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事實果真如此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雪松

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就爭奪中原地區進行了一場大戰,最終以曹操的勝利而告終。

歷來認為官渡之戰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對袁曹雙方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但事實上真是如此嗎?這一切還要從當時的具體情形來看。

一、戰役背景

東漢末年,桓靈無道,人民揭竿而起,形成轟動全國的黃巾起義,在各地州牧的合力鎮壓下,起義失敗。

黃巾起義沉重地打擊了中央的實力,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各地州牧逐漸掌握地方實權,從此無視中央法令。

之後靈帝駕崩,又發生了朋黨之禍,大將軍何進被宦官所殺,何進的手下袁紹、曹操等人又率兵入宮將宦官全部殺盡,少帝因宮內變亂出逃,正逢西涼董卓入京。

董卓生性殘暴,廢少帝,立劉協,史稱獻帝。

董卓禍亂,群雄並起組成聯盟討伐。

董卓被迫火燒洛陽,移駐長安,各諸侯也因互相猜疑而土崩瓦解,此後各方勢力開始互相侵伐。

董卓由於飛揚跋扈被王允設計殺死,其手下李傕、郭汜率舊部攻入長安,獻帝出逃,中央已名存實亡

此時袁紹正與公孫瓚大戰於河北,無暇顧及,且袁紹素有大志,對於這個名義上的皇帝不太在意。

其他勢力不是相距甚遠,就是實力不濟,唯有曹操處於最合適的位置,於是名正言順地將獻帝迎到許昌,形成所謂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勢。

後人多認為曹操能夠發展如此迅速,並且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與他這種政治上的合法性有關,但實際上在當時那種群雄割據的形勢下,皇室毫無勢力,各方都有統一天下自立為主的想法,輸贏與否還得看本身的家底,「挾天子」也就是個政治口號,喊幾嗓子而已。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紹擊敗公孫瓚,占領了青幽並冀四州,實力達到頂點,此時曹操在中原一帶也逐漸鞏固了自己的勢力,袁紹為了繼續擴張,與曹操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

二、戰役經過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紹不顧眾人反對,集結十萬大軍,號稱七十萬殺向許昌。

此前田豐曾向袁紹建議河北平復不久,民心動盪,對內應安撫民心,積極發展內政,對外則應不斷向曹操派兵騷擾,彼防左吾則攻右,令其疲於奔命,中原疲敝,糧少人稀,待吾兵精將足可一舉破之。

然而袁紹此時急於求成且信心十足,毅然派兵與曹操決戰。

在出兵之前袁紹聯絡了荊州的劉表和徐州的呂布、劉備等人一同攻擊曹操,還未發兵,曹操已先破了呂布,劉表持觀望態度,事實上決戰之際真正交兵的還是只有袁曹兩家。

袁紹遣前鋒顏良率先進軍黎陽,攻白馬,曹操派兵救援,斬顏良誅文丑。

顏良為關羽斬殺,而文丑死於亂軍之中。

首戰雖然失利,但對袁軍影響不大,仗著兵多糧足,袁軍一路勢如破竹,直指官渡。

對於曹軍來講,雖然白馬之圍已解,但曹軍處於中原之地,四面臨敵,無險可守,又不知袁軍從何處攻來,故不得不處處設防,不敢輕易調動部隊,此前又傳孫策有襲許都之意,這均使得自己手上的部隊捉襟見肘,因此面對袁紹的十萬大軍總是寡不敵眾。

曹軍一路潰敗,只得堅守官渡,官渡一旦失守,許昌也就岌岌可危。

因此曹操決定與袁紹在官渡對峙。

同時江東孫策遇刺身亡,襲許計劃夭折,曹操沒了後顧之憂,於是開始從各處調兵向官渡集結。

起初官渡的兵力不足萬人且多老弱病殘,與袁軍對峙絕無可能,後人多以此時袁曹兵力對比認為此戰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只能說是對當時的境況不甚了解。

