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陵橋挑袍:關羽的防人之心成就了曹操的愛才之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
」每逢講述三國的故事,這一句膾炙人口的詩句成為開篇的不二選擇。
在《三國演義》的長篇章回體小說中,有50回說的是發生在許昌的故事,僅此一項就足以證明許昌這個中原城市在三國時代的歷史地位。
雖然如此,每當許昌人梳理有關三國的遺蹟或者歷史文物時,卻會為其散落在各地、難以集中在一起形成一個歷史文化鏈條而感到頭疼不已,因為與許昌有關的三國遺蹟和歷史文物太多太多,而且過度地分散。
當然,讓許昌人耳熟能詳的當屬春秋樓和灞陵橋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今天,小編放棄春秋樓不管,單說一下灞陵橋關羽挑袍辭曹操的故事。
灞陵橋原名八里橋,位於許昌市城西4公里的青泥河上,因距離市區八里而得名。
後因何而更名為灞陵橋,無從考證。
有人說因八里與灞陵諧音,後人念轉了,遂成為灞陵橋。
但灞陵確有地名,位於西安東郊灞河附近,是漢孝文帝劉恆寢陵。
明嘉靖《許州志》記載:「八里橋在城西八里,相傳為操餞關羽處。
」
據《三國志·蜀書·關羽傳》記載:「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及羽殺額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
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
不過,無論是《三國志》或《三國演義》,均記述關羽曾兩次駐足許昌。
第一次,建安元年(196),呂布襲擊劉備,奪取下邳,關羽和張飛跟隨劉備投奔曹操來到了許昌。
在此期間,劉關張與曹操聯手攻打呂布,終將呂布戰敗。
《蜀記》中的記載很有意思:「曹公與劉備圍呂布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故知布必敗)乞娶其妻(要求將來把呂布的老婆給他),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
」這呂布的太太—定很美,不過歷史上沒提過貂蟬(據說是漢宮中女官名),關羽一再要求,曹操注了意,以後捉了來,自己先看看,一看真不錯,乾脆自己留下,不給關羽了。
關羽欲求呂布的老婆當做自己的老婆,曹操出爾反爾,自己留下當做了老婆,此舉定會惹一向清高孤傲的關羽記恨於心。
此後,劉備帶著關羽張飛逃離了許昌。
建安五年(200),事隔4年後,曹操東征打敗了劉備,乘勝攻下下邳,關羽兵敗土山,暫且投降曹操再次來到了許昌。
素有愛才之心的曹操一門心思想收服關羽,對其禮之甚厚,三天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贈送美女數名,加官進爵等等,可謂用盡了一切籠絡之手段。
曹操如此對待關羽,是不是還有點當年對關羽的奪妻之恨進行彌補的意思,實屬難以考證了。
不過,面對曹操的百般拉攏和恩賜,關羽可謂心知肚明,鐵定了心。
為報曹操的新恩,關羽單槍匹馬刀斬顏良,打敗袁軍解了白馬之圍,也由此獲得了劉備的消息。
獲得劉備的消息後,關羽是一刻也不願停留,連續數次找曹操辭行均未如願。
無奈,關羽就掛印封金,留下拜書一封,單槍匹馬帶著兩位皇嫂去投奔暫時寄身袁紹處的劉備了。
且說,曹操得知關羽不辭而別的消息,當下就明白關羽的心是徹底留不住了,於是便想送個順水人情,以便今後兩軍交戰時說不定就能刀下留情救得小命。
於是,他便帶著左右將領策馬追趕關羽。
追到八里橋時,追上了關羽。
於是,關羽勒馬橫刀站橋西,曹操等人停在橋東。
《三國演義》中說,曹操先是贈送關羽金子和袍子,以備路上使用。
但關羽擔心曹操施詐,不敢下馬接收,只用青龍偃月刀挑袍披到身上,並勒刀回頭稱謝:「蒙丞相賜袍,異日更得相會。
」
關羽的傲慢無禮之舉,當然惹怒了曹操身邊的張遼徐晃等大將,眾將領欲策馬追殺時,曹操卻說:「不忘故主,來去明白,真丈夫也。
汝等皆當效之。
」「吾昔已許之,豈可失信!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
再看曹操得知關羽離去的消息後是如何對張遼說的:「雲長封金掛印,財賄不以動其心,爵祿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想他去此不遠,我一髮結識他做個人情。
汝可先去請住他,待我與他送行,更以路費征袍贈之,使為後日記念。
」
由此可見,曹操在灞陵橋為關羽送行之時,並沒有要誅殺關羽的計劃,這也足以證明了曹操是真正愛惜人才的,也是真心真意前往為關羽送行的。
不過,據小編臆測,或許曹操在為關羽送行的時候,已經為其準備好了通關文書。
試想一下,身為丞相的曹操實際掌控著當時的軍事大權,他焉能不知道沒有自己親自簽發的通關文書,關羽是難以順利出行出境的?但是,當關羽用青龍偃月刀挑起戰袍的那一刻起,曹操臨時改變了注意:「不給其文書,讓關羽聽天由命吧!」如果,那個關口的守關將領將關羽殺了,那就是關羽命該如此了。
於是乎,才有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英勇故事。
再說關羽,或許是因為四年前曹操奪取呂布之妻霸為己用之緣故,關羽以為曹操是一出爾反爾之小人,遂對其時時處處小心提防,以免被其算計了毀其一世功名。
