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暴死弟乍立,燭影斧聲千古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前面我們深入辨析了〝五星連珠、盛世血路〞天象的含義,967年的五星連珠,本來指向宋朝開國天子趙匡胤延續滅佛、逆天應劫,弟弟趙光義登基除弊、大興佛法、開創盛世——可是趙匡胤卻先把撥亂反正、復興佛法的天大好事做了,順天應人,承攬了天大的功德,改變了天象的劫數,福壽延續9年,成了盛世的開創者。
這一章開始,我們講述趙光義的教訓,他沒能順應改變後的天象,成了逆天的大罪人。
(接前文逆天而為痛悔遲17:453-2018年天象揭秘(點擊這裡))
元代根據宋朝官方史料寫成的《宋史‧太祖紀》,寫宋太祖趙匡胤之死只淡淡地說了12個字:〝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
〞無原因,極為異常。
幸好北宋初年的僧人文瑩記下了真相的蛛絲馬跡,成了後世的千古之謎——其實真相足具,謎已不迷。
1.燭影斧聲,破綻露真容
文瑩《續湘山野錄・太宗即位》[1]記載:
宋太祖、宋太宗兄弟在後周一朝尚未發跡的時候,和一個道士成了好朋友。
這個道士沒有固定姓名,自稱〝混沌〞,有時又稱〝真無〞。
每到缺錢的時候,就從囊里掏,越掏越多。
三個人常痛飲爛醉。
混沌喜歡引吭高歌,歌聲響徹虛空,隨風飄蕩。
一次太祖、太宗聽道混沌唱道:〝金猴年寅虎月頭四日,真龍得真位。
〞等道士醒來後,問他啥意思,混沌說:〝醉夢之語,不足為憑。
〞後來趙匡胤登基開國,正是庚申年正月初四。
但是從這以後,太祖就沒見過他。
太祖下詔在民間尋訪混沌,有人在轘轅道(古關名,在今河南偃師市東南轘轅山上)中,在嵩山、洛水一帶見過他。
到了開寶八年,太祖西巡洛陽前,三月三上巳節祓禊(音:服戲)時,駕幸西沼,見道士醉醺醺地坐在岸邊樹下,笑著向太祖拱手作揖道:〝別來西安。
〞太祖大喜,迫不及待地派人把道士領進行宮後院,怕他再消失,祓禊儀式之後急忙回去,像以前沒發跡做朋友那樣,和道士抵掌痛飲。
太祖說:〝這麼多年,我一直想見你。
有件事我一直惴惴掛懷,你看我的壽數如何?〞
道士說:〝只在今年,十月二十日夜晚,如果晴,就可以延壽一紀(12年)。
如果不晴,速速安排後事。
〞
太祖熱情強留,請他住在後苑。
苑吏有時見道士在樹上的鳥巢中睡覺,有時幾天見不著人。
太祖一直牢記著他的話,到了那天傍晚,親自到太清閣望氣,果然天晴,星斗明燦,才轉憂為喜。
但不一會兒,陰霾四起,天地陡變,雪雹驟降。
太祖趕忙下樓,急傳旨,召晉王趙光義,請入臥室飲酒。
宦官、宮女、嬪妃都退下了,眾人只能遙見燭光之下二人的身影。
太宗趙光義有時避席而起,做推卻的樣子。
喝完酒,已經是半夜三更天了,宮殿外雪已數寸,太祖拿著柱斧戳雪,看著太宗說:〝好做,好做。
〞然後就寬衣解帶,鼾聲如雷。
當夜,太宗留宿在皇宮中。
快五更時,值班的宮人聽到太祖沒有鼾聲了,進去一看,太祖已然駕崩。
太宗就按照遺詔,在太祖靈柩前即位。
等到天亮時,太宗登堂坐上皇帝的寶座,宣讀遺詔之後,號啕大哭。
又讓近臣去看太祖的遺容,臉色像玉一樣溫潤,像剛洗過澡一樣。
因為太祖駕崩前,眾人最後僅遙見太祖和弟弟喝酒的燭光身影,聽到太祖玉斧的敲打之聲,所以歷史上稱這段謎案為〝燭影斧聲〞。
2.史料真偽的判定
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是對史料客觀的取捨原則。
根據傳聞寫成的史料筆記,難免加進一些時代的烙印、附會、慣例。