袁曹自交兵之始已過數月,袁軍的軍事策略與目標已十分明顯,在官渡對峙之時,曹軍已從各處向此集結。

從曹軍能與袁軍相持這一點來看,此時雙方投入的兵力應該相當。

這又涉及此時曹操集團的軍事實力。

討董聯軍解體後,曹操率舊部鎮壓了兗州一帶的黃巾餘黨,得三十萬人,取其精兵組成青州兵,少說也有幾萬人,破徐州,擊張繡,沿途又有夏侯兄弟、曹仁兄弟等率所部來投。

與袁紹交兵時,曹操集團的軍事實力儘管不如袁紹,但也不至於相差過多。

官渡對峙數月,袁軍步步為營,採取持久之計。

曹軍此時兵力雖然劣勢不大,但糧草不濟。

袁軍儘管糧草充足,然出兵日久,部隊士氣低落,盡顯疲態。

兩軍的勝負只在一念之間,關鍵看誰能撐到最後。

時間一長,問題總會出在內部。

袁紹手下有一個謀士叫許攸,由於貪財被人舉報遭袁紹訓斥,內心頗有不滿,於是投奔曹操,勸說曹操襲擊烏巢。

烏巢是袁紹屯糧之所,距駐兵之處不過四十里。

曹操乃親率五千步兵於夜間突襲烏巢,烏巢本有淳于瓊的一萬人駐守,但由於事出突然,防守不及被曹操瞬間擊破大營,火燒了糧草,袁紹知道曹軍襲擊烏巢再派援軍已是不及。

此前派去騷擾曹軍官渡大營的張郃等人知烏巢已失,士氣大落,且被曹軍分割,不得不降於曹軍。

糧草被燒,本就士氣低落的袁軍一潰千里,官渡之戰遂以曹操的勝利而告終。

三、結語

官渡之戰後,袁曹雙方的軍事實力發生了變化,曹操由弱變強,袁紹由強變弱,但這個強弱又是相對的,此時袁紹的兵力雖然攻不足但守有餘,若不是隨後袁紹病死,袁譚、袁尚兄弟相爭,曹操想要統一北方恐怕沒那麼容易,儘管如此,曹操還用了九年的時間。

可見官渡之戰對袁紹軍事集團的打擊沒有想像的那麼大。

官渡之戰是一場以弱勝強的戰役,但卻不是以少勝多的戰役。

它是北方兩大軍事集團戰略意義上的決戰,戰役的成敗得失決定了統一北方的主動權。

與其說官渡之戰是袁曹兩大軍事集團的終極較量,不如說是一切爭奪的開始

更多歷史解密,請關注微信我們愛歷史(ID: his-tory)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袁紹本來有一手好牌,被他自己作死了

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古代高富帥是也,自袁紹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初平元年(...

「官渡之戰」

劉備投奔袁紹後,袁紹感到和曹操之間的一戰已經在所難免。於是,袁紹決定率領10萬 精銳步兵和1萬騎兵奪取許都。論軍事實力,曹操比袁紹弱得多。因為袁紹本來勢力就不弱,在聯合諸侯討伐的過程中 他就積攢...

「官渡之戰」

曹操、袁紹是當時北方勢力中最大的兩個政治集團的領袖,二人決戰勢在必然。衰 紹有軍隊數十萬,後方鞏固,兵精糧足。m 曹操能用以抵抗袁紹的軍隊僅一兩萬人,且 所居之地久經戰亂,物資供應遠不豐富。公 ...

曹操官渡之戰勝利,不僅靠奇謀,更靠陽謀!

孫子兵法有云:兵者,詭道也。自春秋戰國開始,兩軍對壘就不再限於正面戰場的交鋒,依靠奇謀一舉奠定勝負的例子數不勝數。不過,一味依仗計謀也不可取,正所謂「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方為王道。這一點,在...

曹操大戰官渡 以一當十

漢末亂世,那些意圖稱霸天下的各路諸侯中,似乎沒有一位像曹操那樣,為糧草日夜懸心,將糧草視為作戰的最大顧慮。據淮南的袁術、自霸江東的孫策、鎮守荊州的劉表,無一不是地廣兵多,糧食充足。 實力最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