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里三大頂級統帥,各占一席,唯有吳的最早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里的頂級軍事統帥,總體的來說有曹操、周瑜、孫策、關羽,諸葛亮、曹真、司馬懿、呂蒙、陸遜、鄧艾、姜維、陸抗、羊祜等人。

其中若論對時局影響最大的,大概有三位,我認為,這三位其實,其他的就仁者見智了!

那最先說的,當然是我們的諸葛亮,但是卻在三國演義里完全被神化了。

(公元181年)諸葛亮出生在徐州琅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宦家庭。

諸葛亮是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

父圭,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都丞 ,父親諸葛珪娶章氏為妻,生有三男兩女。

長子諸葛瑾,次子諸葛亮,幼子諸葛鈞。

在大哥之後,諸葛亮還有兩個姐姐。

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年輕時重點研究儒家經典,以孝順而聞名。

後來他避亂江東而被孫權重用,並逐步升遷到東吳的最高軍事職務———大將軍。

諸葛亮的弟弟諸葛鈞史書上記載甚少,只說他一直追隨諸葛亮,後來當過蜀國的長水校尉。

諸葛亮有一位堂弟,名叫諸葛誕。

他在魏國出任軍政要職,位極人臣。

諸葛家族在這一時期,不僅僅英才輩出,而且他們在三個相互敵對的國家中都執掌權柄。

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

而他們中最耀眼的明星,無疑是諸葛亮。

據史書記載,諸葛亮在荊州結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知識分子,有襄陽著名的學術領袖、大師級的人物龐德公、大學者司馬徽和黃承彥。

儘管荊州境內臥虎藏龍,但荊州牧劉表卻從來沒有看出諸葛亮是個人才。

可能在他的眼裡,諸葛亮只是好友諸葛玄那個可憐的侄兒。

即使他聽說龐德公這樣的德高望重者都稱諸葛亮為「臥龍」,他也不會相信。

畢竟,那需要眼光。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劉表是「外寬內忌,好謀無決。

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

這就是為什麼荊州境內人才濟濟,而劉表卻無所建樹的重要原因。

歷史上的曹操是一個有著雙重面孔的人,性格很複雜。

起初,他有匡扶漢室的志向與抱負,後來他又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並最終做到了這一點。

曹操在看到民眾因戰亂而流離失所時,他會傷心落淚,並出台政策招撫流民,恢復生產、安定社會。

但是他也會因為父親之死而遷怒他人,大肆屠殺幾十萬無辜百姓。

對待人才方面,他既可以連襪子也來不及穿就跑出去歡迎人才來訪,也會因一些小事而翻臉無情,殺害跟隨自己多年的老朋友。

諸葛亮是絕對不會喜歡曹操的。

這與他的政治理念有密切關係。

史書上歷來把曹操與王莽並稱,可見其人品的低下。

對這種人,諸葛亮只想除之而後快,而絕對不可能為曹操效力。

諸葛亮為什麼不去投奔孫權呢?史書上記載,赤壁大戰前,劉備派諸葛亮去東吳說服孫權聯合抗曹。

當時東吳的大臣張昭想留下諸葛亮,被他婉言謝絕。

後來有人問起其中的原因。

諸葛亮說:「孫權當然是人中豪傑,但是我看以他的度量,他有可能會對我很好,但不會對我言聽計從。

所以我不能留下。

」這是諸葛亮已經投靠劉備以後的事。

退一萬步說,即使孫權能對諸葛亮言聽計從,他也不會背叛劉備而依附孫權。

諸葛亮後來在他著名的《誡子書》中有一句千古流傳的名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可是,一個人胸懷雄心壯志,而又報效無門的時候,要真正做到「淡泊、寧靜」是很難的。

諸葛亮於夜深人靜的時候「抱膝長嘯」,可見他也很難做到這一點。

不過,從這件事可以看出,諸葛亮也是一個有著喜怒哀樂的普通人,而不是《三國演義》中所描繪的那個半人半神的超人。

這一位按,就說所我們的曹操,曹大丞相,他的名言是寧教我負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負我。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漢朝丞相。

