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聯盟》口碑爆棚,吳秀波變身史上最具權謀大叔,看看史書中真實的司馬懿(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軍師聯盟》自播出以來,贏得了觀眾們的交口稱讚,口碑直接爆棚。
很多人因為這部戲,對於司馬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史書中真實的司馬仲達到底是什麼樣的形象。
關於司馬懿的史料,《晉書》《三國志》《資治通鑑》《後漢書》都有相關記載,其中最主要的還是《晉書.宣帝紀》。
先祖顯赫名門之後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
按照慣例,先介紹一下祖先。
司馬懿先祖是帝高陽的兒子重和黎,重和黎當時是掌火的官,他的子孫在唐堯、虞舜、夏、商幾個朝代都是任這個官職。
到了周代,以掌火的官做司馬。
周宣王時,任司馬官職的程伯休父,因平定徐方有功,便被賜以官名作族姓。
戰國秦有名將司馬錯。
秦末各地起義反秦,司馬昂是趙王歇部下的將領,參加伐秦。
秦亡以後,項羽封司馬昂為殷王,都城在河內。
漢朝定河內為郡,司馬氏子孫就定居在這裡。
司馬昂第八代孫出了征西將軍司馬均,均字叔平。
司馬均的兒子是豫章太守司馬量,量字公度。
司馬量的兒子司馬俊,俊字元異。
司馬俊的兒子是京兆尹司馬防,防字建公。
司馬懿即是司馬防的第二子。
少年才俊
司馬懿少年時就與眾不同,聰明而有謀略,博學而多聞,潛心於儒學研究。
漢末天下大亂,司馬懿常慨然為天下憂心。
南陽太守楊俊是司馬懿的同鄉,以善識人著稱,見了不到二十歲的司馬懿,便覺得他是個非同尋常的人物。
當時的尚書崔琰與司馬懿之兄司馬朗是朋友,崔琰對司馬朗說:「你的弟弟聰明而公正,剛毅而英俊,超出常人,你是不能超過他的。
」
首次拒絕曹操
漢建安六年(201),司馬懿被選拔為向朝廷報事的上計掾。
曹操當時為司空,聞司馬懿之名而欲徵召他任職。
司馬懿知道漢朝國運已經衰微,不願屈服於曹氏,便假稱有風痹之疾臥床難起,拒絕徵召。
曹操使人夜裡去刺探他,司馬懿臥床不起。
被迫入仕曹魏
公元208年,曹操為丞相,又徵召為文學掾,給使者下令說:「若再推辭不來,就把他逮捕起來。
」司馬懿懼怕而就職。
於是使他與太子曹丕一起相處以切磋學問,後遷為黃門侍郎,又轉為議郎、丞相東曹屬,不久轉為主簿。
跟隨曹操南征北戰
公元215年,司馬懿隨軍討伐張魯,對曹操說:「劉備用詭詐之計俘虜了劉璋,蜀人未歸附而又爭奪遙遠的江陵,這是破蜀的機會,不可錯過。
今若在漢中陳兵示威,益州就會震動不安,再進兵威逼,蜀兵勢必瓦解,趁這個好機會,事情是可以成功的。
聖人不能違時,也不能失時。
」曹操說:「人苦於不知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
」終於不接受這個意見。
接著又隨曹操討伐孫權,打敗孫權。
輔佐曹操
後來,司馬懿遷為太子中庶子,每次參與議定大事,總有奇策異謀,為曹丕所信賴重用,與陳群、吳質、朱鑠號稱四友。
後遷為軍司馬,對魏曹操說:「昔日箕子陳述治國之謀,把食放在首位。
當今天下百姓不參加耕種的有二十餘萬,這不是治國的長遠謀略啊!雖然戰事未停,應該一邊耕種一邊守備。
」曹操採納了這個意見,於是務農積穀,國家費用豐足。
公元217年,關羽水淹七軍,斬龐德生擒于禁,威震許都。
曹操畏懼,打算遷都河北。
司馬懿進諫說:「于禁等是被大水淹沒,不是戰守上的失誤,對於國家的大局並沒有大損失,為此而遷都,即是向敵人示弱,而淮河漢水一帶的百姓就會人心大不安定了。
孫權與劉備表面親善,而內心疏遠,關羽得勝,是孫權所不願意的。
可曉諭孫權,使他在後面牽制關羽,則樊城之圍可自然而解了。
」魏武帝接受了這個意見,後來關羽果然失敗。
曹操以為荊州遺民及在潁川屯田的軍民逼近南方寇賊,打算都遷徙他地。
司馬懿說:「荊楚之民輕脫,易於流動難以安定。
關羽新破,一些做過壞事的人或藏或逃,觀望局勢。
如將良民北遷,就傷害他們的意願,也會使逃去的人不敢回來。
