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為何司馬昭卻沒有稱帝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有誰掌握大權,卻不慕帝王的虛名呢?曹操,司馬昭都是這樣的人。

實際上,司馬懿和司馬師都不具備司馬昭可以稱帝的條件,司馬懿在曹魏時,光是和諸葛亮周旋就耗費了十數年,後來外患好不容易解決了,曹爽又開始專政,壓制的司馬懿喘不過氣來,司馬懿費盡心思,才搞定了曹爽,使得曹魏政歸司馬氏,內憂外患平定之後,司馬懿該稱帝了吧!

可以這個時候,司馬懿已經六七十歲了,年弱體衰,即便他有野心稱帝,也沒有身體支持了,所以,司馬懿沒有稱帝是必然的。

司馬師就更不必說了,接過父親大權的他,竟然在一次征討東吳的過程中,被反叛的文氏父子襲擊,導致舊疾復發,還沒能發光發熱,就早早去世。

因此,司馬昭才是我們今天談論的重要人物。

司馬昭,是司馬懿的次子。

與司馬師相比,他則顯得更加聰慧果決,更能體會父親的良苦用心,也更有野心和手段。

他能夠下手將嫂子毒死,也能夠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讓父親篡位,司馬懿預感到將來司馬家成也在昭敗也在昭。

這是個尚未得勢的野心家,是個比父親還堅韌狠辣的政治家。

司馬昭生性陰險和狡詐,有極度高的權力慾望,雖曹髦是皇帝,但是沒什麼勢力,很是忌憚司馬昭,一早就知道他有篡奪帝位的野心。

直到有一天皇帝受不了了,打算召集幾位大臣一起來商量對策。

對大臣說道:「司馬昭的野心,就連過路的人都知道他的野心。

我不能夠坐以待斃,一定要趁他動手前動手。

而大臣們認為司馬昭勢力過大,我們與他抵抗無疑是以卵擊石,於是勸說皇帝繼續忍耐。

可是曹髦那裡受得了,說:「就是死了也要拼一下。

」於是帶著幾百號的人向司馬昭的府邸走去,在路上碰到了司馬昭的親信賈充,雙方沒說幾句就打了起來。

賈充命令手下殺死了曹髦,便向司馬昭稟告去了。

在歷史的最後,司馬昭死後,他的長子當上了皇帝,建立了晉朝。

從野心方面來說,司馬昭不遜於任何一位覬覦皇位的野心家。

從實力上來說,司馬昭不同於曹操,他已經完成了統一西蜀的大業,剩下的東吳孫權已經到了燭火殘存的時候,一系列昏招令東吳徹底喪失了和司馬昭叫板的能力,只待時機一到,司馬昭便可收復東吳。

兩者皆具備的情況下,司馬昭依舊沒有稱帝,這令人匪夷所思,卻也有他自己的理由。

首先,司馬昭行的是謀反,篡位的事情,這在傳統觀念中是廣受詬病的,司馬昭雖然掌握大權,但他依舊打的是曹魏的旗幟,甚至消滅西蜀,殺害鄧艾、鍾會都是藉助曹魏的名義,此時稱帝,無異於自相矛盾,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是司馬昭所不願意看到的。

再者曹魏政權不像漢政權有很長久的歷史,有很多貴族勢力和廣泛的知識分子的支持,所以司馬昭可以稱帝,但司馬昭有自己的算盤,他在為後代留下政治資源,稱帝是要冒政治風險的古來稱帝失敗者太多,劉邦自己也是在楚懷王被項羽殺死後才敢稱帝的,朱元璋也是一樣。

開國之君如此司馬昭更應小心經營。

相比極具風險的貿然稱帝,司馬昭選擇了一條更為和平的道路,在等待時機收復東吳的時候,司馬昭為其兒子司馬炎的登基做足了鋪墊,為司馬家的上位鞏固了政權,整合了領導核心,甚至百姓的民心也開始向著司馬家,因此,司馬炎才可以順利稱帝。

當然司馬昭沒有稱帝最重要的一點,還是由古至今野心家都無法避免的--死亡。

歷史上司馬昭是在265年就去世了,他去世的太早了,如果他能夠再多活幾年的話,說不定他肯定會稱帝的。

當然之前要做的就是,集中精力討伐四方,也許就是這樣,就沒有多餘的時間來考慮稱帝了。

司馬昭都是聰明人,他告訴我們的就是,不要為一個虛名所困擾,去做一些現在的你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否則,只會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解析三國謀臣司馬懿是如何一步步篡位的

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是司馬懿的孫子,雖然三國時期曹魏一族的政權很大,但是從史實來看,司馬懿一族統一了三國。了解司馬懿的生平經歷後,那麼司馬懿為什麼能篡位呢。如今,在很多史書資料中,都有講述司馬懿為...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為何不願稱帝?

曹操,司馬昭都是很有能力的人,都窺視著皇位。不僅是他們,所擁用大權者無一不向權力的巔峰看齊,毫無疑問權力的吸引力是何其大。曹操一生打下來的魏國、司馬昭辛苦打下來的西晉,當之無愧的說是開國皇帝,臨...

曹操、司馬昭為什麼把改朝換代的事留給兒子?

熟讀三國的都知道,魏蜀吳三家鬥了半個世紀,最後被晉截胡,曹操奮鬥了一生的成果給司馬家做了嫁妝,而司馬家的稱帝之路完全就是曹家的翻版。雖然稱帝的套路一樣,但是曹家和司馬家的稱帝還是有本質的區別。曹...

三個故事看出晉武帝司馬炎前後判若兩人

司馬炎是比較幸運的,他的祖輩和父輩們已經將基礎給他打好了。祖父司馬懿將曹操、曹丕和曹叡祖輩三人都給熬死了,這一下子司馬家掌握了曹魏朝廷的大權,司馬懿走的就是當初曹操的道路,輔佐曹操時候韜光養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