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三國——「你們都看錯了我劉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談談三國----「你們都看錯了我劉禪!」
「此間樂,不思蜀。
」樂不思蜀的故事想必為大家耳熟能詳了,劉阿斗自古以來是無能、昏庸皇帝的代表。
杜甫有詩曰:「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可見劉禪在歷史上是被文人騷客廣為詬病的。
但是,劉禪其實被歷史看錯了,你知道嗎?劉禪其實是一個很聰明的君主,聰明到了極限就是大智若愚啊!
先簡單介紹一下劉禪,字公嗣,劉備的長子,蜀漢的第二代君主,在位41年,是三國當中在位最長的君主。
蜀漢景耀六年(263年),曹魏派鍾會、諸葛緒、鄧艾兵分三路進攻蜀漢,鄧艾出奇兵偷渡陰平,突然襲擊蜀漢的都城成都,劉禪拒絕群臣的撤退建議,開門投降了鄧艾。
蜀漢亡國以後,劉禪被封為安樂縣公,最後在西晉泰始七年(271年),劉禪去世,晉朝廷諡劉禪為思公。
劉禪真的很昏庸嗎?個人認為不是,至少在被黃皓蒙蔽之前,並不完全是一個昏君。
借一個歷史事件說一下,曹魏嘉平元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滅大將軍曹爽三族,開始專政。
曹魏舊將夏侯淵之子夏侯霸不服,投奔蜀漢。
鑒於夏侯淵早年在定軍山死於蜀漢將領黃忠之手,夏侯霸總是心懷忐忑,為了安撫夏侯霸,劉禪對夏侯霸說你的父親是在交戰中陣亡的,不是死於我的先輩之手。
然後又指著自己的兒子(與張飛的女兒張皇后所生)說,這也是夏侯氏的血脈啊!因為這個孩子的姥姥(張飛的老婆夏侯氏)是你父親夏侯淵的侄女、你的堂姐啊!從此夏侯霸忠心耿耿的為蜀漢奮鬥終生。
這是一個小事,但是能看出來劉禪收買人心的技術是深得父親劉備真傳。
蜀漢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劉備在永安宮去世,五月,劉禪在成都繼位稱帝,時年十七歲。
尊吳皇后為皇太后。
大赦天下,改元建興。
劉禪從233年繼位,一直到建興十二年(234年)八月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基本上是統而不治,蜀漢上下事無巨細由諸葛亮說了算,劉禪是插不上手的,但是在諸葛亮死後,劉禪開始了繼位11年以後的親政。
劉禪一開始親政就做了以下幾件事,可見劉禪是很有政治頭腦的:
第一,建興12年(234年),封吳懿為車騎將軍,假節督漢中,即領兵鎮守漢中。
我們知道漢中是成都的重要屏障,是蜀漢防禦魏國的重要防線,也是蜀漢出兵北伐的重要跳板,在吳懿之前,鎮守漢中的有魏延、王平,後來姜維執掌軍事的時候是廖化。
那麼吳懿是誰?吳懿是劉備的穆皇后的兄長,是國舅,是皇親國戚。
劉禪在魏延死後,第一時間派自己的舅舅親自鎮守漢中,可見劉禪還是有一定的軍事頭腦的。
第二,苻健投降事件的處理。
建興14年(236年),武都氐族首領苻健請求投降蜀漢,到了約定時間沒有前來,結果只有苻健自己來了,苻健的弟弟率領四百戶投奔了魏國,劉禪在苻健來後,果斷將苻健一夥遷往廣都(今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區)居住,密切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防止他們輕舉妄動。
第三,把握國家大權。
建興12年(234年)劉禪遵循諸葛亮的遺囑,封蔣琬為尚書令,總領國家政務。
延熙2年(239年)又升蔣琬為大司馬,開府治事。
與此同時,延熙6年(243年)封費禕為大將軍,錄尚書事。
不要小看這樣的安排,為了防止出現第二個大權獨攬的諸葛亮,劉禪在諸葛亮死後就儘快廢除了丞相制度,讓蔣琬主管政治,兼管軍事;讓費禕主管軍事,兼管政治。
將軍事和政治的大權一分為二,防止大權旁落,牢牢的把權力抓在自己的手中。
後來,姜維掌握了軍政大權,為了限制姜維權力的進一步膨脹,劉禪安排張翼、諸葛瞻、廖化、閻宇等分割姜維的軍權。
有人說劉禪寵信奸臣黃皓,沒錯,那只是一個方面,難道劉禪賦予黃皓權力對姜維不也是一種制約嗎?
