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你會讀書嗎?」 「不會,這本書一定能教會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喂,你會讀書嗎?」

聽到這個問題,絕大多數人的回答肯定是:「讀書誰不會呀,只要認識字,就會讀」。

可是,近一年來,我一直在努力讀書,卻不敢理直氣壯的說自己會讀書了。

回想我的讀書歷程真是慚愧,多數書都沒有完整地讀完,書中的內容也是模糊不清,用的時候,怎麼也想不起來,看來我是真的不會讀書呀。

1、

《高效能閱讀》是一本從如何喜歡上讀書、如何快速讀書、到如何為用而讀書的一本關於讀書的書,對我這種讀書速度慢,效率低的人而言剛好對症,解決了我不會讀書的問題。

書中包含大量作者在工作學習中經過實踐的超實用技巧,全書分為7個章節,89個讀書技巧。

在章節設置上呈現從低級到高級的階段成長模式,保證了每一位讀者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自己需要的技巧,在多個讀書技巧中總能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的。

一本教會你讀書的書

《高效能閱讀》作者:

原尻淳一,龍谷大學經濟學部客座教授。

1972年生於日本埼玉縣,獲得龍谷大學研究所經濟科研究碩士學位,畢業後進入知名廣告公司工作,隨後在大型唱片公司從事藝人、電影、動畫的營銷和企宣工作,繼而加入Bloom Concept,負責面向大型製造商的新產品開發、營銷等諮詢工作,並任企業培訓講師。

與其他作者合著有《「職業未來地圖」的畫法》《整理的藝術3》等作品。

《高效能閱讀》相對其他同類型的書,讀起來更容易、內容好接受。

一是作者從讀書的初級篇到高級篇,滿足不同階段想要通過讀書的人群的需求,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讀書水平」,自由確定閱讀的位置。

二是將各種平時容易被大多數人忽略的技巧分解的很細,較容易通過實踐來判斷並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三是本書重點是針對學生及職場人士在閱讀商業書籍、學術書籍為主,延伸至各類書籍的閱讀方法,提出「為寫而讀」「為產出而投入」的讀書理念,及時的解決了當今信息爆炸時代,人們對知識的焦慮症狀。

《高效能閱讀》整體結構

2、

《高效能閱讀》這本書,我是一氣呵成讀完,並閱讀了第二遍,完整的做了讀書筆記的一本書,這在我是比較少見的,書中的很多關於閱讀的理念和認知很打動我。

第一,拋棄「必須從頭讀到尾」的讀書觀念。

打開手機,關於讀書的話題隨時隨地就映入眼瞼,「如何做到一年讀200本書」、「如何用30分鐘快速閱讀一本書」、「一年讀365本書,成功當上CEO」......,總有人以「1個月讀完10本書」或者「1年看完100本書」自鳴得意。

每每看到這些的時候,我都很是焦慮和困惑: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我是70年代出生的人,說實話,一直有一個執念,就是一本書要一字不落的從頭讀到尾,才覺得自己是讀了一本書。

結果是讀了三分之一就讀不下去了,於是就放下了,過幾天又從頭看起,所以一本書總是前面的1-2章看了3、4遍,後面的還是新的,所以總是感覺自己一個月也讀不了一本書,被這樣的執念糾纏的非常的挫敗感。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閱讀》里引用了法國作家達尼埃爾·佩納克在他的著作《宛如一部小說》里提出的「讀者權利十條」,佐證自己的觀點——讀書不用「從頭讀到尾」。

掘棄了這種執念,對於讀書這件事,心情一下子輕鬆了許多,書中還提出「讀書應以自己的好奇心為原點,從感興趣的地方入手」的理念,不愛讀書的你何不從自己感興趣的地方開始讀呢?

圖片來自網絡

第二,不善讀書的人,請記住「要儘量降低讀書的門檻」

作者提出讀書就像登山一樣,要逐漸提高目標。

「降低讀書的門檻」方法之一:聽語音書籍

對於讀書比較難的初級階段,可以用耳朵聽比用眼睛看更輕鬆的讀書方法。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前一段時間我參加了一個領讀營,主要是學習經典的文學作品,比如:胡適、汪曾祺的文章,看起來非常吃力,往往是老師已經開始解讀了,原文我還沒有看完,總是跟不上節湊。

突然有一天我發現微信讀書里有我需要閱讀的書籍,還有語音閱讀,看不下去的書,用聽的體驗很棒。

我在微信讀書的想法

「降低讀書的門檻」方法還有很多種,比如:從薄書開始讀起,從聽作者的現場開始,從喜歡的作者的書開始等等。

第三,為自己創建舒適的讀書環境,讓讀書變成一種享受

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在家裡讀書思想很不容易集中,一會想要喝水,一會想要上廁所,家裡有老人孩子的更是各種雜事不斷,想要集中精力的讀書變得異常困難。

作者提出要麼出家門讀書,要麼改變家庭讀書環境。

所以想要集中精力讀書,有三種方式

1、「遊牧讀書」的建議。

如果我們平常讀雜誌和故事書的時候,最舒服的狀態就是躺在床上或靠在沙發上,但是如果是要看學習的書,為尋找素材的時候,就必須要有相對安靜、方便的環境。

作者提出的到周圍的書店、圖書館或者咖啡館就是不錯的選擇,身處眾目睽睽之下,更能集中精力。

2、打造家庭圖書館。

「在家裡建造圖書館」,被書包圍,聽著音樂,悠然自得的喝著咖啡,還有書桌、電腦和工作,在這樣的空間裡生活,是我的夢想。

其實,這應該是每一個喜歡讀書的人的夢想,舒適的讀書環境,會讓你更有讀書的慾望,作者還提出按照書店的布局安排自家的書房,為自己喜歡的書籍排名,列出讀書計劃張貼在書架上,對同一主題的書擺放在一起,購置保護腰部和背部的彈性腰墊等等助興手段,會成為你拿起書的契機。

