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皇甫嵩齊名的三國名將,且看他如何馳騁沙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朱儁(jùn),字公偉。

會稽郡上虞縣人。

東漢末年名將。

朱儁少年時父親就去世了,他的母親曾經以販買繒為家業,朱儁因孝養母親而遠近聞名。

其為人好義輕財,鄉里都敬重他。

朱儁為孝廉。

後升任蘭陵縣令、交州刺史,都亭侯、諫議大夫。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朝中公卿都推薦朱儁,說他有才略。

於是,朝廷任命他為右中郎將,持節,與皇甫嵩共同出征。

朱儁先與黃巾軍波才部作戰,失敗。

皇甫嵩退守長社。

波才率大兵包圍城。

當時,城中兵少,眾寡懸殊,軍中震恐。

皇甫嵩安慰部下,並打算使用火計。

天遂人願,當晚大風驟起。

皇甫嵩命令將士紮好火把登上城牆,先派精銳潛出圍外,縱火大呼,然後城上點燃火把,與之呼應。

皇甫嵩藉此聲勢,鳴鼓衝出。

黃巾義軍缺乏戰鬥經驗,驚慌散亂,被迫後撤。

這時,曹操也奉命趕來,於是皇甫嵩、曹操、朱儁合兵,乘勝追擊。

黃巾義軍頑強抵抗,數萬人慘遭屠戮。

接著,皇甫嵩又和朱儁一起乘勝鎮壓汝南、陳國地區的黃巾軍,並追擊波才、進攻彭脫,連連取勝,平定了三郡之地。

皇甫嵩上表朝廷,推功於朱儁,朱儁被封為西鄉侯,遷鎮賊中郎將。

當時南陽黃巾首領張曼成起兵,自稱"神上使",擁眾數萬,殺郡守褚貢,屯駐宛城百餘日。

後任太守秦頡擊斬張曼成。

黃巾余兵又舉趙弘為帥,人眾越來越多,達到十幾萬人。

朱儁、荊州刺史徐璆和秦頡合兵,共一萬八千多人,進擊趙弘,從六月直到八月,始終不能取勝。

有人上奏,要召朱儁回京。

司空張溫上疏勸阻,他說:"當年秦用白起,燕任樂毅,都是曠年持久,才能夠克敵。

朱儁討潁川,已經有功效,率部南征,計劃已定,臨陣換將,這是兵家所忌的,應該給他時間,讓他成功。

"

靈帝依議。

朱儁於是揮兵急攻宛城,殺死趙弘。

黃巾義軍又以韓忠為帥,仍然占據宛城。

朱儁兵少不敵。

於是解散城圍,紮下營壘,築造土山,面對城內。

鳴鼓吶喊,擺出進攻城西南的態勢。

黃巾軍全都趕赴應敵。

朱儁卻自率精兵五千,進攻東北,將士鼓勇,登城而人,韓忠退守小城,驚懼非常,請求投降。

朱儁的司馬張超及徐璆、秦頡皆欲聽之。

朱儁不同意,他說:"出兵有形同而實異的地方。

當初在秦末的時候,人民沒有穩定的君主,所以以賞附來勸降。

現在海內一統,只有黃巾造反,納降他們不能使人向善,討伐他們足以懲惡。

現在如果接受他們的投降,那就滋長他們造反的意念,給他們有利就進戰,不利就乞降的想法,這是縱敵長寇的策略,不是良計。

"