第四,整頓少數民族聚居區,安定國家大後方。
南部的少數民族一直是蜀漢的一塊心病,諸葛亮時期就有七擒孟獲的戰役。
但是,七擒孟獲以後,特別是諸葛亮死後,南部的少數民族就沒有消停過。
為了穩定南部地區,劉禪先後派遣張嶷、向寵、霍弋等人前往南部地區,一方面處理叛亂,另一方面開發南部地區。
第五,積極開展對外交往活動。
劉禪在位期間,曾經派遣馬忠、姜維負責聯絡北方的羌胡等少數民族,意圖聯合他們對抗曹魏。
不僅如此,劉禪也多次派遣使者前往東吳,意圖聯合東吳,對抗曹魏,可見劉禪也是有外交頭腦的。
以上五點,就是劉禪親政以來主要的工作重心,哪一條都能反映出劉禪並不是一個純粹昏庸無能的君主。
有人說,劉禪為什麼在成都被圍困的時候開門投降了,而不是拚死反抗或者撤退呢?其實,劉禪看得比誰都清楚,面對鄧艾的軍隊,只有三個選擇。
其一,死守。
其二,撤退。
其三,投降。
如果選擇第一個,死守,當時成都上下對於鄧艾的突襲已經是嚇破了膽,兵無戰心,將無鬥志,況且成都也沒有幾個像樣的守將。
南方的霍弋鎮守南部大後方地區不能亂動,東方的羅憲被趁火打劫的吳國軍隊纏住動彈不得。
漢中的姜維、廖化等主力部隊一時半會趕不回來。
所以守不住,一旦城破,玉石俱焚……
如果選第二個,撤退,往哪裡撤退?南部地區?正如前面所說的成都上下對於鄧艾的突襲已經是嚇破了膽,估計劉禪還沒離開成都,就會被手下的人造反。
即便是離開了成都,走不了多遠,鄧艾就會追來,到時候能不能活下來很難說。
如果選第三個,投降,鄧艾是當時的名將,劉禪又是一國之君,如果禮節上到位、錢財上到位,鄧艾是不會為難劉禪的,所以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這一招是可行的。
再來說說那個備受詬病的「樂不思蜀」,沒錯,劉禪在樂不思蜀的故事裡面,丟盡了臉面,但是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啊!這被後來的事實印證了,劉禪是善終!作為一個亡國之君,最應該做到的就是聽話。
此時的劉禪已經不可能重振蜀漢了,想必他自己也知道,為了保全自己不被司馬昭殺死,裝傻充楞是很好的選擇。
因為世人都知道劉禪傻,雖然身邊的郤正教他說話,但是自己怎麼也學不像。
正是這樣的策略,讓虎狼一般狡詐的司馬氏集團放過了對劉禪的屠殺,劉禪在那個刀光劍影的亂世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其實這就足夠了,您說呢?
蜀漢接納的十大知名降將,身居高位,一個刺殺丞相,一個導致滅國
熟讀三國,在這個群英爭霸的年代,猛將如雲,戰場被俘而降,可謂司空見慣,比如關羽,張遼等都投降了曹操,比如于禁,投降了關羽,等等,他們都在三國歷史上有著一定的知名度,甚至身居高位。其實,在蜀漢的歷...
