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謎案之趙匡胤稱帝之謎,迷霧重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一個叫趙匡胤的後周將領率軍北上抵禦契丹的進攻,大軍行至陳橋驛,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戲劇性的一幕,睡夢眾的趙匡胤被眾將領叫醒,稀里糊塗地就被披上了黃袍,擁立為帝。

結束了五代十國的亂世,開創了歷時三百餘年的大宋王朝。

關於陳橋兵變,宋人的記載出奇地一致,他們認為趙匡胤是被迫當上的皇帝,此前他對兵變一事根本一無所知,可是今夭我們重溫這段歷史的時候,不免心中會產生很多疑問,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都是在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中爭得天下的,可是偏偏趙匡胤的這個皇帝當得如此容易,幾乎就是沒有費任何力氣,一個大餡餅就砸到了他的頭上,而且推都推不掉,那麼趙匡胤是真的如此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嗎?還是歷史跟我們開了一個玩笑,讓我們自己去尋找答案呢?當迷霧重重的時候,我們還能還原歷史的真相嗎?)陳橋兵變最早記錄出版在趙普。

趙普是大宋宰相。

他是趙匡胤的智囊團中首師策劃師。

少了他,兵變是不是能成,真難說。

趙普年老了,寫寫當年的回憶錄。

寫了《皇朝龍飛記》。

這一天,正月初三晚,困於杯酌,酣醉熟睡。

要出門打仗,有朋友送行。

送行酒要喝好多天。

趙匡胤這次出兵緊急。

趙匡胤的人緣好,遍地是朋友,酒喝多了,這事可能發生。

兵變的夜裡,他在呼呼大睡。

這種情況是可能的。

正是大睡時,趙普寫的是,趙光義來找他,商量兵變。

商量一夜,天快亮時,準備工作基本做好了。

趙普回憶是手下將軍軍官們,披掛在身,闖進去,圍在趙匡胤床前,厲聲說,今天要讓大帥當上天子。

有人強行把他披上王袍。

這是皇帝的制服。

趙匡胤半夢半醒,但是一看,不得了。

當時謀逆是株連,他要脫,可是這些將軍按著他,想脫脫不了。

沒辦法,趙匡胤只得穿著當上了皇帝。

趙普是親歷者,按說,有一定可信度。

司馬光說的呢?《涑水記聞》中直接從趙匡胤睡覺說起。

將軍士兵們囔囔,趙匡胤「固拒之,眾不聽」。

所以,趙普與司馬光兩個人,都這樣一口咬定,趙匡胤不想做皇帝,是硬給他的。

悻橋兵變的真相:他其實有野心。

趙匡胤早有抱負。

十年前,趙匡胤浪蕩江湖,心裡已經有了經營天下的抱負了。

一天起了個大早,突然看到太陽從東邊升起。

他心潮澎湃。

作了一首詩:「欲出未出光辣撻,千山萬山如火發。

須臾走向天上來,趕卻流星趕卻月。

」有氣魄。

當時是亂世,皇帝多了,趙匡胤要做的是像太陽一樣趕跑他們。

還世界青天白日。

這首小詩看得出他年青時的抱負。

後來參軍了,跟著周世宗打天下,南征北戰。

將軍們搜刮成風,趙匡胤不這樣。

他要的是圖書。

這事周世宗知道了,間他為什麼。

趙匡胤說多讀書,將來可以更好地服務。

實際上,趙匡胤眼中金銀不算什麼,學到知識對將來有用。

可惜的是周世宗精明,沒有搞清楚的是愛讀書愛文化的將軍比一個貪污的將軍要可怕得多。

趙匡胤陳橋兵變,母親在京城中。

有人告訴了杜太后。

杜太后說,「吾J L素有大志,今果然」。

在亂世,這種大志只有當皇帝。

趙匡胤當時手下有五六萬後周王朝的禁軍。

二是人才儲備。

他平時做了很多準備。

軍隊中組成了小社團叫義社十兄弟。

趙匡胤的這十個人都是陳橋兵變及以後重要的軍事幹部。

另外還建立了智囊團。

得有文人,他也注意選擇一些文人加入。

趙普就是。

攻打滁卅l時,認識,從此結下深厚友誼。

趙普實際是重要的幕後推手。

有軍隊實力,有智囊團,這是一飛沖天的翅膀。

兵變前的精心準備:三是趙匡胤得到兵變機會時,不是被動接受,而是周密地安排。

當時他帶失出征,為了保證成功,把自己得力的助手石守信留在京城,跟韓通一起在京城。

把韓通手下的兩員大將帶在身邊。

當時趙匡胤這個調兵方案也獲得後周王朝的同意。

但是韓通的忠厚卻脾氣不好,動不動罵人。

資格老,在軍中,被人怕。

人稱他為韓瞪眼。

韓通性格決定了關鍵時不會有多少人跟隨。

趙匡胤恰恰相反。

如果發生兵變,石守信在韓通身邊,不會聽韓通的,而韓通的手下,跟著趙匡胤,就算不幫忙,至少把韓通釜底抽薪了。

韓通沒人了。

