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司馬氏稱帝的司馬孚真是曹魏忠臣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懿有個親弟弟叫司馬孚,日後司馬炎篡位稱帝,這位先生拉著廢帝曹奐的手說,他要做「一世魏臣」,那麼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曹魏的鐵桿忠臣呢?

高平陵事件作為三國時期最重要的一次政治洗牌,其影響深遠,下及兩晉,乃至南北朝的政治版圖都與此次洗牌不無關聯。

自高平陵事變起,可以說曹魏被司馬家取代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什麼時候取完全看心情。

高平陵事件既然如此重要,以司馬宣王的隱忍和謹慎,在謀劃階段只跟司馬師商議,連司馬昭都蒙在鼓裡,直到頭天晚上才告訴司馬昭,嚇得司馬昭一晚上沒睡好覺,司馬師卻神色如常。

鑒於司馬懿目標太大,又一直託病,高平陵事件的準備工作主要是司馬師完成的,他陰養死士三千,散落民間,在高平陵事件時一朝召集,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而他在高平陵事件時,會兵司馬門,(注意這是個重要地點),指揮得當,置陣嚴整,司馬懿親口誇他,此子竟可也

司馬懿是河南人,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這鱉孫真中。

可以說,司馬師是高平陵的重要策劃人和執行者,他在高平陵中的作用是僅次於司馬懿本人的。

而司馬孚究竟在高平陵事變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呢,在他的傳中有這麼輕描淡寫的一句,及宣帝誅爽,孚與景帝屯司馬門,以功進爵長社縣侯,加侍中。

看似風輕雲淡,但是聯繫我們之前的分析,司馬師既然是這次事變的二號人物,他在這次事變中的任務自然是舉足輕重的。

而把司馬孚和司馬師共屯司馬門,其地位可知。

由此可見,司馬孚不僅是參與了高平陵事變,而且是重中之重。

司馬孚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當然知道,作為一名政治家,他要是連怎麼站隊,站到哪裡的意義都搞不清,你未免太低估他了,而且從他之後加官進爵來看,他也是高平陵事變的最大受益人之一。

那麼為什麼安平獻王司馬孚還要說一生魏臣的話呢?政治這玩意兒,是很需要作秀的。

三國的世家,在經歷了東漢舉孝廉秀才的表演藝術綜合培訓之後,由於對於藝術的不懈追求,演技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安平獻王作為一名老藝術家,始終保持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想來不過是影帝演技上身,對角色進行了一次深層次挖掘罷了。

至於司馬家,雖然高平陵事變之後贏家通吃,形成了一個以司馬家為首的世家聯盟,但是吃相還是不能太難看,司馬師司馬昭司馬兩兄弟後來步步緊逼,還是需要一個人來給自己貼點金的。

安平獻王當然就便宜占著,貞士的戲碼演著,兩不耽誤啊。

所以高貴鄉公被弒,他說,我來晚了,陳留王被廢,他說,我來晚了。

可您老怎麼老來晚哪?分蛋糕的時候怎沒見你來晚?

安平獻王的諡號是獻,聰明睿智,博文多能,聖哲有謀,說到底,畢竟是個聰明人。

對於政治人物,還是要放在政治前提下考量,與其相信他們的節操,不如相信他們的嗅覺和智商,因為政治從來是不講節操的。

魏晉名士,戳穿了其實難看的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司馬孚終身魏臣?正史實際是這麼記載的

司馬防有八個兒子,合稱「司馬八達」,但是對後世而言,真正具有深遠影響的,卻只有仲達司馬懿和叔達司馬孚。魏文帝曹丕駕崩之際,司馬孚還處在被外放,任清河太守的境地。多虧有魏明帝曹叡左右侍從一句評價「...

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掌握曹魏政權為何不稱帝

高平陵之變,是司馬懿發動的一次奪取曹魏政權的政治事變,在此次事變之後,曹魏大權已經被司馬懿所掌握,按理說,這個時候應該已經沒有人能夠阻止司馬家族成為新王朝的主人,但是我們也都知道,司馬懿終其一生...

司馬昭是怎麼死的?是司馬炎殺了司馬昭麼?

司馬家篡權成功後為什麼等到司馬炎這一代才稱帝?如果說司馬懿是不想稱帝,司馬師是突然病死,為什麼野心最大的司馬昭也不稱帝?司馬昭死的時候已經54歲,而且當時整個曹魏的事情都是司馬昭負責管理。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