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袁紹,打爛一手好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
從討伐董卓的盟主,到官渡兵敗,
他的政治資本僅維持了10年
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不僅是袁紹與曹操的對決,也是三國局面開始明朗的第一仗。
當時袁紹有精兵十萬,曹操兵力只有兩萬,很多曹營人士都預測袁紹會贏,於是寫信給袁紹,為自己謀劃後路。
可袁紹最後還是輸了。
為什麼?因為他用10年的時間打爛了上天賜予的一手好牌。
政治上投機取巧
袁紹出自東漢後期一個勢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
從他的高祖父袁安算起,袁家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親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將。
袁紹生得英俊威武,甚得父親、叔伯的喜愛。
憑藉世資,不到20歲,他已出任濮陽縣長,還贏得了清正能幹的名聲。
但不久其母病故,他就辭官服喪了,之後拒絕朝廷的辟召,在洛陽隱居。
東漢末年,宦官專政愈演愈烈,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學生為代表的黨人受到殘酷迫害。
袁紹雖自稱隱居,表面上不妄通賓客,暗中卻在結交張邈、何顒、許攸這樣的俠義之士。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朝廷被迫取消黨禁,大赦天下黨人,袁紹這才進入大將軍何進的門下。
此後權臣董卓在朝廷得勢,他擅行廢立、濫殺百姓,種種暴行引起了各階層的憤恨。
公元190年,關東各地群雄討伐董卓,袁紹被推舉為盟主。
袁紹當時只是渤海太守,人們之所以推舉他,不是因為他的軍事實力強,而是看重他的政治優勢。
一方面,他是名士,在士林中有一定號召力;另一方面,董卓逼著漢獻帝殺了包括袁隗、袁基在內的袁家一門。
袁家的門生故吏遍及四海,遭此劫難,袁紹獲得了天下人的同情。
但是,從歃血為盟討伐董卓,到諸家分道揚鑣,乃至官渡之戰敗於曹操,袁紹的政治資本僅維持了10年。
袁紹曾謀劃推舉幽州牧(漢武帝時設十三州部,每部設一刺史,漢成帝時改刺史為州牧)劉虞為帝,曹操等人反對,劉虞本人也堅決不干。
於是不少人懷疑,袁紹起兵討伐董卓,無非也和董卓一樣,企圖挾天子令諸侯而已。
袁紹對獻帝不忠之心,昭然可見。
董卓被呂布殺死後,部將李榷、郭汜要為他報仇,於是逼殺王允,趕走呂布,掌握了朝權。
後來兩人互相猜忌,李榷劫持獻帝,郭汜劫持百官,雙方互不妥協,展開激戰。
公元195年冬,成為人質的獻帝幸而出逃,一路顛沛流離,東向洛陽。
有人建議袁紹利用這個機會迎護漢獻帝,但他卻採取了迴避的態度。
公元197年,袁紹堂弟袁術在淮南稱帝,遭到曹操和呂布的輪番打擊,不及兩年,窮困敗落。
他於是派人把皇帝的尊號送給堂兄袁紹,說:「漢朝王室的氣數已盡了,袁氏應當接受天命為君王。
」對於這種不靠譜的做法,袁紹居然接受了,還遣長子袁譚在青州接應。
而袁術遭到劉備等人的攔截,吐血而亡。
大約是被堂弟轉讓皇位的事情所觸動,袁紹也想稱帝。
他授意主簿耿苞密勸自己登基,又拿耿苞之言徵求將士們的意見,結果遭到一致反對。
最後,為了顧全自家面子,袁紹居然殺了耿苞為自己脫罪。
總之,袁紹作為東漢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之一,在一系列政治事變中並沒有表現出忠誠的本性。
相反,他表現得投機取巧、首鼠兩端、短視自私,不臣之心暴露無遺。
所有這些,都不斷地削弱他的政治號召力和公信力。
被稱為「王佐之才」的荀彧和「奇士」郭嘉,都在這個過程中離開他,投奔了曹操。
軍事上花拳繡腿
在軍事上,袁紹用兵不及曹操也是有公論的。
他最受詬病的就是常常錯失時機,所謂「多謀少決,失在後事」。
公元199年,袁紹剛剛贏了與公孫瓚十年之戰,就想馬上去攻打曹操。
監軍沮授進言說時機不對。
因為多年戰亂,百姓疲敝,倉庫里沒有糧食,當務之急是讓百姓休養生息。
此外,沮授還建議他派遣使者將消滅公孫瓚的捷報呈獻天子,如果捷報不能上達天子,就可以上表說曹操斷絕了他與朝廷的聯繫。
沮授解釋說:「獲得政治上的主動權,再採取長遠之策。
現在曹操奉天子之命號令天下,您若舉師南向,於義則違,興師無名。
」結果袁紹不但不聽,還分解了沮授的兵權。
公元200年,劉備夥同董承等人謀害曹操的事情泄露,曹操要去討伐劉備。
這時謀士田豐建議袁紹乘曹劉連兵未解之機,「舉軍而襲其後」。
這正是曹操部將最擔心的事情。
袁紹卻因兒子患病推辭了,錯失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氣得田豐舉杖擊地,大呼可惜。
待到曹操擊破劉備,還軍官渡,袁紹兒子的病也差不多好了,他就召集部下「乃議攻許」。
田豐反對說:「曹操既然擊敗了劉備,那麼許都肯定不是無兵之城了。
而且曹操善於用兵,變化無窮,兵馬雖少,卻不可輕視。
現在,不如按兵不動,與他相持。