說完,下令急攻,但一連數日,都未能攻克。

朱儁於是下令解圍。

韓忠見圍解,果然引軍出戰,朱儁乘勢進擊,大破其軍,追擊十餘里,斬殺黃巾軍無數。

韓忠等人只好投降。

秦頡殺死韓忠。

黃巾餘眾不能自安,又以孫夏為帥,還駐宛城。

朱儁進攻,孫夏敗走,朱儁縱兵擊殺數萬。

黃巾因此破散流離。

公元185年春天,朝廷任命朱儁為右車騎將軍。

朱儁率兵回京,被任命為光祿大夫,增加食邑五千戶,改封錢塘侯,加位特進。

黃巾起義之後,各地農民紛紛起義。

其中大聲的就自稱雷公,騎白馬的就自稱張白騎,行動輕便的就說是飛燕,鬍鬚多的就號稱於氐根,大眼的就說大目,如此多的稱號,都各有原因。

人多的聚眾二三萬,小的也有六七千人。

其中,以常山人張燕勢力最大,他輕勇矯捷,軍中都號稱是"飛燕",他善得士卒的愛戴。

據眾百萬,占據黑山,朝廷無法討平。

後來,他遣使至京師,投降了朝廷,被拜為平難中郎將,領河北諸山谷事。

後來,張燕漸漸率兵侵犯河內郡,進逼京師。

朝廷任命朱儁為河內太守,率領家兵擊退張燕。

後來他們大多都被袁紹所討平。

此後,朱儁歷任光祿大夫、屯騎校尉、城門校尉、河南尹。

公元190年,關東州郡起兵討伐董卓,推袁紹為盟主,兵鋒甚為強盛。

董卓感到恐懼,想請公卿們商議遷都長安,朱儁屢次阻止。

董卓雖然厭惡朱儁和自己作對,但貪圖他的高名,於是上表奏請朱儁為太僕,做自己的副手。

使者到朱儁府上後想要宣示詔命,朱儁堅決推辭,不肯接受。

公元191年,董卓進入關中後,留朱儁守洛陽,朱儁便和山東諸將通謀,想作內應。

後來,朱儁害怕董卓襲擊自己,棄官逃往荊州。

董卓任命弘農人楊懿為河南尹,駐守洛陽。

朱儁聞訊,率兵還洛陽,楊懿退走。

朱儁見河南殘破,無法作為屏障依靠,於是引軍向東面,屯駐在中牟縣。

並傳信給各個州郡,召請部隊討伐董卓。

徐州刺史陶謙派來精兵三千。

其他州郡也派了一些兵來,陶謙便上表奏任朱儁代理車騎將軍。

董卓聞知後,讓他的將領李傕、郭汜率領數萬人屯駐河內抵擋朱儁。

朱儁出擊,被擊敗。

朱儁自知眾寡不敵,於是停留關下,不再前進。

公元193年,李傕、郭汜掌權。

朱儁當時還在中牟,陶謙認為朱儁是名臣宿將,屢立戰功,可以委以大任,於是和諸豪傑共同推舉他為太師,並傳檄給各州牧伯,相邀一同討伐李傕,奉迎天子。

正好李傕聽從太尉周忠、尚書賈詡的計策,派人用天子詔書徵召朱儁入朝。

兩條道路,擺在面前,何去何從,亟待選擇。

軍吏將士都不願入關,想與陶謙等聯合。

朱儁卻不慌不忙,說出了一番道理。

他說:"用天子的命令召臣子,應當不等徵召就要去,何況是天子的詔命呢?而且李傕、郭汜是奸亂小人,樊稠是平庸無用的人,沒有別的什麼遠大的謀略,又勢力相等,變亂必定發生。

我乘他們的不備,突然行動,那大事就可以成功了。

"

當下辭謝陶謙等人,奉詔入京任太僕。

陶謙也只好作罷。

同年,朱儁接替周忠為太尉,錄尚書事。

公元194年秋,朱儁因日食而免職,又奉命代理驃騎將軍職務,持節鎮撫關東,但未出行。

公元195年二月,李傕殺死樊稠,郭汜自疑,又與李傕相互攻殺,長安大亂。

朱儁留京沒有出行,任大司農。

李傕劫持獻帝到自己的營中,獻帝命朱儁和太尉楊彪等十多人去說服郭汜,讓他與李傕和解。

郭汜不肯,扣留朱儁、楊彪等為人質。

朱儁的性格剛猛,當日便過於憤怒發病而死。

總結:朱儁鎮壓黃巾,手段過於血腥。

但他不附董卓,明顯其節,諷刺遷都,曲表其憤,欲乘傕、汜,更見其深謀遠慮。

對此,則應一分為二地給予評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黃巾起義經過

黃巾起義,是中國東漢靈帝時的一次大規模的民變,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以宗教形式(太平道)組織的暴動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184年),由張角、張寶、張梁等人領導,它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