中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漢族。

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北方的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曹丕代漢後,曹操被尊稱為「大魏武皇帝」。

年輕時期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當時的人不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梁國的喬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喬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對他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陽的許劭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曹操一直是三國前期政壇縱橫捭闔的風雲人物,爭霸的主角,而其在北方的爭霸戰場也一直是當時爭鬥的中心。

這期間,曹操相繼滅掉了呂布、袁術、袁紹,打敗劉備,收服張魯,招降劉琮,平定烏桓。

其中官渡一戰,曹操以弱勝強打敗袁紹,實是決定整個北方統一格局的一戰。

直到赤壁之戰,爭霸的重心才開始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

曹操鑽研兵法,有高深的軍事理論,曾熟讀孫武、吳起等前代軍事家的著作,在習諸家兵法的基礎上,寫成《兵書接要》一書,結合自己的戰爭經驗加以論述。

所撰《孫子略解》,開創整理注釋《孫子》十三篇的先河,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軍事理論。

主張「兵以義動」的戰爭觀,強調師出有名,符合道義。

在戰略戰術上靈活多變,因事設奇、任勢制勝,兵不厭詐。

在帶兵方面,他治軍嚴整,法令嚴明,一次在行軍途中,曹操傳令不得使戰馬踐踏麥地,如有違犯,一律斬首。

士兵皆下馬步行,惟恐踏壞麥苗。

可曹操的戰馬因受驚嚇踏了麥田。

他即拔劍割下自己一撮頭髮,以示處罰,足見執法認真。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人

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周瑜作為赤壁之戰獲勝方孫權集團的主帥,統率孫權集團與劉備軍隊聯合打敗曹操,是直接導致了天下三分格局的最大推手。

可以說三國的前期決定天下格局的非曹操和周瑜二人莫屬。

曹操的勢力由於此戰失敗而退回北方,周瑜則幫助孫劉兩家獲勝,導致天下三分。

《三國名臣贊序》盛讚周瑜:「晚節曜奇,則叄分於赤壁」。

在這之後,周瑜乘勝奪取南郡諸州,兵鋒直指西川。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

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可惜了天妒英才,巨星隕落,年僅36歲就死了!

這就是我勇哥的想法,如果有你的想法,也可以在下面評價寫出你愛的統帥奇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簡單讀三國:劉備入蜀(02)蛟龍始得雲雨

建安十五年,孫權分豫章為番陽郡,步騭為太守;分長沙為漢昌郡,魯肅為太守,並借南郡給劉備。史稱「借荊州」。劉備從孫權手中借得南郡,以關羽為襄陽太守駐守江北,張飛為宜都太守,轉在江陵,劉備自屯公安。...

高山流水,相映成趣,夢三國的故事

在金戈鐵馬的三國亂世,有兩位絕色佳麗的故事,被作為英雄美人的典型廣為流傳,同樣也成為當代猥瑣男們意淫的絕好對象。這就是江東二喬(古漢語中「橋」「喬」二字通用)。這兩位「著名」的美女,可惜歷史上甚...

周瑜真的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一提到周瑜,大概每個人腦海的大概就是——諸葛亮三氣周瑜,然後周瑜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氣絕而亡。於是,周瑜被諸葛亮氣死的故事就世代相傳,家喻戶曉,人盡皆知。可是看看這個說法是從哪裡開始的,那...

三國周瑜暴死,竟是孫權施的兩大毒計!

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廬江舒縣人 。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廬江舒縣人 。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

三國歷史上五位英年早逝的奇才

三國是一個時代的大舞台,文臣武將都在這個舞台上展現著各自的才華,只要是有能力,就不愁英雄無用武之地。尤其是在鼎足之立之前,三國更是人才輩出,一大批優秀人才各領風騷。詩聖杜甫有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

電視影評《三國演義》中的東吳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廬江舒(今合肥廬江舒縣)人。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