對於真相被全面封殺的事件,流傳中不能苛求,小誤難免,瑕不掩瑜,如果只顧璞石,就會失之美玉。
《太宗即位》中最明顯的錯誤就是搞錯了年代,原文把太祖見道士混沌和燭影斧聲之夜,記為開寶乙亥歲,就是開寶八年,顯然是錯誤的,應該是開寶九年,西元976年,太祖死在這一年。
這個錯誤的發生,是有原因的。
因為宋朝的年代排序,〝宋太祖開寶八年〞之後就是〝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乍一看,就是宋太祖駕崩的十月在開寶八年——不太了解歷史的人,都會這麼認為。
因為歷史的慣例,就是新皇帝正常即位,沿用先皇年號,以示尊重和紀念,次年再改年號,稱為改元。
可是實際上,這些大事都發生在開寶九年,因為宋太宗即位兩個月後,在十二月二十二日,離當年除夕只有七天,宋太宗冒天下之大不韙,執意改元,將開寶九年從官方正史中剔除了。
在古代資訊不發達,書籍少、史書難找,考據歷史很不容易的情況下,因為開寶九年被抹掉了,改為太平興國元年。
這樣,人們更容易把〝燭影斧聲太祖崩〞傳為開寶八年乙亥年。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小矛盾,因為《太宗即位》通篇看來,在給宋太宗抬轎子,明確寫出了太宗即位的合法依據——〝遺詔〞,為此,筆者不得不揭示文瑩的寫作意圖,這也是判定史料可信度的重要原則。
3.《續湘山野錄》的寫作意圖、文章立場
北宋僧人文瑩做詩較有名氣,出入於達官顯貴之間,後以見聞寫成《湘山野錄》三卷,《湘山野錄續錄》一卷。
成書於宋神宗熙寧年間,主要記載了自北宋開國至宋神宗時期的宮廷和高官顯貴的遺聞軼事。
因為是當朝要聞的史料筆記,不可避免地要為尊者隱晦,而且不乏有為皇帝臉上貼金之事,對《太宗即位》也是一樣。
文中上來就說宋太祖、太宗兄弟沒發跡之前,曾與道士混沌交遊,經常在一起喝酒大醉,道士預言太祖即位時宋太宗也當場聽到——這是不可能的。
因為太宗比太祖小12歲,太祖趙匡胤闖蕩江湖,是在21歲前後,投身郭威帳下效力是22歲,從軍後軍務在身,南征北戰,就沒時間閒遊了。
在這之前太宗才不到10歲,不可能和道士交友一起喝得爛醉。
太祖34歲陳橋兵變,被擁立為天子,帶兵回京後,史料記載那時22歲的弟弟趙光義在家聽到後大驚,躍馬而出去迎接。
在這之前,太宗是一直在家裡讀書的,杜太后對他的管教是非常嚴格的。
這都表明,太宗不可能和混沌交友。
而且,後文說太祖976年又邂逅混沌,根本沒提太宗的事。
要知道,太祖的禮儀性活動,太宗作為晉王、開封府尹是跟隨同去的,不離左右。
如果趙光義真和混沌也是莫逆之交,怎麼後來不提太宗見到故友的反映呢?由此可見,說宋太宗和太祖一起和道士交往,純粹是對太宗的曲意奉承。
基於這樣的意圖和立場,《太宗即位》中那些有利於太宗的部分,可信度就差;而那些自相矛盾的部分,那些為太宗表白卻露出馬腳的部分,需要重點辨析,因為真相就藏在那裡。
4.偵探辨文章,〝遺詔〞藏真相
《太宗即位》雖然揭示了燭影斧聲的細節,但是表面都在列舉太宗即位的合法性——如果沒有這些遮掩,就等於說太宗弒君一樣,人、書都難保全,所以這樣寫也是慣例。
《太宗即位》乍一看,以為宋太宗是按〝遺詔〞依法即位,再細看,就能看出造假,因為意外死亡不可能先立遺詔。
《宋史》最關鍵的《太祖紀》、《太宗紀》都沒有說有遺詔,太宗一生都在為即位沒有合法憑證而編造證據。
《遼史》對宋太宗的非法登基,直言不諱:〝宋主匡胤殂,其弟炅(趙光義即位後自改名炅)自立為帝,派遣使者來告。
〞
《續湘山野錄》指證:太祖死亡前的案發現場,只有太宗一人在。
假如當時太宗就在宮裡過夜,太祖一死,太宗馬上用假遺詔即位,這是預謀的弒君奪位,事先都把假遺詔造好了,顯然太宗就是兇手!
