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謀臣十傑,第三位與其他幾人並列,你有什麼看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臥龍----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軍事家。

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諡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

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

諸葛亮在後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詩人杜甫也有讚揚諸葛亮的《蜀相》名篇傳世。


2.鳳雛----龐統

龐統(179-214),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

三國時期,劉備的重要謀士,才智與諸葛亮齊名,官拜軍師中郎將。

在進圍雒縣時,統率眾攻城,不幸被流矢所中而亡,時年三十六歲,英年早逝。

劉備悲痛萬分,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親自為其挑選墓地,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現於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城西的鹿頭山白馬關處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龐統祠墓。


3.幼麒----姜維

姜維(202-264),字伯約,天水冀(今甘肅甘谷東南)人。

三國時期蜀漢著名軍事家、軍事統帥。

原為曹魏天水郡的中郎將,後降蜀漢,官至涼州刺史、大將軍(擁有最高軍事指揮權)。

姜維在諸葛亮去世後繼承諸葛亮的遺志,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姜維深通用兵之道、又得諸葛武侯真傳,所以往往能以弱勝強,姜維前後共出兵11次,然而由於蜀漢國力弱小等原因、終究回天乏術。

蜀漢滅亡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也被魏兵所殺。


4.冢虎----司馬懿

西晉高祖宣皇帝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屬河南溫縣)人。

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

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平生最顯著的功績是多次親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的北伐。

死後諡號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被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5.毒士----賈詡

賈詡(xǔ,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

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

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

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

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

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

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

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征吳無功而返。

黃初四年(223年),賈詡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諡曰肅侯

《唐會要》尊其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
,並為《吳起兵法》校注。


6.鬼才----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

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

諡曰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7.王佐之才----荀彧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

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

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

後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

其後投奔曹操。

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

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

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服毒自盡),年五十。

獲諡敬侯,後追贈太尉。


8.美周郎----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廬江舒縣人 。

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於巴丘(今湖南嶽陽),年僅36歲。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

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9.剛正之臣----田豐

田豐(?-200年),字元皓,鉅鹿(今河北巨鹿一帶)人,一說渤海人。

東漢末年袁紹部下謀臣,官至冀州別駕。

其為人剛直,曾多次向袁紹進言而不被採納,曹操部下謀臣荀彧曾評價他"剛而犯上"。

後因諫阻袁紹征伐曹操而被袁紹下令監禁。

官渡之戰後,田豐被袁紹殺害。

冀州巨鹿人,博覽多識,權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滿宦官專權,棄官歸家。

袁紹起兵討伐董卓,應其邀請,出任別駕,以圖匡救王室之志。

後袁紹用田豐謀略,消滅公孫瓚,平定河北,虎據四州。

田豐曾勸袁紹早日圖許,奉迎天子,占據政治上的主動,袁紹不能從。

建安四年,曹袁爭霸,田豐亦提出穩打穩紮的持久戰略,袁紹執意南征而不納,但在曹操東擊劉備時,卻以兒子生病為由,拒絕田豐的奇襲許都之計,錯失良機。

官渡之戰,田豐再議據險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敵策略,乃至強諫,被袁紹以為沮眾,械繫牢獄。

建安五年,袁紹官渡戰敗,因羞見田豐而將其殺害。


10.社稷之臣----陸遜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

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成名。

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後,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後捲入立嗣之爭。

赤烏七年(244年)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

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諡昭侯。

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十餘年,深得孫權器重。

深謀遠慮,忠誠剛直。

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