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有四個兒子,看人很準的劉備為何偏偏選阿斗當皇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蜀漢昭烈皇帝劉備,一介末流皇室後裔,淪落為編草鞋為生的窮苦人家;在漢末群雄並起之際,不甘於平凡的劉備順勢投入了天下英雄雲集的洪流中,先是與絕世猛將關羽與張飛結為兄弟,後又籠絡了趙雲、諸葛亮、徐庶、黃忠等牛人,三分天下占其一,成就一番霸業。

《三國志》評劉備的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

劉備也稱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劉備打仗不行,治理國家也略遜一籌,那究竟是什麼讓劉備成就霸業呢?除了籠絡人心外,看人用人當然更為重要了;五虎上將統軍作戰,或攻或守,內政除了諸葛亮,還有蔣琬等人,將整個蜀漢治理得蒸蒸日上。

但是,有很多人不明白的是,劉備也不只有劉禪一個兒子,為何會偏偏就要將帝位傳給這個「扶不起」的兒子呢?

劉備有四子(途中有沒有丟掉一些就不知道了),除了劉封是養子外,還有劉禪、劉理、劉永三個親生兒子;其中劉封能力最強,在劉封二十多歲的時候,已經武力過人,曾率軍隨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溯流西上進攻益州,所過之地戰無不克。

益州平定後,劉備任命劉封為副軍中郎將。

劉封軍事能力過人,公元219年,劉封率軍與孟達上庸合兵一處後成功地逼降了上庸太守申耽;占領上庸後,劉封遷為副軍將軍。

在219年末的時候,關羽圍襄樊,多次要求劉封和孟達派兵相助,但被劉封和孟達卻以上庸三郡占領不久,不敢輕易離開為由拒絕。

關羽戰敗後,劉備因此怪罪於劉封、孟達二人。

220年,,孟達與劉封不和,劉封奪取了孟達演奏鼓樂的樂隊,孟達一方面害怕劉備治罪,另一方面又對劉封十分忿恨,於是修書一封給劉備,然後率領部曲投降曹魏。

孟達投降魏國之後,魏文帝曹丕派遣夏侯尚與徐晃助孟達襲取東三郡。

孟達寫信給劉封,勸劉封投降,但被劉封拒絕。

申耽、申儀兩兄弟背叛劉封,劉封因此被孟達徐晃等擊敗。

劉封回到成都後,劉備責備他欺凌孟達,且不救援關羽。

諸葛亮考慮到劉封剛烈勇猛,劉備死後最終難以制服駕馭,於是勸劉備藉此機會除掉他。

於是劉備賜劉封死,讓他自盡。

劉封嘆息說:「我後悔不聽孟子度的話。

」劉封自裁後,劉備非常傷心,為劉封哭泣。

劉封是劉禪最大的威脅,不僅有軍隊,而且還有人脈;劉封死後,劉禪當之無愧的被立為劉備的繼任者(那時候義子與親生兒子地位一樣,也是可以作為基業繼承者的);至於劉備的劉備的另外兩個兒子,劉理和劉永,在歷史上幾乎沒有什麼出現。

至於劉禪,劉備一向看人很準,用人之才,難道真的是劉備看走眼了嗎?其實縱觀劉禪數次的表現,其實劉禪如果並不笨,如果好好培養的話,會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皇帝;劉備稱帝後,劉禪被立為太子。

為了讓劉禪見多識廣,掌握治國本領,劉備讓其多學《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並由諸葛亮親自抄寫這些書讓他學習,又令其拜伊籍為師學習《左傳》。

不僅如此,還令其學武。

《寰宇記》有記載:「射山,在成都縣北十五里,劉主禪學射於此。

可見劉備是下了功夫的,劉禪繼位初期,根據劉備遺詔,由丞相諸葛亮輔政,「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

諸葛亮死後,劉禪大赦天下,任命左將軍吳壹為車騎將軍,假節鎮守漢中。

任命丞相留府長史蔣琬為尚書令,總理國家政事。

公元235年,劉禪將殺了蜀中頭號大將魏延的楊儀貶為庶民並遷住漢嘉郡,然後升蔣琬為大將軍。

後來武都氐王苻健請求投降蜀漢,劉禪將他們全部遷往廣都居住。

240年,越雋郡當地夷人作亂,劉禪派遣張嶷前往平定叛亂,並對越雋郡進行開發,打通越雋郡與成都之間的道路。

242年,大司馬蔣琬大造舟船,準備沿漢水、沔水東下,攻取上庸等東三郡。

劉禪召集朝中大臣對此事進行商議,朝議以為,水路出兵雖然容易,但若是失敗不容易撤退。

於是,劉禪派遣尚書令費禕、中監軍姜維前往漢中對蔣琬進行勸說。

蔣琬與費禕、姜維商議後認為羌胡人心存漢室,可以與其連結,於是又給劉禪上書。

這次劉禪同意了蔣琬的看法,就派遣安南將軍馬忠前往漢中傳聖旨,封姜維為涼州刺史,負責連結羌胡的事情。

馬忠回超後,劉禪拜馬忠為鎮南大將軍。

249年,曹魏太傅司馬懿發動政變,夏侯霸被迫前來投奔蜀漢,但因為不認識蜀中道路而迷路,因為山路難行,夏侯霸下馬步行走破了腳也還是找不著路。

劉禪得知後立即派人前往接應。

劉禪見到夏侯霸後安慰他說:「你的父親是在戰場上戰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手刃的。

」劉禪又指著自己的兒子說:「這是夏侯家的外甥。

」於是拜夏侯霸為車騎將軍。

綜上劉禪治國的種種,雖然並沒有太過驚才絕艷,但也是一個能力非凡之明君,尤其是對夏侯霸的態度和寬慰之語,寥寥數語之間就讓夏侯霸放下了一切擔心,不可謂不厲害,深諳帝王之術。

但是劉禪也並非絕世明君,他也像很多其他的皇帝一樣,在外官強勢的時候,不可避免的用中官來平衡內外實力,導致宦官黃皓的掌權;最後也有人說,蜀漢在最後並非沒有抵抗之力,劉禪為何力主投降?並且投降後還「樂不思蜀」?

這就要看蜀漢所處的環境了,內外交困是最符合當時蜀漢的環境的,北部曹魏實力強大,東部孫吳已開始墮落,且由於夷陵之戰和強奪荊州,蜀漢和東吳已經是貌合神離的「盟友」了,中原人心歸魏;蜀漢由於諸葛亮和姜維的多次北伐,已經民不聊生。

然後人總用「樂不思蜀」一事來評價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實在是有失偏頗了,劉禪,明知事已休的情況下,做一個安樂公,保命下半輩子,留下劉氏種子,才是首要選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此人能力超強,卻被貶的一無是處

看過三國的電視劇或者其他的相關三國的書籍,都知道三國時期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我們大家除了對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物熟悉外,對扶不起的阿斗想必大家也很熟悉吧!他就是虎父犬子的典型,坑爹的鼻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