我們再看另外一部與此大同小異的宋朝筆記。
5.《夔州直筆》,直指嫌疑
南宋高宗的朝議大夫蔡敦在《夔州直筆》中記錄:太祖召陳摶入朝,問壽數。
陳摶說:〝丙子歲十月二十日(976年11月14日)夜或見雪,當辦後事;若晴,可以延壽12年。
〞到了那一天,晚上皇上沒睡覺。
入夜就讓宮人看天氣,回奏星光燦爛。
交更時分,再令出視,回奏天陰,一會又說下雪了。
於是趕緊請太宗入宮,置酒,囑咐繼位的事,到午夜時分才退席。
皇上就寢,侍寢者聞鼻息聲異,急視之,已崩。
太宗於是進來繼位。
[7]
《夔州直筆》說法基本相同,只是把混沌道士,誤為傳說中的著名道士陳摶。
太祖暴崩之時,太宗在不在宮中?《夔州直筆》竟然含糊而過,原文是〝夜分乃退〞,〝退〞字模稜兩可,有退席和退出皇宮兩種解釋。
這些史料對太宗太不利了,特別是〝燭影斧聲〞,分量太重。
文瑩去世十多年後,司馬光開始寫史學巨著《資治通鑑》了,因為《資治通鑑》是寫宋朝以前的歷史,不能寫入宋朝這段奇案,他寫了一本筆記《涑水記聞》,記錄宋朝的逸聞軼事,並有意地漂白宋太宗。
6.司馬洗白,洗出鬼怪
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為宋太宗巧妙辯解說:〝太祖晏駕時,已經四更時分了,皇后急命大太監王繼隆(王繼恩之誤)召太祖的18歲的兒子趙德芳來。
而繼隆認為太祖傳位給其弟晉王趙光義的意志已定,就直接去找趙光義。
〝在晉王府門前遇見醫官賈德玄(程德玄之誤),德玄說:『夜裡二鼓時分,有人在門口叫我:『晉王召見』,我出去一看沒人。
如是者三次。
我怕晉王有病,就來了。
』二人進去見晉王。
〝晉王大驚,猶豫不敢行,要跟家人商量……繼隆催促:『耽擱久了,位置要被別人占了。
』晉王才冒雪步行入宮……皇后問:『德芳來了?』大太監王繼隆說:『晉王來了。
』皇后愕然,驚慌之中說:『我們母子的性命,都托給官家(皇帝)了。
』晉王哭道:『共保富貴,不用擔憂。
』〞
顯然,在司馬光筆下,不提太祖駕崩前和太宗喝酒,開篇就說太宗不在死亡現場,不知情,可謂煞費苦心的精心辯白。
這樣貌似洗白了宋太宗,擺脫了謀殺嫌疑,卻洗出了鬼怪——程德玄半夜聽到鬼叫門?出門三次不見人?冒著大雪中在晉王門口等了4個來小時?
