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起兵造反秀逗了,僅過四十三天,就被王陽明帶雜牌兵平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明到了正德,不像是個可以渾水摸魚的時代,加上朱棣之後,規則和意識上卡死了藩王的生存空間,寧王究竟是犯了什麼病,起兵造反呢?

首先,當代寧王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孫,從高祖朱權開始,歷代寧王與朝廷之間的矛盾重重。

燕王朱棣發起靖難之役時,為謀得大寧諸軍的助戰,用計挾制寧王朱權,使大寧邊軍俱聽其指揮,朱棣還哄騙朱權:「事成,當中分天下。

」燕王即皇帝位後,寧王要求改封蘇州、錢塘等南方地方,均遭朱棣拒絕,寧王與皇帝間的矛盾由此而生。


其次,正德皇帝為政期間荒淫無道,無賴,喜好玩樂。

大家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

所以
寧王感覺自己翻身的機會來了,更讓他篤信自己判斷的是,朝廷對自己的態度越來越曖昧,來結交的大臣偶爾還會夾帶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暗示,皇帝愛鬧騰,大臣們也不單純呀,驚喜一個接一個,為什麼不試試?萬一成功了呢!


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武帝朱厚照西巡歸來後,又欲下江南,並週遊天下,為了諫阻南平定叛亂的王守仁巡,惹起一場朝臣大請願。

於是,懷有野心的寧王朱宸濠藉口明武宗荒淫無道,是年六月十四日興兵,殺巡撫孫燧、江西按察副使許逵,革正德年號。

以李士實、劉養正為左、右丞相,以王綸為兵部尚書,集眾號稱十萬,並發檄各地,指斥朝廷。

七月初,又以其部將守南昌,自率舟師蔽江東下,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帥舟師下江,攻安慶,欲取南京。


當時,王守仁正準備前往福建平定那裡的叛亂。

行至江西吉安與南昌之間的豐城,王守仁得到朱宸濠叛亂的消息,立即趕往吉安,募集義兵,發出檄文,出兵征討。

一開始,王守仁來了個疑兵之計。

他深知如果寧王順長江東下,那麼南京肯定保不住。

作為留都的南京丟了,叛軍在政治上就會占有一定的主動,平叛就會有困難。

王守仁平定盜賊後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無兵。

在江西境內的朝廷官吏都來幫助守仁,又在袁州(今江西宜春)聚集各府縣士兵,徵調軍糧、製造兵械船隻。


王守仁假裝傳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處張貼假檄迷惑宸濠,聲稱朝廷派了邊兵和京兵共八萬人,會同自己在南贛的部隊以及湖廣、兩廣的部隊,號稱十六萬,準備進攻寧王的老巢南昌。

為爭取時間集結軍隊,又寫蠟書讓朱宸濠的偽相李士實、劉養正勸宸濠發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給宸濠。

此時,李、劉二人果然勸宸濠進兵南京,宸濠大疑,按兵不動。

寧王猶疑不定,等了十多天,探知朝廷根本沒有派那麼多的兵來,才沿江東下,攻下九江、南康(今江西星子)兩城,逼近安慶。

而在朱宸濠率兵六萬自九江沿江而下、窺伺南京的時候,王守仁已經率領倉促組建的八萬平叛軍,直搗寧王的老巢——南昌,迫使朱宸濠回援。

當時有人建議王守仁往救安慶,他不肯,分析說:如果救安慶,與寧王主力相持江上,而南康和九江的敵人就會乘虛攻我後背,我們腹背受敵;而我們直搗南昌,南昌守備空虛,我們的軍隊銳氣正足,必可一舉而下;寧王必定回救,到時我們迎頭痛擊,肯定會取勝。

後來的事實果如王守仁所料。

此時守仁大軍已集結完畢。

宸濠精銳都前往安慶,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虛,守仁率兵攻打南昌,宸濠回兵救南昌。

最終雙方在鄱陽湖決戰,經過三天的激戰,寧王戰敗被俘,寧王叛亂歷時四十三天天后宣告結束。

王守仁捷報傳至,但明武宗仍一意南征。

明武宗身邊的嬖倖甚至建議將朱宸濠放回鄱陽湖裏,讓明武宗生擒,以展示皇帝威信,為了將平叛功勞延及到明武宗及其諸幸臣,正德十五年(1520年)閏八月,王守仁不得已將擒獲的朱宸濠押至南京,獻給明武宗,名曰「獻俘」,武宗與諸近侍身著戎服.擺開作戰的陣勢,將朱宸濠除去桎梏,釋放在軍隊的包圍圈中,然後伐鼓鳴金而擒之,重新給他戴上枷鎖,列於隊伍前面,作凱旋狀而歸。

十二月,武宗在通州處死朱宸濠,除寧王之藩。


然而,平叛大功卻沒有得到武宗的認同。

武宗身邊的佞幸之臣,平時與寧王交往密切,心態極端複雜。

一些佞幸之臣希望王守仁將朱宸濠釋放,然後再讓已經南巡的武宗親自「擒獲」朱宸濠,以滿足武宗的虛榮心。

面對這樣複雜的情勢,王守仁急流勇退。

他將朱宸濠交付當時尚屬正直的太監張永,然後稱病,以避免捲入更多的政治事端中。

所以,終武宗一朝,王守仁平叛之功沒有得到朝廷的封賞。

直到世宗即位以後,王守仁才加官晉爵。


王陽明的勝利是熟知人性的勝利。

他不僅僅是一介書生,而是悟到了人性的真諦,觀其組兵用兵,皆是利用人性弱點,可謂郭嘉復生。

更重要的是其學以致用的精神,不憚危難,從小處抓起的精神。

可謂摸爬滾打處處良知,行坐起臥皆是兵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推翻程朱理學具有劃時代意義之人之王陽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

心學大師王陽明之戰功

明朝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兵部尚書王瓊對王守仁的才能十分賞識,在王瓊的推薦下,王守仁被擢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安)、贛(州)、汀(州)、漳(州)等地。當時,南中地帶盜賊蜂擁四起。謝...

王陽明詐敵平叛

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據說,消息傳到北京後,朝中大臣震驚不已,只有王瓊卻十分自信地說:「王伯安在江西,肯定會擒獲叛賊。」當時,王守仁正準備前往福建平定那裡的叛亂。行至江西...

陽明先生35天平寧王之亂

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殺掉了明朝的巡撫孫燧、江西按察副使許逵,率領軍隊號稱十萬,並發檄各地,指責當朝皇帝武宗種種不是。七月初,朱宸濠留下部將守南昌,自己親率軍隊渡江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