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趙匡胤情同手足的趙普,斧聲燭影后為什麼還繼續當宰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趙普(922年-992年),字則平。

幽州薊人,後徙居洛陽。

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開國功臣。

早年曾被劉詞闢為從事,後擔任趙匡胤(宋太祖)的掌書記。

顯德七年(960年),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推翻後周,建立宋朝。

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協助太祖籌劃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

淳化三年(992年),趙普病逝,年七十一。

宋太宗親撰八分字神道碑賜之。

累封韓王,賜諡「忠獻」,並配饗太祖廟庭。

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趙普雖讀書少,但喜《論語》。

其「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對後世很有影響,成為以儒學治國的名言。

趙普的歷史地位和功績相當程度上和趙匡胤是等同的,並不是說他倆之間沒有主次和分工,而是說作為皇帝的趙匡胤應該得到什麼樣的評價,作為宰相的趙普也就應該得到什麼樣的評價。

因為有宋開國最主要的幾項制度建設,都出自他們倆的共同決策。

南宋名臣呂頤浩曾經見過趙匡胤給趙普的親筆書信,上面寫道「朕與卿定禍亂以取天下,所創法度,子孫若能謹守,雖百世可也」(《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說明對於趙普和開國皇帝趙匡胤一起建法立制的地位,宋太祖本人是認可的。

趙普後周顯德三年(九五六)進入趙匡胤的幕府,北宋開國後獨相十年,宋太祖開寶六年(九七三)從宰相位上被趙匡胤罷免。

其間近二十年的歲月,他始終在趙匡胤左右,幾乎全程地參與了趙宋開國事業,並在眾多事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鑒於趙匡胤在趙普罷相後僅過三年就去世了,稱趙普為趙匡胤一生中最重要的謀士和太祖朝最重要的文臣,也並不過分。

趙普在「金匱之盟」及後續一系列事件中與宋太宗趙光義合作,徹底摧毀了秦王趙廷美(趙匡胤和趙光義的弟弟)的政治生命,並間接導致了其生命的喪失。

趙光義給他的回報則是第二次的宰相之位,以及對趙普政敵盧多遜的流放。

後世不乏以此詬病趙普者,《玉壺清話》等宋人筆記稱他是被廷美索命而死;明太祖朱元璋認為「宋趙普負太祖為不忠」(《洪武實錄》),下令祭祀趙匡胤時去掉趙普的配享;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在《宋論》中對趙普極盡詆毀之能事,認為太祖任用這種「險詖小人」足令「萬世慟哭」。

元明之後流行的觀點是宋太宗趙光義是在「燭影斧聲」事件中弒兄篡位的惡人,甚至將有人將趙普看做趙光義奪位的幫凶。

然而這與歷史記載並不相符,從趙匡胤生前對趙光義這個弟弟的倚重,到趙光義身上「晉王+開封尹」的職銜(五代時親王尹京多是儲君之職),都說明即便「金匱之盟」為假,趙光義卻很可能真的是趙匡胤屬意的繼承人。


宋太宗登基未必是篡逆,即便是篡逆,早在三年前便罷相的趙普也與他的謀劃全不相干。

並且我們從現在留下的蛛絲馬跡看,趙普在太祖朝分明是反對趙光義繼位的,他和趙匡胤在立儲上的意見分歧甚至可能是導致他罷相的重要原因之一(詳見張其凡先生的相關論述)。

太宗登基後有「若趙普在中書,朕亦不得此位」(《丁晉公談錄》)的說法,對趙普也說過「朕幾欲誅卿」(《曲洧舊聞》),直到趙普去世時還對大臣說「趙普向與朕嘗有不足」(《宋史·趙普傳》)。

趙普也在太宗試探他該不該傳位給廷美時表示「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宋史·趙廷美傳》),可見他對趙匡胤的傳弟之意從來不以為然。

正因為趙普和趙光義曾經是政敵,所以趙普在太宗朝前幾年才鬱郁不得志,飽受排擠和打擊。

但應該注意的是,他投效趙光義並不僅僅出於權欲。

當時情況是,趙普深受時任宰相的盧多遜打壓,先是他的妹夫侯仁寶被害死,再是他兒子趙承宗娶妻未滿一月就被趕出京城。

為了自保,他只能選擇和當權者、曾經的政敵合作。

趙普的作為導致了趙廷美及其家人的悲劇,但也不可否認,隨著最後一個競爭者的消失,皇位傳承穩定在趙光義及其子孫一系再無爭議,對日後朝廷的穩定是有益的。

這是趙普當初反對趙匡胤傳弟的原因,最後卻被他以並非本意的方式實現了。

趙普對趙廷美自然有愧,而對他的老朋友趙匡胤,卻可以說一句問心無愧。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和你一起打下的這個大宋江山。

趙普第三次拜相時另一項比較重要的舉措是提拔年輕人才。

次相呂蒙正得到他的賞識和推重,太宗、真宗朝另一位名相張齊賢因他的舉薦被任命為樞密副使,寇準也是在他執政時得到任用。

宋初的文壇領袖、以直言敢諫著稱的王禹偁深受他知遇,後來官至宰相的馮拯和官至樞密使的王繼英都出自他門下。

應該說趙普這次為相是眾望所歸,他和太宗的關係也得到了很大的緩和。

但由於上了年紀,他僅僅做了兩年宰相就因病辭官退隱,不久去世。

不過在這兩年里,這位老人已經盡力為這個國家做了他能做的一切。

可以說,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給了大宋。

太祖對他有知遇之恩,他也是太祖的社稷之臣,左膀右臂,太祖在世時他就反對傳弟,堅持傳子,後來得太宗提拔,他還是堅持傳子,我覺得他對於大宋是忠臣,對於太宗是政治對手到互相利用再到不可不防,對於太祖,他是既忠又不忠,可以欣賞他的行政能力和官術,但是他的忠是大忠於大宋,小忠於自己,他對太祖並不是純粹的忠,否則他不會在太祖仙逝之後為了擊敗自己的政敵盧多遜而「倒戈」向太宗。

這其中二十餘年,發生太多太複雜的事,讓他們三個的關係也越來越不能言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代金匱之盟之謎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趙匡...

燭影斧聲什麼意思?燭影斧聲和宋太宗

燭影斧聲,也稱斧聲燭影,是指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議事(另有記載說,是召太祖第四子趙德芳進宮商議後事,被晉王知曉後未召進宮),左右不得聞。席間有人遙見...

「燭影斧聲」?看宋太宗傳位前後的那些糾葛

在中國的封建政權中,皇權的繼承與延續向來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自從周朝實行嫡長子繼承制以來,為了爭奪代表著無上權威的王權。手足相殘、瞞天過海、玩弄心計者大有人在。在皇宮內掀起一片血雨腥風。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