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殺死關羽的兇手?劉備和諸葛亮躺槍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最近看了好多有關三國時代襄樊戰役的文章,其中一些很有意思,因為文中提出關羽攻打襄樊直到敗亡,其實不是關羽自己的問題,而是劉備和諸葛亮聯手將他「做掉」了。
這些文章中所引用的一些說法漏洞百出,但似乎相信者並不在少數。
筆者總結了一些目前比較流行的所謂「劉備和諸葛亮借刀殺關羽」的說法,可以逐條做批駁。
說法一:關羽為世虎臣,劉備怕阿斗將來無法節制,所以先下手為強。
反對:關羽對劉備是絕對的忠誠,除了平時傲慢一點,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會在劉備死後反水。
更何況劉備作為主公,想搞死關羽有多種方法,為何偏偏要賠上荊州地盤和數萬精兵?他總共才多少家底?說不通。
說法二:關羽得罪孫權,破壞了聯吳抗曹的大業,所以劉備孔明不容他。
反對:就為了聯吳抗曹,劉備和諸葛亮不但害死了關羽,還把荊州拱手讓給了孫權,真當蜀漢君臣是活雷鋒?
說法三:關羽罵了諸葛瑾,諸葛亮懷恨在心。
反對:重度演義洗腦。
說法四:關羽被圍時劉備和諸葛亮不發兵救援。
反對:這估計是所有說法中最有討論價值的一條。
但可以首先把諸葛亮排除出去,因為他當時就一後勤部長(軍師將軍),主要任務是為部隊提供給養。
就像現在,大軍敗北的消息傳到中央,總後勤部長大筆一揮:海陸空三軍前線支援!倒是意氣風發,但問題是,誰聽他的?
當時蜀漢的兵權,都在劉備那裡。
關羽打襄樊之前,劉備也沒閒著,與曹軍對峙漢中,好不容易才拿到漢中的控制權。
這時候關羽要圍攻襄樊,益州部隊還沒休整完備,再加上關羽前三個月連戰連捷,中央得到的都是喜報,更是沒人能想到這時候要往荊州增兵。
按照時間線推算,關羽在當年10月第一次得到孫權背盟的消息,但是將信將疑;閏10月孫權起兵攻取荊州,戰事是從這時候開始惡化的,到11月,孫權已經完全拿下荊州,而關羽被徐晃擊退、丟失江陵,最終敗走麥城,也就兩個月的時間。
按照當時的通訊水平,孫權剛剛起兵時就有飛報傳向成都,劉備獲得這個消息起碼也要閏10月之後;等到集結大軍、奔赴荊州,最快也要12月。
注意,這還是劉備在收到孫權背盟的情報後不問真偽、立刻做出判斷的時間,如果處理這麼重要的一件國事、劉備遲疑一些、觀望一些,可能益州的兵馬在12月都到不了荊州。
考慮到劉備當時的身份,自然不可能剛一得知兄弟有難,就不顧一切拉起隊伍去救援。
古代沒有電話,更沒有微信,劉備不可能一個語音發過去,跟關羽直接交流前線情況,他必須要考慮情報的真偽、曹操的動向、軍隊的調配等一系列的問題。
等這些事情都理清楚,關羽已經兵敗身亡了。
這也就是易中天教授所說的,不是劉備不想救關羽,而是想不到、來不及,因此救不了。
說法五:糜芳士仁反水,是劉備事先安排好的陰謀。
反對:拜託,是關羽自己事先說要收拾那倆的…
說法六:關羽死了曹劉孫三家都好受,所以劉備和諸葛亮實際上是與曹操、孫權演了一齣戲,就是為讓關羽死。
反對:劉備和諸葛亮是有多蠢才想不到,這齣戲演完了,曹操和孫權都好受了,最難受的仍然是劉備自己?
綜上所述,劉備和孔明借刀殺關羽,其實就是個偽命題。
實際上,就連最早提出這一論點的章太炎,後來都親自推翻了自己的說法。
在更確鑿的證據出現之前,我們還是暫時別把「謀殺關羽」這頂帽子戴在劉備、尤其是諸葛亮頭上為好。
歷史上劉備諸葛亮真的坑死了關羽嗎?是的!
關羽「大意失荊州」,這是中國老少皆知的一個典故。關羽作為蜀漢大將鎮守荊州,發動襄樊戰役進攻曹魏,結果被東吳偷襲,兵敗身死。對於這個典故,有一種觀點認為:關羽之死的罪魁禍首是劉備和諸葛亮,事實真相...
關羽之死真的是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嗎?
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三國志)。建安24年即219年冬,關羽和他的兒子關平在臨沮被殺,結束他的傳奇的一生。章太炎和朱子彥的觀點一出,很多人都趨炎附勢,一時間把關羽之死歸結於劉備和孔明的...
破解荊州困局,諸葛亮戰略如此調整,關羽則高枕無憂
(加盟作者秦風1978原創作品,請勿轉載)當我們論及蜀漢政權得失的時候,總可以看到這樣一種論點,說蜀漢的荊州戰略是錯誤的,這樣的認識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為什麼不把荊州這樣的戰略要地作為政治經濟的中...
五虎大將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什麼不救?
熟讀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在建安二十四年,蜀漢五虎頭號大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關羽敗走麥城,意味著荊州的丟失,荊州人才儲備的丟失,蜀漢政權的勢力進一步的削...
歷史新說:劉備與關羽稱兄道弟竟是假象!借刀殺人才是真目的
(標籤:劉備 關羽 蜀漢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也是蜀漢歷史上的最大悲劇。關於蜀漢在荊州戰役中不發救兵的問題,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來不及去救。但因為《三國志》中沒有記載,所以後...
襄樊之戰到底是孫權背盟,還是關羽作死?
歷數三國時期幾次大的戰爭,尤其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役,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吳國對蜀國,往往取得勝利;蜀國對魏國,往往取得勝利;魏國對吳國,往往取得勝利。一言以蔽之,魏蜀吳三方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