歷史畢竟是歷史,歷史畢竟不能復原。
或許,當年的關羽用防人之心誤會了曹操的愛才惜才之心。
但正是關羽的小心,突出了曹操的愛才之心,以至於使灞陵橋挑袍的故事千百年來傳為美談。
挑袍故事發生之後,經過後人的口口相傳,人們忽略了關羽當時的懷疑之心,更為看重關羽千里尋故主和過五關斬六將的英勇忠義,以及與曹操狹路相逢在華容道後,為報曹操當初之恩而義釋曹操的知恩圖報之心,將關羽尊奉為武財神並焚香膜拜之至。
灞陵橋橋旁的《漢關帝挑袍處》石碑為明末將領左良玉所立。
另一通碑為辭曹書,保存完好,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又豎了四通碑,文字清晰,碑文論述關羽對曹操辭其金而挑其袍的過程,歌頌他「依曹已久仍歸漢,留得英風在潁州」。
說他視高官厚祿若糞土,褒他「情深義重垂千秋,士民爭拜漢雲長」。
清道光年間傅梓之《許州記》載甄汝舟懷古詩句雲:「野水四堤浸柳條,道邊殘碣記前朝。
長髯勒馬橫刀處,萬古英風八里橋。
」
再說曹操作為一代梟雄,憑藉著超人的智慧和領導才能,雄霸中原,長期定都許昌,他不拘一格、唯才是舉的用人思想,廣攬天下文人志士共創大業,不僅帶來了社會安定,造福了一方百姓,還極大地促進了許昌政治、經濟、文化的繁榮,可以說,曹操對許昌的發展與繁榮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許昌人能夠站在更加冷靜、更加客觀、唯物的高度去正確看待曹操一生的是非功過,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認識上的超越。
更具有代表性意義的是,建在灞陵橋的關帝廟正殿(漢壽亭侯大殿)自古就有曹操的塑像,曹操與關羽同享一炷香,同食一桌供,形成了把關羽和曹操聯袂加以歌頌的獨特文化現象,並由古一直延續至今,這在海內是絕無僅有的,正可謂「天下關廟都貶曹,許昌關廟奉曹操」。
許昌關帝廟旁修建桃園也有許昌地域的原因。
關羽死後有這樣一句話來概括他的一生:「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功在許昌。
」許昌是關羽精神的所在地,是關羽輝煌一生的起點,而他這一生的精神又始於劉、關、張三兄弟「桃園三結義」,桃園內建有結義石、結義亭、結義堂,正是為了紀念劉關張三兄弟的結義精神。
而今,灞陵橋的故事依舊在許昌及全國各地傳頌,灞陵橋的遺址已經經歷了多次的修建,成為了三國歷史文化的一張名片。
站在三國遺風的灞陵橋上,凝望著橋下潺潺的清流,眼前不由得再次浮現出關羽挑袍的場景,真不知道,當初的曹操在經歷了這場意外之時,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心境?
小編倒是想借用一下李白在西安的灞陵送別友人的詩,來描繪一下曹操那時的心情,不知恰當與否?但聊以慰藉曹公:
灞陵行送別
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問路歧,雲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雲生。
正當今夕斷腸處,黃鸝愁絕不忍聽。
追古問今|河南許昌80多處三國歷史遺蹟中,為啥沒有劉備的?
曹操,世之梟雄也!1800多年前,在許昌雄踞了25年的霸主曹操,雖然當時軍閥混戰,英雄四起,但在曹操的眼中,只有一位人物才是被曹操看得起的英雄人物,那就是劉備。若不然,曹操也不會青梅煮酒時發出:...
此將軍出身屠夫,曾經嚇退曹操,搶過呂布戰馬,憑什麼默默無聞?
眾所周知,劉備戎馬一生,最終能在垂垂暮年鼎立一方,離不開三個人——諸葛亮,關羽,以及張飛,此三人合稱為「漢之三傑」。雖說三傑都為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有意思的是,古往今來,在世人心中留下深刻印...
許昌的每一條道路的名字都是一段故事,不信你看!
作為許昌人,你知道許昌路名的由來嗎?你了解許昌的歷史嗎?快來看看這些路名是怎麼回事吧!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都許,迎來了許昌繼「許昌人」「許由牧耕」「夏禹建都」之後的第四個輝煌時期。在許昌經...
專家揭秘:劉關張桃園結義的的前因後果
三國是一部男性的歷史,自然那些男人的情義和抱負就成為三國演義的核心主題。在這眾多的男性中,有三個男性的關係非同尋常,但他們三個人的關係是如何不同尋常,又是如何發展到這麼不同尋常的,根據史料或民間...
走進許昌漢關帝「霸陵橋」關羽的忠義事跡
漢關帝 「霸陵橋」,關羽別過曹操的追兵,去追尋桃園三結義的劉備。 許昌西郊的石樑河上,今日橫臥著青石砌成的灞陵橋,橋頭,豎有「漢關帝挑袍處」古碑,為明代總兵左良玉墨跡,新塑關羽挑袍巨大雕像,令人...
你了解三國歷史嗎?你知道的三國歷史可能是「假」的!
想必大家對三國歷史的了解多源於《三國演義》,央視94年版《三國演義》電視劇讓不少國人迷上了三國歷史。《三國演義》雖然是以三國歷史為基礎,但終是一部小說。作者為了人物效果添加了不少虛擬情節,其中還...
小雨淅淅,正配灞凌橋辭別
出發去許昌之前,我說:三國的故事,我去許昌聽。只是不知,這座充滿三國文化的城市原來是這般模樣,繁華的街區,源遠流長。到達許昌的時候,淅淅瀝瀝的小雨灑下,我沒打傘,就這樣走在曹魏故都,想像著三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