《三國演義》中閃光的配角:趙子龍的部將張翼
張翼(?-264年),字伯恭,益州犍為郡武陽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張翼是犍為郡武陽縣人,高祖父張皓曾任司空,曾祖父張綱任廣陵郡太守,都很有聲望政績。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平定益州,自領益...
曹魏投靠蜀漢的3大名將,最強的不是姜維,若此人不死,蜀漢不亡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相比於魏、吳兩國,蜀漢不僅疆域狹小,而且人才儲備相當不足。因此當敵國將領來歸降,蜀漢都會予以重用,甚至還會任命他為大將軍,讓其執掌蜀漢的軍政大權。在蜀漢42年的歷史...
蜀漢後主劉禪投降曹魏之前,姜維在幹什麼呢?
東漢末年,朝政崩壞,群雄四起,天下大亂。漢室宗親劉備,奮然起兵,志在興復漢室,匡正天下。最終曹操雄霸北方,孫權盤踞江東,劉備屹立西蜀,最後成了魏、吳、蜀三國鼎立之勢。劉備死後,後主劉禪繼位。丞相...
劉備有四個兒子,看人很準的劉備為何偏偏選阿斗當皇帝?
蜀漢昭烈皇帝劉備,一介末流皇室後裔,淪落為編草鞋為生的窮苦人家;在漢末群雄並起之際,不甘於平凡的劉備順勢投入了天下英雄雲集的洪流中,先是與絕世猛將關羽與張飛結為兄弟,後又籠絡了趙雲、諸葛亮、徐庶...
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劉禪
劉禪是劉備和甘夫人所生的,在位52年,享年70歲。劉禪還是比較有作為的君主的,並不是像三國演義那樣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你看他在位52年就知道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能在君主這個位子上坐52年,說了任誰...
講述《三國演義》蜀漢最後的頂級名將都有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之時,群雄並起,名將輩出。可以說,一部三國史,就是一部英雄史。金戈鐵馬,硝煙瀰漫的三國戰場,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軍事將領,締造了一段段不朽的軍事傳奇。我們都知...
劉禪蜀漢孝懷皇帝,看劉禪是如何獨掌朝政開始治事
劉禪,即蜀漢孝懷皇帝,又稱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於公...
看歷史人物的平生: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姜維,官至大將軍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
綿陽(涪城)三國志:見證蜀漢的興起與滅亡
接到頭條號邀請,寫一篇關於綿陽的文章。老實說,雖然也曾在綿陽短住過,前後加起來數月之久,但我對綿陽的印象,無非局限在綿陽城區很小,交通很方便,米粉很好吃。既然是歷史類頭條號,那就乾脆聊聊歷史上的...
三國大將軍姜維,驍勇善戰支持北伐,最終卻無奈向手下敗將投降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這個人才濟濟的年代,可以說英雄豪傑無處不在,無論是漢末三國初期,還是中後期,都有著非常知名的大將,他們的存在支撐著三國的鼎立。然而時代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天下分久必合也是一種趨...
劉禪(蜀漢孝懷皇帝)
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孝懷皇帝,又稱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
諸葛亮五大接班人:誰幹得好?一位劉備想殺一位被降將殺一位自殺
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丞相就得數諸葛亮了。可以說,蜀漢全憑諸葛亮支撐。而諸葛亮死後,又由誰接班呢?前前後後有好幾位。下面這五位,便是諸葛亮的接班人,到底誰幹得最好呢?總結起來說,一位劉備曾想殺,一位...
此人堪稱蜀漢第二「魏延」,若不是此人反水,鍾會根本進不了漢中
公元234年,諸葛亮在北伐曹魏的過程之中由於過度勞累所致不幸卒於五丈原,如此聰明過人,有著超強軍事能力的戰略家,肯定不甘心就此放棄北伐。在諸葛亮臨死之前,將生平所學全部交給姜維,意在讓姜維熟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