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儒,卻能文武雙全,平定叛亂,他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王守仁

他年少的時候經常到塞外考察地理形勢,考上進士後,他對西北邊境軍事提出8條意見,但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

兵部尚書王瓊很喜歡他,提拔他為右僉都御史,負責巡撫南安府和贛州府。

這個時候,各地人民紛紛起義抗議朝廷過分剝削,官吏們大都束手無策,他卻用計布置耳目,並命令廣東、福建的兵馬圍剿。

憑藉著自己的軍事才能,剿滅了起義軍。

當時他能立下如此輝煌的成就,很多人把他當成神仙。

朝廷論功行賞,升他為右副都御史。

讀到這兒,你一定知道了他是誰。

對,他就是王守仁,他還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王陽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

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寧王

一直懷有野心的寧王朱宸濠,經過精心準備後發動了叛亂。

王守仁聽到寧王叛亂的消息,馬上趕到吉安府,鼓勵大家為朝廷效力。

王守仁派出了大批間諜,讓他們散布朝廷進攻寧王老巢的謠言。

他還寫信給寧王的偽宰相李士實和劉養正,讓他們慫恿寧王儘快派兵向東攻打南京,好讓朝廷乘虛攻占寧王老巢南昌。

這其實是他施的反間計,故意泄露信的內容,讓寧王產生懷疑,一直按兵不動。

十多天後,寧王得知並無軍隊攻打南昌,才知道上了王守仁的當。

寧王一怒之下出兵占領了九江和南康,並進逼安慶。

經過十多天的緩兵之計,朝廷有了調動兵馬的時間,各地勤王兵馬紛紛和王守仁會師,有人請求去援救安慶,王守仁則有不同的見解,他說:「現在九江和安康都淪陷了,我們如果越過南昌而去安慶的話,就會被切斷退路,腹背受敵。

而寧王精銳盡出,南昌防守空虛,如果攻打南昌,寧王必然回師來救,我們就在鄱陽湖上迎擊敵人,一定能取勝。

」結果南昌兵實在太少了,還沒來得及把敵人主力部隊吸引過來,就攻破了南昌城。

聽說南昌被圍的寧王,趕緊帶著圍攻安慶的部隊回來援救。

王守仁設下伏兵打敗了寧王。

寧王退守樵舍,把船全部栓在一起,結成方陣,王守仁用小船突然發動火攻,把寧王的船全都燒掉了。

寧王逃跑時被活捉,寧王本以為精心準備了幾十年的叛亂會勢如破竹,直搗京城。

但他遇上了王守仁,結果叛亂僅僅持續了三十五天就被平定了。

正德皇帝朱厚照劇照

此時明武宗(即正德皇帝朱厚照)已經親征抵達南昌,他也是個有故事的人。

他封自己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鎮國公」。

還給自己取名「朱壽」。

他好不容易親征一回,卻沒見到叛軍,心裡自然很不高興。

王守仁也配合他一起玩,給他上的捷報中,開首第一句就是「奉威武大將軍方略,討平叛亂」,把這大功留給了朱壽。

不想武宗還是覺得意猶未盡,功勞來得未免太「容易」了。

他命士兵在城外圍出一個廣場,把俘虜放到裡面。

武宗全身披掛,帶著人馬又將這些俘虜「打敗」了一遍,並親手活捉了寧王。

日後王守仁還平定了好幾次叛亂,為明朝江山的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釋、道三教,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

他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

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

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推翻程朱理學具有劃時代意義之人之王陽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