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二者皆得劉備為什麼最後只能天下三分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以歷史上的三國時期為藍本,描述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爭權的事情,裡面的英雄好漢個性鮮明,在政壇以及戰場上叱吒風雲,讓人看得十分過癮,其中有一句諺語耳熟能詳,幾乎達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這句話便是三國里隱居名士司馬徽說過的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司馬徽先生是一代名士,自然是不會看走眼的,坦白來說,無論是臥龍,還是鳳雛,都是當時的頂級謀士,因為兩人的才華橫溢,因此被譽為三國時期最牛的兩人。

當初他向劉備推薦自己的徒弟的時候,曾說過: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臥龍自不必說,一定是諸葛亮,而這鳳雛就是龐統了,意思就是諸葛亮和龐統只要得一個人就能得到天下。

當時的劉備可能沒有想到,後來諸葛亮和龐統都成了自己的臣子,但得到了這倆大牛人的劉備,為什麼只能天下三分有其一,最後還被滅了呢?實際上這句話只是前半段,後面還有:」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又言: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也 。

為什麼這麼說呢?實際上仔細分析三國中兩人的記載就能發現,諸葛亮和龐統二人其實真正擅長的內政,諸葛亮自然不必多說,龐統初投奔劉備時,以從事的身份試守耒陽縣令。

在任期間不 理縣務,最後被劉備發現即將免官時,半天就將積壓了幾百天的政務給處理完了,這也是一個內政大牛。

劉備帳下真正擅長奇謀的其實是子初、孝直二人,即法正和劉巴。

只可惜法正早逝,劉巴不久也去世了,劉備一下子失去了唯二的兩個擅長軍事的謀臣。

另外,其實諸葛亮和龐統二人性格上有著致命的缺陷,諸葛亮過分謹慎,而龐統則有些急功近利。

得其一可安天下,關鍵就在這「得其一」,如果「得其一」,則兩人中任何一人都會按會按其制定的既定方針有條不紊地穩步推進,比如諸葛亮的「隆中對」,他就會在確保荊州無虞的情況下,有針對性的制定取川計劃,穩步推進,奪取西川,然後「以待天時之變,以一上將起荊州之兵,直驅宛洛」,而劉備也「領益州之兵,出斜谷,直取長安」,兩路夾擊,曹魏安得不滅度,漢室安得不興?然而得龐統後,龐統急於立功,在張松被殺,取川事機敗露之時,不聽諸葛亮良言相勸,貪功冒進,終至陣亡落鳳坡,而此時孤軍深入的劉備「進無援兵,退必潰敗」,若退回荊州,則短期無法再次制定取川計劃,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匆忙帶上張飛、趙雲前去救駕,只留下關羽父子鎮守荊州,而高傲的關羽最終大意失荊州,張飛、劉備、黃忠又相繼為報仇而死,更是賠上了蜀國的全部軍事力量,元氣大傷,而後主劉禪又昏庸無能,全國政事、軍事盡由諸葛亮一人勞神,終於一代英材倒下,蜀漢再也無力回天。

換言之,如果劉備只得到龐統,龐統也必定會拿出一套切實可行的的戰略方針,逐步推進,從而實現的偉業。

所以說,臥龍鳳雛只能得其一,得二必生變故,反欲速則不達也!

「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也」,司馬微老先生早已指出,諸葛亮在劉備手下雖能得到充分施展其才華和抱負,但終究難以吞下「占據天時」的曹操和「占據江東已歷三世,獨得地利」的孫權,而最多也只能與之分庭抗禮,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關於這一點,三國時的另一位隱士封公玖也早在諸葛亮出山之前向其諮詢時就已向諸葛亮言明。

另外從淮南許子將對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語中也可看出,邊曹操這樣擁有治世才能的人,在亂世中為能自保都只能成為萬人唾罵的「奸雄」,沒有野心的諸葛亮和龐統(至少在書中看不出來)輔佐一個處處「為天下共生著想,仁義布於四海」的劉備,又能創出一番怎樣的事業呢? 所以說,劉備雖然同時得到了「得其一可安天下」的兩個人材,但其失敗的命運最終是難以避免的。

龐統死後,法正與劉巴也走了,諸葛亮自己怎麼能撐得起這蜀漢復興大業呢,他若是留在蜀地,國家便不得進取,可他如果是出征蜀漢,後方無人鎮守,又會被人鑽空子,所以這樣一來,無論諸葛亮有多大才能,僅憑他一人之力,都是無法撐起漢室復興大業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