」因為袁紹據山川之固,擁四州之眾,田豐給他出了一個萬全之策,建議他對外結交英才,
對內抓緊農耕以備戰,再挑選精銳之士組成奇兵部隊,頻繁攻擊敵人薄弱之處,「敵軍救右,我軍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得敵軍疲於奔命,百姓無法安心生產,這樣不到三年,就可坐等勝利。
但袁紹不聽,非要「決成敗於一戰」,還以強諫為由,把田豐關押起來。
不光選不準時機,袁紹選將的本領也很差。
他重用的那些高級將領,諸如顏良、文丑、淳于瓊等,皆有匹夫之勇,卻無統御之才。
即使張郃這樣有才華的大將,在他的手下也表現平平,但投降了曹操之後,卻表現出智勇雙全的超凡能力。
而且,袁紹也未能正確處理好內部名士之間的關係。
他接管冀州後,手下的名士按地域分成兩個集團:一個是汝潁名士集團,包括苟諶、辛評、郭圖等潁川名士,以及他從汝南老家招徠的汝南名士;一個是冀州名士集團,包括審配、田豐、沮授等冀州本土名士。
這兩個集團之間從一開始就存在著無法調和的矛盾。
其中不僅有地域之見,更重要的還是內部權益之爭。
在這個問題上,袁紹作為主帥,聽斷不明、心胸狹窄,內部衝突不斷,使他的核心凝聚力土崩瓦解。
隊伍里人心背離
公元199年,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南下進攻許都。
在此之前,曹操為避免腹背受敵,已先擊潰劉備,進駐易守難攻的官渡。
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在雙方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周邊割據勢力是如何選擇支持對象的?《資治通鑑》記載,南陽張繡的謀士賈詡、涼州牧韋端的幕僚楊阜、荊州牧劉表的幕僚韓嵩都看好曹操。
面對袁紹的進攻,曹軍的反應如何呢?「許下諸將聞紹將攻許,皆懼。
」孔融是懼怕者的代表,他對謀士荀彧說:「袁紹地廣兵強,有田豐、許攸這樣的智士為他出謀劃策,審配、逢紀這樣的忠臣為他辦事,再加上顏良、文丑這樣的勇將統領軍隊,恐怕難以戰勝啊!」荀彧的分析耐人尋味:「袁紹的兵馬雖多,但法紀不嚴。
田豐剛直,但常常冒犯上司;許攸貪財,又治理無方;審配專權,沒有謀略;逢紀處事果斷,但自以為是。
這幾個人,勢必不能相容,一定會生內訌。
顏良、文丑不過是匹夫之勇,打一場仗就可以捉住他們了。
」
曹操的分析與荀彧高度一致:「袁紹人馬雖多而調度無方,將領驕橫而政令不一。
他土地廣大、糧食豐足,這些正好是為我們預備的啊!」
戰爭結果正是如此,雙方相持了一年多,曹操派兵奇襲袁軍糧倉烏巢(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袁紹大敗,倉皇帶八百騎兵退回河北,此後一直鬱鬱寡歡。
公元201年,袁紹與曹操爆發倉亭之戰,再度失敗,一年後於冀州發病嘔血而亡。
(摘自《領導文萃》2018年9月上)
稿件來源:《環球人物》
新媒體編輯:箋遲
▼
袁紹慘敗(二):袁紹帳下謀士有哪些?
袁紹屬於汝南袁氏,這個家族在東漢中後期人才濟濟,有「四世三公」的美稱。其門生故吏更是遍天下。當袁紹吞併韓馥的冀州時,韓馥曾經表示自己也是袁氏門生,讓個冀州又何妨。東漢末年,天下動盪,更多的名士...
袁紹帳下八大謀士,四人想著他死,兩人是死腦筋,袁紹怎能不敗
官渡之戰前,袁紹占據冀幽並青四州之地,兵多將廣,實力居漢末諸侯首位,卻最終被曹操所敗,究其原因,手下謀士不和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袁曹開戰前,關於怎樣對付曹操,袁紹的謀士們展開了一番爭論。田豐...
三國里短暫出現的八大頂級謀士,有一位差點顛覆漢室改變歷史
在三國里,頂級謀士如諸葛亮、司馬懿、賈詡、荀彧、荀攸、陸遜等等數不勝數,而早喪的頂級謀士也有很多,如郭嘉等;但是在三國里僅僅就出現了幾次就此消失的頂級謀士,同樣也有不少,雖然時間短,卻留給後人的...
《三國演義》三大悲情謀士,其中兩人都差點把曹操置於死地
三國時候有兩類人最有名,一類是猛將和名將,還有一類就是各諸侯身邊的謀士們。說到三國的謀士,可以說各有各的厲害,各有各的魅力,最為人所知的比如曹操手下郭嘉,荀彧等五大謀士,劉備手下諸葛亮,法正,...
《三國》縱觀歷史,今望職場——最匪夷所思的失敗者「袁紹」
各位讀者,大家好:《三國》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雖然只有短短60年的歷史,但中間的許多故事至今仍被我們靜靜樂道,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甚至國外的諸多學者也研究三國諸多時間中的奧妙,今天小編繼續為大...
袁紹手下謀士武將雲集絲毫不弱於曹操
四大謀士:審配審配,字正南,以正直不得志於韓馥,袁紹領冀州,被委以腹心之任,並總幕府。河北平定,袁紹以審配、逢紀統軍事,配峙其強盛,力主與曹操決戰。官渡戰敗,審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譖見疑。袁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