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的歷史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陳橋兵變是怎麼回事?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發動兵變取代後周,建立大宋王朝的事件,歷史上稱為陳橋兵變。

陳橋兵變介紹

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病死,年僅七歲的柴宗訓繼位,史稱恭皇帝。

先皇剛剛去世,繼位的新皇帝年紀又太小,後周的政局開始陷入不穩定狀態。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後周鄰國遼國聯合北漢進攻後周。

主政的太后毫無主見,眼前國家政局動盪不安,聽到這個消息,四下無措。

再加上新皇帝年幼,不得不依靠輔政大臣——宰相范質。

范質將朝中所有武將都過了一遍,只有時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的趙匡胤才能解救後周於此次危難之中。

那麼陳橋兵變是誰發動的呢?與眾臣商議之後,決定派趙匡胤出兵擊退遼國和北漢軍隊。

誰知,趙匡胤以兵少將寡為由,拒絕出戰。

周世宗沒去世之前,趙匡胤掌握著禁軍。

周世宗去世之後,後周政局極度不穩定,朝中大臣諫言削減趙匡胤的權利,不能讓他再繼續掌握禁軍,因為他是整個後周不穩定的最大因素之一。

給不給趙匡胤兵權,變成了一場博弈。

不給兵權的話,遼國和北漢的軍隊就要攻進都城。

給了兵權,後周的江山怕也是要易主了。

權衡之下,宰相范質還是給了趙匡胤最高軍權,調動全國兵馬來解決這場戰爭。

趙匡胤摔著大軍到達陳橋驛,在此駐紮夜宿,與此同時,他的兵變計劃也開始了。

趙匡胤的親信先是散布消息,「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

」出征的將士們或許也感覺到了後周將不久已,情緒很快就被帶動,紛紛響應。

趙匡胤的親信們眼見著時機成熟,就將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伏在地上大呼「萬歲」。

於是,「醉酒醒來」的趙匡胤就這樣當上了皇帝。

趙匡胤隨即班師回朝,仗也不去打了,直接奔回都城開封,逼迫恭皇帝禪位,將後周的政權奪走,建立宋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朝是一個怎樣的朝代?承上啟下,國富民強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宋朝並不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但相對而言,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儒學復...

大宋謎案之趙匡胤稱帝之謎,迷霧重重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一個叫趙匡胤的後周將領率軍北上抵禦契丹的進攻,大軍行至陳橋驛,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戲劇性的一幕,睡夢眾的趙匡胤被眾將領叫醒,稀里糊塗地就被披上了黃袍,擁立為帝。結束了五...

陳橋兵變中的心機男孩——趙匡胤

陳橋事變中,趙匡胤不費一兵一卒,奪取了後周政權,建立大宋。從史書記載而言 ,趙匡胤在整個陳橋兵變事件之中 ,都是處於被動的位置 ,情非得已才坐上皇帝寶座 。但是 ,你要是真的這麼認為那就天真了,...

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經過,

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病死,繼位的恭帝時年只有七歲,因此當時政治不穩。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當時主政的符太后毫無主見,聽說...

陳橋兵變中被掩蓋的真相,歷史真的經不起推敲

在宋朝歷史的記載中,陳橋兵變是一場沒有預謀、不流血的兵變,趙匡胤在兵變前是毫不知情,是被將士擁立的。但近些年來很多學者發現,陳橋兵變大有疑點,趙匡胤並不是如史書中記載的那樣毫不知情,這是一場預謀...

陽光下的陰謀(四)

公元960年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突然從邊關傳來契丹和北漢聯軍南下攻打後周的消息。史書通常說「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給人一種朝中宰相都是慌了神,病急亂投醫的感覺。仔細...

陳橋兵變,趙匡胤!定都開封,改元「建隆」!

公元960年(顯德七年)正月初一,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後周執政大臣范質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抵禦。正月初二,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東北20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封...

柴榮死後趙匡胤怎麼做

雄才偉略的柴榮曾經感嘆說:「假如我能再有三十年生命,一定要用十年統一天下,十年休養生息,十年致太平。」只可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年僅三十九歲就告別人世,將天下拱手讓給趙氏。去世之前,他正在北征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