其實,昧心做祟,越描越黑,後面的分析大家就能看到:司馬光刻意為宋太宗漂白,恰恰暴露了趙光義是兇手,請看下集《司馬立場傾向強,偶做偽史歪真相》。
注釋:
[1](宋)文瑩,《湘山野錄續錄玉壺夜話》,中華書局,1984年版。
[2]《湘山野錄續錄》原文誤,原文為〝開寶乙亥歲〞,是開寶八年,原文又說那是太祖生命的最後一年。
我們知道太祖死於開寶九年(976年),正文筆者做了改正。
[3]太祖西巡洛陽前:這一句在《續湘山野錄》中沒有,根據《宋史》和《續資治通鑑長編》補上。
[4]上巳(音:四)節,又稱〝女兒節〞。
最初是紀念黃帝誕辰的節日。
相傳黃帝軒轅氏生於三月上巳日,即第一個巳日。
因為甲子計日60天一輪,第一巳日可能是:乙巳日、丁巳日、己巳日、辛巳日、癸巳日之一。
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所以又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5]祓禊,音:服戲:上巳節這一天,最初古人要到水邊祭禮上古的黃帝,洗濯去垢,洗去不祥,消除不好的運氣,祈求新福。
後來發展成到水邊郊遊、飲宴、洗滌,祈福,因為少女要盛裝前往,又演變成女兒節,把紀念黃帝的傳統忘卻了。
[6]查方詩銘、方小芬著的《中國史曆日和中西曆日對照表》,開寶九年當年十二月是小月,29天,除夕過年在十二月二十九。
[7]《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十七》:蔡敦《直筆》云:太祖召陳摶入朝,宣問壽數,對以丙子歲十月二十日夜或見雪,當辦行計,若晴霽須展一紀。
至期前夕,上不寢。
初,夜遣宮人出視,回奏星象明燦。
交更,再令出視,乃奏天陰,繼言雪下,遂出禁鑰,遣中使召太宗入對,命置酒,付宸翰屬以繼位,夜分乃退。
上就寢,侍寢者聞鼻息聲異,急視之,已崩。
太宗於是入繼。
按敦所載,與文瑩略同,但即以道士者為陳摶耳。
燭影斧聲:宋太祖駕崩的背景和背景音樂
中國古代社會自夏禹傳位於子啟,即開始了帝王子承父業、世代為君的先河。從此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社稷永存,福綿子孫」成為歷代封建帝王恪守的信條,很少發生既有子嗣而拱手將皇位傳於他人的事件。但是宋...
北宋的燭影斧聲——千年迷案今朝破,英雄所見略同
前一陣子,寫了一篇講述關於金字塔故事的文章,結果只能在說說裡面講了一部分,好多沒讓發表。這次講一個關於北宋頭號大案的故事,就是趙匡胤之死,傳說中的燭影斧聲到底是怎麼回事。因為有了網際網路和大數據...
燭影斧聲,趙匡胤真的死於弟弟趙光義之手嗎?
宋太祖趙匡胤於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歸西了,正史中沒有他死亡的明確記載,《宋史·太祖本紀》中的有關記載也只有簡單的兩句話:「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
燭影斧聲,趙匡胤難道真是是自己的弟弟殺的嗎?
《宋史·太祖本紀》上只簡略的記載:"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宋史紀事本末》(明)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中記載:「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帝召晉王光義,囑以後事。左右皆...
歷史上傳聞此人殺了哥哥篡位當皇帝,其實真相比傳聞還恐怖!
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斧聲燭影」的傳聞,說的是宋太祖之死的歷史謎團,宋太宗趙光義身陷殺兄篡位嫌疑,至今已有一千餘年。「斧聲燭影」這個傳聞究竟又是怎麼產生的呢?最早提起這個說法的是北宋中期的和尚文瑩...
開國皇帝死因成謎,真是斧聲燭影?司馬光不服!
公元976年11月14日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過世,享年50歲。他的弟弟趙光義繼位為宋太宗。後代史學家對於太祖過世這件事爭義非常大,流傳最廣的就是斧聲燭影,是宋太宗趙光義為了篡位而謀害太祖。而...
宋史秘聞:趙匡胤之死真相竟是因一名女子
宋太祖趙匡胤於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到公元976年死亡,正史當中沒有明確記載他是怎樣去世的。《宋史·太祖本紀》中的有關記載的也只有簡單的兩話:「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受命杜太...
宋太祖趙匡胤的死迷霧重重,有人不承認歷史上「燭影斧聲」這回事
北宋和尚文瑩寫的《湘山野錄》一書中說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中說: 乙亥年(開寶八年,公元975 年) 十月十日夜,天氣突變,雪雹驟降。因宋太祖趙匡胤在此前聽一個道士說過,如這一年天氣有變化,他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