陳橋兵變了,韓通聽說,趕緊召集人馬,石守信早準備利箭了,一箭就讓他倒下了。

可是整個開封都在說,趙匡胤要做皇帝了。

這樣的機密怎麼可能提前透露?其實開封城中的百姓見得多了,機會,實力都擺在那兒,趙匡胤不反,才怪。

趙匡胤心裡沒底,打算與家人商量這事。

結果一回家,沒想到姐姐超級暴力,拿東西追著打他。

一邊打一邊罵,當斷則斷,拿這些嚇我們幹什麼。

說明家人是支持的。

這些都說明他不可能在陳橋驛呼呼大睡。

,:

情報門事件:960年正月初一,前方的軍官送上情報,說北漢聯合遼國要進攻後周了。

後周主要敵人正是北漢。

怎麼辦?得派兵去迎戰。

間題是這個情報是真是假?可以說情報是假的。

按說遼國派軍隊來進行軍事行動。

《遼史》隻字不提。

趙匡胤回去當了皇帝,也不了了之。

說明這個情報一定是假的。

這有兩個可能,可能是這些守軍造假,配合趙匡胤調兵。

另一種可能是派人化裝成使者送情報。

但是一分析,不是這麼回事。

這兩個情報,不可能是前方軍官造假,郭崇、孫行友二人都是典型的保周派。

他們看不起趙匡胤,不可能配合他們。

昭告天下時,郭崇當面大哭皇帝。

可以想見他肯定不是趙匡胤的人。

孫行友更是根本不聽。

甚至組織反宋行動。

趙匡胤派士兵冒充,似乎有道理,實際也不可能。

前方情報送到朝廷,要有一定的環節。

哪個環節出錯,就會找責任。

就算有情節,朝中未必派兵。

就算朝廷派兵,也未必派趙匡胤,當時相當資格的有三四個。

這個情報在我看來是,是地方上發下來的。

是地方的工作沒做好。

把北漢與遼國的軍事動向沒搞清,糊塗地上交了。

趙匡胤只是看著好機會,把機會抓在手中。

當時起作用的是范質、魏仁浦、王溥三個宰相說了算。

後二人都是趙匡胤的人。

派誰出征,肯定有傾向。

太后符氏有妹妹嫁給趙光義。

趙匡胤和後周皇室是沾親帶故的。

宰相的決定會得到小皇帝的監護人符太后的認可。

歷史真相不可如此。

歷史這樣記載趙匡胤被動當皇帝的原因:一是樹立趙匡胤忠義千秋的形象。

後周是穩定的,開封人民幸福指數高。

趙匡胤無非是背信棄義,搶了天下。

這樣記,只會留下不好的名聲。

歷史要營造的氛圍是要說他是天命所歸。

二是增加趙光義的戲份J兒。

宋王禹記過,陳橋兵變時,趙光義可能一點功勞沒有。

鼓勵史學家把他在陳橋兵變中的作用強化一下,為自己當皇帝一點功勞。

實際上不是趙匡胤命好,是天下大勢的規律。

分久必合是一種訴求。

百姓得有強有力的王朝,趙匡胤要做的是做好準備,機會來臨時抓住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每天了解一個人——趙匡胤 死因千古之謎

宋太祖趙匡胤,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祖籍涿郡,生於洛陽夾馬營。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後周建立後,趙匡胤始入宦途,受柴榮器重,於徵伐南唐時屢...

徹底顛覆陳橋兵變

陳橋兵變是個快要被談爛了的話題,但是本文所講的陳橋兵變絕不是大家熟悉的那個老生常談的內容。本文將從三個方面深度剖析事情背後真實的,甚至可以說是駭人聽聞的,是完全顛覆歷史傳統觀點的寫照

柴榮死後趙匡胤怎麼做

雄才偉略的柴榮曾經感嘆說:「假如我能再有三十年生命,一定要用十年統一天下,十年休養生息,十年致太平。」只可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年僅三十九歲就告別人世,將天下拱手讓給趙氏。去世之前,他正在北征的路...

陳橋兵變的歷史真相

陳橋兵變是怎麼回事?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發動兵變取代後周,建立大宋王朝的事件,歷史上稱為陳橋兵變。陳橋兵變介紹 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病死,年僅七歲的柴宗訓繼...

陽光下的陰謀(四)

公元960年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突然從邊關傳來契丹和北漢聯軍南下攻打後周的消息。史書通常說「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給人一種朝中宰相都是慌了神,病急亂投醫的感覺。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