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董卓抗衡的名臣宿將朱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朱雋

朱雋 (?—195),字公偉,東漢上虞人。

以孝道聞名,漢末名將,官至太尉,錄尚書事。

卒後入上虞學宮鄉賢祠。

朱雋少孤,其母親曾以販繒為業,朱雋因孝養母親而遠近聞名,得任縣門下書佐,為人好義輕財,鄉里都敬重他。

上虞縣令度尚深以朱雋為奇,把他推薦給郡守韋毅,於是朱雋開始在郡中任職。

後任太守尹端任用他為主薄。

下一任太守徐圭薦舉朱雋為孝廉,朱後升任蘭陵令。

朱雋為官有過人的才能,東海相又上表推薦。

此時正好交趾(十三刺史郡之一)群盜並起,州牧、郡守軟弱無能,不能禁止。

另外,交趾梁龍率眾萬人,和南海太守孔芝一起反叛,攻破郡縣。

光和元年(178),朝廷便任命朱雋為交趾刺史。

朱雋受命斬殺梁龍平定州郡

朱雋受到任命,回到本郡撿選家兵,調發士眾,得5000人,分兩路直奔交趾。

到州界後,朱雋整束兵眾,屯駐不動,派使者到南海郡察看虛實,宣揚威德,以震懾敵人之心。

接著調集七郡兵士,一齊進逼,終於斬殺了梁龍,逼降幾萬人,旬月之間,州郡平定。

朝廷論功行賞,封他為都亭侯,食邑1500戶,賜黃金50斤,並征他入朝任諫議大夫。

黃巾起義失敗後,朱雋回到京城受封

黃巾起義爆發後,京師震動。

中平元年(184)三月,靈帝詔令時任河南尹何進為大將軍迎敵。

詔拜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雋為右中郎將,討伐南部黃巾。

朱雋率部連連取勝,平定了三郡之地。

皇甫嵩上表朝廷,推功於朱雋。

朱雋被封為西鄉侯,遷鎮賊中郎將。

此後,朱雋又迎戰黃巾軍主師孫夏得勝,朝廷任命朱雋為右車騎將軍。

朱雋率兵回京,被任命為光祿大夫,增邑五千,改封錢塘侯,加位特進。

後以母喪離職。

服畢起家,轉任少府、太僕。

黃巾起義後,劉備與兄弟拜別朱雋,

黃巾起義之後,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大者聚眾二三萬,小的也有六七千人。

其中,常山人張燕勢力最大,他輕勇矯捷,軍中號曰飛燕,善得士卒之心。

據眾百萬,占據黑山,朝廷不能制御。

後張燕漸漸侵犯河內,進逼京師。

朝廷任命朱雋為河內太守,率領家兵,擊退張燕。

此後,朱雋曾任光祿大夫、屯騎、城門校尉、河南尹。

中平年間(184—189),董卓把持政權。

朱雋是功高望重的將領,董卓對他格外小心,外表與他親近交結,內心則對他頗為忌憚。

初平元年(190),關東州郡起兵討伐董卓,推袁紹為盟主,兵鋒甚盛。

董卓頗為恐懼,想請公卿們商議,遷都長安,朱雋屢次阻止。

董卓雖然厭惡朱雋,但顧忌他的高名,於是上表奏請朱雋為太僕,做自己的副手。

使者欲宣詔命,朱雋堅決推辭,不肯接受。

董卓入關,留朱雋守洛陽,朱雋便和山東諸將通謀,想作內應。

後來,朱雋害怕董卓襲擊自己,棄官退守荊州。

初平三年(192),董卓被誅,李傕、郭汜為亂。

朱雋當時還在中牟。

陶謙認為朱雋是名臣宿將,屢立戰功,可以委以大任,於是和諸豪傑共同推舉他為太師,並傳檄給各州牧,同討李傕,奉迎天子。

正好李傕也聽從太尉周忠、尚書賈詡的計策,派人以天子詔書徵召朱雋入朝。

朱雋奉詔入京,出任太僕。

初平四年(193),朱雋接替周忠為太尉,錄尚書事。

興平二年(195)二月,李傕殺死樊稠,郭汜自疑,又與李榷相互攻殺,長安大亂。

朱雋留京不出,任大司農。

李傕劫持獻帝入其營中,獻帝命朱雋和太尉楊彪等十餘人去說服郭汜,讓他與李傕和解。

郭汜不肯,扣留朱雋、楊彪等為人質。

朱雋素性剛猛,憤懣發病而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梁園日暮亂飛鴉:漢末北軍

西漢被王莽「和平演變」了,沒有成建制的軍人反抗(軍權都被王莽事先把持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熟悉三國的人都認為黃巾起義是被曹操、孫堅、劉備、袁紹等群雄鎮壓的。其實史實遠非如此。曹操等人只是乘時...

漢末權相董卓為何被殺:打心腹呂布成導火索

孫堅進軍洛陽時,朱儁沒跟董卓一起西撤,而是留在洛陽迎接義軍。他們二人有舊交,孫堅曾是朱儁手下得力幹將,如今朱儁自然是孫堅的上賓。董卓、袁紹釜底抽薪,孫堅率領少量機動兵力調頭去收復豫、荊二州,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