這一點在我們之前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真的可以讓你喜歡上讀書這件事,讓你成為一個專業的讀書人,就像是我們開始健身、徒步時候,會為自己購置很多裝備一樣,成為一種儀式、一種暗示的力量,值得作為一項生活內容來規劃。

3、選擇興趣相投的書店

這一點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比如南京的先鋒書店,蘇州的誠品書店等等。

我去旅遊的時候專門去過,書店裡有相對多的書籍,有相關的閱讀周邊產品,有舒適的閱讀環境,還不定期的舉辦各種讀書會,以及作者簽名書會,這些都會讓你愛上閱讀,讓閱讀成為一種享受。

我是生活在三線小城市,書店沒有那麼大,但也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書店。

第四,在讀書這件事上要學會選擇捨棄。

作者說:對於現代人而言,閱讀不和己意的書是最浪費時間的行為。

只會讀自己需要的內容,其他部分一概捨棄。

我認為,這是一種很有必要的思路,在讀書這件事上也要學會捨棄。

捨棄那些無趣的、讀不下去的,不好的書和書中的內容,不要有思想負擔,就像我們一生總要面對很多選擇,要學會選擇放棄,只選擇當下最有用的,最能解決當下問題的。

今年上半年,我跟隨一群年輕人一起學習寫作,群內成員推薦的書總是讀不下去,現在回過頭去思考,自己喜歡的、適合的與他們是不一樣的,年輕人剛入職場需要快速提升,一切快速的是他們需要的,我這個年紀,會比較喜歡傳統的、思想性的、生活的更重要,這個醒悟對我來說很重要,下半年調整的方向,閱讀的速度提升了2-3倍,閱讀的書籍的數量提升了3倍以上。

第五,樹立「為寫而讀」「為產出而投入」的讀書理念

作者提倡「實讀」:就是以讀書為糧食、已產出為目的的讀書

這個理念我以前是不能接受,總認為讀書是為了提高修養、掌握知識,這樣去讀書過於功利。

但是往細里想,掌握了知識就是為了在生活中、工作中用的,這裡的「產出」實際上就是「用」,我們經常會遇到「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情況,但是很少「為用」提前去讀書的。

這裡的「用」,就是通常的寫報告、寫論文、寫方案、談資、人脈、社交,可以讓你在工作中脫穎而出,在社交中引起關注建立人脈。

以「為用而讀」的讀書立場,讓我醍醐灌頂,瞬間找到了讀書的目的和動機,也可以以此為自己制定閱讀目標。

3、

以上是我針對像我一樣閱讀的初級水平的人的一些理念和方法的分享,書中還有很多的使用技巧,比如對中級水平的「速度」技巧,對於高級水平的「垂直型閱讀」「解剖讀書術」以及「如何構建勇於產出的資料庫」等,值的每一個人閱讀。

在全民閱讀的時代背景下,讀書,現在越來越變成了一門必備的手藝。

讀書這項技能也是一項重要的學習技能,不會讀書,意味著你的成長就要比別人慢一大截。

讀完《高效能閱讀》後,我發現縱然是有無數好的讀書方法,真正能讓你事半功倍的前提,是對讀書這件事理念認知的升級,再加以對書中好的方法的實踐,找到那個適合自己的,才能真正的做到高效能閱讀。

比照書中提到的讀書方法,對自己的讀書認知先升級,再對讀書方法進行優化,我們的閱讀歷程,一定會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以產出為目的的讀書才是高效能閱讀

這段時間一直在學習如何提高閱讀效率,連續看了幾本相關的書。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這本《高效能閱讀》。很多人覺得讀書無用,因為讀完之後並不能使自己的工作或學習有任何改變,就如同網上經常有人說,懂了那麼...

高效閱讀的89個技巧,你GET到了嗎?

從小到大,我們都是被動式的填鴨灌輸,缺乏主動思考和探究的能力。雖然讀過很多書,提及哪本書,卻沒多少印象。二三十年,原來我們竟不會讀書不會學習。雖然之前看過很多關於閱讀的書,但大部分書都是僅僅介紹...

五分鐘讓你決定要不要讀這本「閱讀聖經」!

此為不二書旅原創,感興趣者請關注不二書旅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前幾天,掌柜看了《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後,熱血沸騰,當即也給自己定下一個讀書計劃。雖然每天都會讀書的掌柜,在這本書的影響...

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讀書破萬卷」,從小養成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不但可以豐富孩子課外知識,一本好書還能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培養孩子正確的德行,而好的英語書籍,更能同時提高孩子的英語水平,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對閱讀英語書籍的...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卻沒任何卵用

本文較長,也比較枯燥,但都是作者多年心血的分享,厲害的招式都比較難練對吧,所以你懂的都在說知識改變命運,可真正感知到被知識改變命運的人,身邊找不出幾個吧。現代社會變化的這麼快,知識的作用最多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