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是江東名將,謀略出眾,為何搞死關羽破壞吳蜀聯盟?原因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411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公元219年,對劉備麾下的大將關羽而言,是人生的巔峰,這一年他被剛剛自立為漢中王的劉備,拜為前將軍,並獲得了假節鉞的權力;這一年他發動襄樊之戰,圍曹仁、降于禁、斬龐德,戰績斐然;這一年他威震華夏,嚇得曹操想要遷都。

可公元219年,對於關羽而言,而是絕對的低谷,這一年他被魏將徐晃全面擊潰;這一年他被糜芳和傅士仁背叛,無路可退;這一年他失了荊州;這一年他敗走敗城,被無名小卒馬忠擒殺。

關羽威名赫赫,他的威風家喻戶曉,自然不必多說。

至於他的敗亡,有人認為,是他過於大意,自食惡果。

有人認為他以一己之力,面對了曹魏和江東十餘員名將和頂尖謀士,非戰之罪。

拋開他為什麼會敗不說,如果單說他的死亡,僅於一個人有關,那就是陸遜。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曹魏擊敗關羽之後,並沒有往死里追殺,所以關羽之死,與曹魏沒有關係。

而江東方面,孫權雖然下達了攻打荊州的命令,卻沒有說具體要怎麼做;呂蒙雖然有心與關羽一戰,卻無奈病重,甚至退回了後方。

這個時候,陸遜出手了。

他接替了呂蒙的位置,並給關羽寫信,一番吹捧之後,又點明了吳蜀的聯盟關係,讓關羽放心的將後背交給自己。

當時的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前線兵力本就不足,曾數度讓劉封和孟達出兵相助,也遭到了拒絕。

聽完陸遜之言,又得知呂蒙已經退往後方之後,他便將留守的兩萬多兵馬,前部開往了前線,讓東吳幾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南郡、公安等地。

若非他,東吳想取得這樣的戰果,並不輕鬆,關羽也不至於面對無路可退,無城可守的絕境,更不會有後面的敗走麥城,被馬忠擒殺等事。

說到此處,我們不禁會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陸遜作為江東四英傑之一,智計超群,謀略過人,應該不是目光短淺之輩,他為什麼非常置關羽於死地,破壞吳蜀聯盟呢?對此,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吳蜀聯盟早已名存實亡

雖然自赤壁之戰開始,江東和劉備陣營便一直以盟友的身份自居。

但是最初孫權商議與劉備共取益州,劉備不許,結果東吳與曹魏開戰,並向其求援時,他自己卻發動了入川之戰,聯盟出現裂痕;之後東吳派呂蒙取長沙等三郡,劉備親率大軍與其對峙,雙方關係緊張;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孫權的官方身份,卻還是劉備為其表封的將軍職位,名義上孫權幾乎變成了劉備的下屬。

這等情況下,所謂的聯盟早就不存在了,陸遜沒必要尊守。

二、陸遜本身並不認可三分天下

在江東,一直存在著兩分天下和三分天下的分歧,兩分天下一說,是周瑜提出來的,意為滅掉劉備,與曹操爭雄;三分天下則是魯肅堅持的,他原想與劉表共抗曹操,後來劉表去世,劉琮降敵,他曾選擇了劉備作為盟友。

從陸遜的表現來看,他應該是更認可兩分天下之說,否則的話,夷陵之戰的時候,他不會把劉備完全打殘,幾首置劉備於死地。

這樣看來,他坑死關羽,好像並沒有什麼不對。

三、戰爭勢在必得,消耗蜀漢力量,減小己方損失

另外,就算拋開這些大的因素不談,既然孫權下達了攻打荊州的命令,那麼江東勢力與劉備陣營便站在了對立面上。

那麼,作為一員將領,他便應該考慮戰爭本身,考慮如何損耗對方的力量,保存己方力量。

如此看來,他坑殺關羽誓在必行。

另外,他深知東吳拿下荊州之後,劉備一定不會善罷甘休,兩方勢力之間必然還會有一場爭奪戰,那麼他設計除掉關羽,也算是未雨綢繆了。

四、自己建功立業

因為陸遜在襄樊之戰時,才嶄露頭角,在很多人的認知中,他是一員年輕的小將,其實不然,陸遜生於公元183年,到了公元219年的時候,他已經年近不惑了。

而且孫權掌權不久,他便已經前來投奔,彼時已經有近十年的資歷了,可是懷有大才的他,卻一直在擔任地方官職,或者討伐叛亂,沒有什麼太過出彩的表現。

機會都是自己創造和把握的,於是呂蒙受命攻打荊州之前,他主動前去拜訪並獻計,得到了呂蒙的舉薦,從而被委以重任,最終官至丞相。

而在當時,他想要一舉成名,最好的辦法,便是設計除掉關羽。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江東名將陸遜,之所以會獻計除掉關羽,並非是因為目光短淺,不顧吳蜀聯盟。

他之所以這樣做,既是因為所謂的盟友關係,早已名存實亡,也與當時的形勢有關。

而除了這些原因之外,他不認可天下三分之勢,以及想要建立功名的決心,也是他必須置關羽於死地的理由。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漫談三國:孫權強取荊州,得小利而失大局

孫權趁關羽率兵攻打樊城之時,派遣呂蒙抄了關羽的後路,襲取了荊州。壓在孫權心頭的一塊大石終於放下了,表面看,東吳一舉將江東門戶荊州置於掌控之下,獲得了很大的利益,但小編認為這是孫權戰略上重大失誤,...

關羽死亡之謎:竟是諸葛亮的見死不救?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

關羽竟然是被諸葛亮借刀殺人?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出兵襄樊,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擒于禁,斬龐德,嚇得魏主曹操一度考慮遷都,以避其鋒芒。但是後來,關羽為什麼會以兵敗收場,荊州失陷,父子都被殺了呢?要明白其中真正的原因...

漫談三國:夷陵之戰的分析(2):時機的選擇

在上篇文章中分析了劉備出師伐吳的動機,名義上是為關羽報仇,實則意在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在公元219年,劉備舉兵伐吳的時間是公元221年,這期間有兩年的時間,劉備在幹什麼呢,他在等待合適的出兵時機。

我是孫權,我為渣男代言

文/三國文藝范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其實從寫第一篇文章開始,就本著不黑任何一個人的初衷。「鳳雛」龐統喜歡品藻當時的人物,可是他的評價多是高於被評人的能力。時人問他問什麼要這麼做,他說當今天下世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