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淅淅,正配灞凌橋辭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出發去許昌之前,我說:三國的故事,我去許昌聽。

只是不知,這座充滿三國文化的城市原來是這般模樣,繁華的街區,源遠流長。

到達許昌的時候,淅淅瀝瀝的小雨灑下,我沒打傘,就這樣走在曹魏故都,想像著三國時期,曹操父子在此雄踞25年,如何匯集天下謀士成就一代霸業。

讀著關羽辭曹丞相書,「竊以日在天之上,心在人之內。

日在天之上普照萬方;心在人之內以表丹誠......」一幕幕歷史場景在眼前神現,是的,雙子星座追求浪漫的同時,有著第二面的負能量,所以此刻的感觸便是:小雨淅淅,正配灞陵橋辭別。

眼前的紅石雕圖是「曹丞相拜送關羽之圖」,通高6.2米,長20米,由紅石堆砌而成,採用線雕、淺浮雕、深浮雕和圓雕相結合的藝術手法,精妙無比。

灞陵橋景區,位於許昌西郊,是由名勝古蹟灞陵橋、關帝廟以及古典園林建築組成。

灞陵橋,又名八里橋。

是我許昌之行第一個遇見的景點,曹操機智多謀讓人佩服,關羽以忠義仁勇讓人崇拜,曹操欣賞關羽,關羽卻為追隨劉備,在灞陵橋拿刀挑袍,辭別曹操。

青梅亭里,曹操和關羽煮酒論英雄的組像,讓整個場景顯得更加生動。

據史記青梅亭的興建源於曹操和他的愛妻卞夫人。

卞夫人特好青梅,可許都沒有。

曹操屬下得知後,特地從安徽老家移來梅子樹栽種在相府園林。

青梅成熟時,不僅卞夫人吃得津津有味,還分給將士們吃。

一次曹操問卞夫人:「小小青梅,何以讓你那麼開心?」卞夫人說:「青梅能使人口舌生津,望而止渴呀。

」曹操聽了記在心中。

有一年,曹操率兵南征張繡。

行軍途中尋不到水喝,將士們口渴難耐,連路也走不動了。

這時曹操突想起卞夫人「望梅止渴」之言,便揚鞭高喊:「前有梅林!」喊聲立傳全軍,將士們聽了,個個口生津液,如飲甘露,渾身是勁,一鼓作氣打到南陽,取得了征張繡的勝利。

後才有了千古聞名的青梅亭。

沿著道走下去,接近灞陵橋處,眼前是「關公勒馬挺風」的巨像,通高9米,高大偉岸,給人以凌空立馬,虎視中原之勢。

走上灞陵橋,橋下是一條千年古河「石樑河」, 古代兵家打仗,講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千八百多年前曾經是曹操的運糧河。

兩岸楊柳成行,雖是煙雨朦朧,風景卻依舊宜人,遠處的亭子,點綴著萬綠叢,那首古詩云:「野水四堤浸柳條,道邊殘碣記前朝。

長髯勒馬橫刀處,萬古英風八里橋。

」真是把這一系列看在眼裡的景象形容的唯妙唯幻。

灞陵橋上的故事:建安五年春,曹操征討徐州,擊敗了劉備,下邳之戰降服關羽。

曹操敬重關羽,回到許昌之後,對關羽深器之,厚待之。

關羽也深知新恩,但他從不忘舊主,得知劉備消息護劉備二夫人,千里尋兄。

曹甚惜之,追至灞陵橋贈袍獻酒,以餞其行。

羽疑其有詐,立馬橋上,以刀挑袍,長揖而去,開始了千里走單騎,過關斬將的千古壯舉。

為推崇關羽忠義仁勇,橋西建廟設像以祀。

上面寫著「神勇」的這座牌坊建干2009年9月,在關帝廟與三官廟連接處的古官道上,與灞陵橋相對應,是關羽灞陵橋挑袍出許昌千里尋兄、過五關斬六將始發地的標誌性建築。

走進關帝廟,這是座為紀念關羽灞陵橋挑袍而建的祠廟,是全國與關羽真跡有關的八大關廟之一,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說關羽死後有這樣一句話來概括他的一生:「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功在許昌。

」許昌是關羽精神的所在地,是關羽輝煌一生的起點,而他這一生的精神又始於劉、關、張三兄弟「桃園三結義」,桃園內建有結義石、結義亭、結義堂,正是為了紀念劉關張三兄弟的結義精神。

眼前的那座灞陵橋原貌,橋有三孔,磚石結構,青石雕八仙望柱及辭曹書、挑袍圖等,為國內獨有。

1962年橋毀於水,此橋為原橋部分遺存復修。

關帝廟碑碣薈萃,內涵深厚。

現集於廟內碑碣六十多通,其中有原灞陵橋遺存碑刻,明代周國主、大將左良玉的「漢關帝挑袍處碑」、嘉靖年間「關王辭曹操之圖碑」、以及清代「創建關帝行宮挑袍碑記」等。

要說我對三國的故事,知道的真是寥寥無幾,所以這次許昌之行一定會收穫很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走進許昌漢關帝「霸陵橋」關羽的忠義事跡

漢關帝 「霸陵橋」,關羽別過曹操的追兵,去追尋桃園三結義的劉備。 許昌西郊的石樑河上,今日橫臥著青石砌成的灞陵橋,橋頭,豎有「漢關帝挑袍處」古碑,為明代總兵左良玉墨跡,新塑關羽挑袍巨大雕像,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