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掌握曹魏政權為何不稱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高平陵之變,是司馬懿發動的一次奪取曹魏政權的政治事變,在此次事變之後,曹魏大權已經被司馬懿所掌握,按理說,這個時候應該已經沒有人能夠阻止司馬家族成為新王朝的主人,但是我們也都知道,司馬懿終其一生,有篡位,卻並沒有稱帝。

這到底是為什麼, 明明有機會能夠做皇帝,為什麼司馬懿偏偏不這樣做呢?

說到司馬懿,想必大家對他的印象很深,都會評價他是個韜光養晦得到人,而且非常能忍,司馬懿在曹魏集團忍了數十年,最終奪取了曹魏的政權,堪稱「忍者神龜」的典範。

司馬懿輔佐了魏國四代君王,他一生最大的功績在於抵禦諸葛亮北伐、遠征平定遼東,在曹睿之前司馬懿都是夾起尾巴做人,直到年幼的曹芳繼位,司馬懿跟曹真共同輔政,這時他才亮出自己的獠牙。

司馬懿以「裝病賺曹爽」,於公元249年,趁著曹爽帶曹芳離開洛陽,前去高平陵掃墓時,突然起兵控制了京都,於是曹魏的大權落入司馬懿手中,史稱「高平陵之變」。

發動高平陵之變時,司馬懿剛剛70歲,按理說司馬懿已經完全把政權握在手中,為何不直接稱帝呢?按照古人的思路,過了古稀之年後,也沒多少年好活了,為何不過把癮?

其實司馬懿是個老奸巨猾的陰謀家,他圖謀曹魏集團的政權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所以為了讓計劃萬無一失,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他還在醞釀一個陰謀。

司馬懿也不僅自己不稱帝,臨終前還明確告訴兩個兒子,也不准他們稱帝,所以司馬師、司馬昭都沒能稱帝,為什麼司馬懿要這樣做呢,其實說來也很簡單。

司馬懿覺得自己老了,稱帝已經沒意義了,連曹操都能忍住不稱帝,司馬懿自然比他更能忍,而他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都是武將出身,假如其中一個稱帝了,必然會兄弟奪權,引來不必要的亂子。

而且在司馬懿心中,他早就物色好了一個可以稱帝的人員,這就是司馬昭的嫡長子司馬炎,也就是自己的孫子,司馬懿生前就曾多次親自教導司馬炎,給他灌輸自己要當皇帝的思想。

司馬懿也是個非常謹慎的人,尤其是對待稱帝這種事情,稍微搞不好就會身敗名裂,甚至還可能引來滅頂之災,於是司馬懿的計劃慎之又慎,要完全等到曹家氣數已盡,才幹出手。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說司馬懿之所以不稱帝,是因為他從小深受儒家學術薰陶,覺得稱帝作亂是不應該的,這不是一個忠臣應該做的事,這個說法感覺有點扯了,如果你是忠臣,為什麼要發動高平陵之變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司馬家能篡奪曹魏江山?這件事最關鍵!

我們都知道曹魏政權在歷史上被司馬氏代替,猶如當年曹丕篡漢一樣,歷史再一次上演,而且驚人的相似。諺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形容當時情形,司馬氏在歷史上真正掌握曹魏大權還要從他們奠基者司馬懿說起...

司馬懿自己為什麼不當皇帝?有什麼顧忌嗎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不理解,為什麼司馬懿篡權後等到他孫子司馬炎才當上皇帝,司馬懿和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怎麼就不想稱帝呢?司馬師和司馬昭不知道想不想當皇帝,但是司馬懿恐怕是真心不想當。司馬懿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