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得一可平天下,後面還有一句,所以劉備得二而未統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亂世之間,梟雄橫出,英雄當世,劉備、孫權、曹操三方各自稱霸一方。

劉備是舊漢室的後代,在當時卻淪落到要靠賣草鞋才能維持生計,作為舊皇族,自然不會甘心,於是劉備忍辱負重,暗暗積蓄勢力,在後來稱霸一方,並有實力能和東吳和曹魏進行博弈。

劉備,字玄德,所以又叫「劉玄德」,從一個人的品行而講,劉備是個賢德之人,從君主層面而言,劉備心懷仁心,且愛才惜才,是個仁君。

常理來說,若一個國家有這樣明事理,通人倫的君主,則這個國家是可以長久的,然而蜀國的繁榮卻如煙花般,絢爛一時便迅速凋零。

其實這並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初時,劉備與關羽、張飛是患難兄弟,情深義重,所以關張二人自然會為劉備賣命,後來又將趙雲收入麾下。

即使是手下有多名猛將,劉備在這場拉鋸戰中仍然不占優勢,多次遭到曹操的打壓。

後來劉備也意識到,軍中缺乏謀略之才,經人推薦,劉備得知「臥龍鳳雛」二人,也就是諸葛亮和龐統。

此二人皆是奇才,精通兵法戰術,才智過人,並且他們都是當時的一個神秘的世外高人司馬徽的徒弟。

司馬徽,是當時名聲在外卻淡泊名利的神秘老人,身處亂世但從不沽名釣譽,一直隱居山中,人稱「水鏡先生」。

司馬徽精通奇門遁術、兵法軍道,對道法經學也是深有研究,所以司馬徽對人生與歷史的理解之深是非常人所能達到的。

司馬徽識人很準,對世事把握也是十之八九不會落空。

當時司馬徽卻說過一句話即「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要知道劉備後來得諸葛亮和龐統兩個奇才,但是蜀國依舊破滅了,難道是司馬徽的話落空了嗎?其實並不是的,司馬徽這句話之後還有一句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諸葛亮和龐統確有過人之智,諸葛亮博學,善用兵,也知兵陣,善於因地制宜,巧用天時地利,所以奇招倍出,讓劉備營中本就驍勇的武將更是如虎添翼,同劉備一起打出了一片天地;就才能來講,龐統和諸葛亮幾乎不相上下,但或許是心性不同,龐統得劉備賞識後,卻有些急功近利。

其實,兩人的不同在之前就有所體現,諸葛亮不求功名,只求於亂世中隱居安身,而龐統曾在與司馬徽的交流中表現出對功名的渴求,認為大丈夫應當在亂世中建功立業,成就一生的功績。

可能也正是因為這種想法的影響,導致龐統過於心急,以致英年便命喪鳳坡。

但即便如此,劉備仍得諸葛亮輔佐,又怎會讓蜀國無望呢?這便體現司馬徽後言的作用了。

「子初」就是指劉巴,而「孝直」是說法正。

劉巴法正兩人也是非常厲害的謀士,雖才能不及諸葛龐統,但都十分機敏,能在行軍或治國中發揮極大的作用。

但此兩人都不長久,皆在壯年之時西去,唯余諸葛亮一人為蜀國之時奔波勞累,在此形勢下,即使再精明的人,也難免會有疏忽的時候,失荊州後,蜀國國勢一路向下,即使諸葛亮力挽狂瀾,但以他一人之力,也難抵頹勢,漢室就此無復興之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臥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 後面的半句才是重點

三國著名隱士司馬徽曾經說過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於是臥龍和鳳雛兩個人便讓天下人所知,其中臥龍自然是諸葛亮,而鳳雛就是龐統。於是天下人便瘋搶這兩個人,其中劉備更是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