的眼光最好

傳統社會實行家天下,權力轉移主要採取父死子繼。如果父親死得早,兒子年紀小,就要有一位重臣或者近臣來輔佐年幼的兒子,這種事情一般老皇帝臨死前都會安排好,在傳統文化中被稱為託孤。三國一書中,寫了好多...

司馬懿為什麼是贏家

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全權掌控...

司馬懿是由於「忍辱負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司馬懿是三國曹魏的一代權臣,一度執掌大權,是輔助魏國朝政的重臣。司馬懿謀略出眾,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小的戰功,對於當時政治經濟的發展都有著重大的貢獻。司馬懿一生「忍辱負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