」曹操聽從了這個意見,以後逃亡的人都回來就業了。
輔佐曹丕
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陽去世時,朝野人士以為會出現危險局勢而害怕。
司馬懿統領喪事,內外寧靜無事,奉靈柩回鄴安葬。
曹丕襲職即王位,封司馬懿為河津亭侯,轉為丞相長史。
此時孫權率軍西行,朝中議論以為樊城襄陽無軍糧,不能抵禦吳寇。
當時曹仁鎮守襄陽,群臣請求召回曹仁退守宛。
司馬懿提議說:「孫權新破關羽,此時正是他想和我們結好的時候,一定不敢給我們造成禍患。
襄陽是水陸交通要地,不能放棄。
」這個意見沒有被接受,曹仁遂焚燒並放棄襄、樊二城,而孫權果然沒侵犯疆土,魏文帝很後悔。
魏受漢禪讓,曹丕即皇帝位,以司馬懿為尚書。
不久轉為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
公元224年開始,曹丕多次南征東吳,都派司馬懿留守後方,一則安定內部百姓,二則供應前線軍需。
臨行下詔說:「後方的事我很不放心,所以才委託給你,漢初曹參雖有戰功,而封賞時蕭何最重。
你能使我無西顧之憂,這不就行了嗎?」又說:「我東征,撫軍就統領西邊的事;我西征,撫軍就統管東邊的事。
」
公元226年,曹丕去世,司馬懿與曹真、陳群等受命輔佐明帝曹睿,曹丕死前對曹睿說:「有人離間此三公的,要慎重處理,不要懷疑他們。
」
敗東吳斬孟達
明帝剛繼位,孫權圍江夏,派其將諸葛瑾、張霸同時攻襄陽,司馬懿督率諸軍討伐孫權,孫權敗走。
司馬懿進擊,打敗諸葛瑾,斬了張霸,取首級千餘。
遷為驃騎將軍。
公元227年,曹睿令使司馬懿屯兵於宛,加都督荊、豫二州諸軍事。
當初蜀將孟達降魏,魏給他的待遇很優厚。
司馬懿以為孟達言行狡詐,看風使舵,不可信任,向明帝懇切進諫,明帝不聽,讓孟達領新城太守,封侯,假節。
孟達於是連結東吳,鞏固蜀對他的信任,暗地圖謀反叛魏國。
司馬懿恐孟達迅速發兵,一面寫信穩住孟達,一面快速進軍,一日行二日路程,八天便到了上庸城下,這場叛亂還沒有發生就被迅速平定。
遇孔明棋逢對手
還是230年,司馬懿遷為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曹真一起伐蜀。
司馬懿自西城鑿山開道,水陸並進,沿沔水而上,打下新豐縣。
大軍屯駐丹口,遇雨回師。
公元231年,諸葛亮北伐,魏將賈嗣、魏平被圍於祁山。
司馬懿率軍來救,諸葛亮退兵。
公元234年諸葛亮再次北伐,司馬懿率軍在五丈原和蜀漢軍隊對峙,諸葛亮多次挑戰,司馬懿不出,諸葛亮送給司馬懿一幅婦人頭巾及首飾之類的東西。
司馬懿假裝發怒,向天子上表請求決戰。
天子不許,即派遣剛直之臣辛毗帶著天子符節以軍師身份控制魏軍。
後來諸葛亮又來挑戰,宣帝又假意將出兵應戰,辛毗持節立於軍門,司馬懿才退回。
魏軍與蜀軍對壘百餘日,諸葛亮病死,蜀漢軍隊退兵。
司馬懿到諸葛亮的營壘去巡行,考察遺留下的痕跡器物,獲得很多蜀軍的圖書、糧谷。
司馬懿判斷諸葛亮必定是死了,並說:「真是天下的奇才啊!」辛毗認為諸葛亮是否死,還不一定。
司馬懿說:「軍事家所重視的是軍中文書、秘書計劃、兵馬吃的糧谷,現在他們把這些都丟棄了,一個人丟棄了五臟難道還可以活嗎?。
」追了很久,才知道諸葛亮已死的確實消息。
當時百姓編了個諺語說:「死諸葛嚇走活仲達。
」司馬懿聽到後笑著說:「這是因為我長於預測活人的事,不長於預測人的生死啊!」
在此之前,諸葛亮的使者到來,司馬懿問使者說:「諸葛公起居飲食如何,一頓能吃多少米?」使者回答:「可食三四升。
」然後又問處理政事的情況,使者說:「打二十軍棍以上的處罰,都是諸葛公自己閱批。
」使者走後司馬懿
告訴旁人說:「諸葛孔明是不會活很久了!」竟和司馬懿說的一樣,諸葛亮不久就死了。
(未完待續)
扒一扒《三國演義》中容易被忽略這些歷史大咖
作者:山色歸讀 侵權必究,授權轉載見文尾。談到三國英雄,我們就會想到曹操、劉備、孫權三分天下,建立三足鼎立的曹魏、蜀漢和東吳政權;也一定知道曹操的惡來典韋、虎痴許褚勇冠三軍,劉備帳前關羽、張飛、...
滾滾長江東逝水,數不盡的三國演義!
東漢末年,烽火連天,百姓生靈塗炭,漢帝國起起伏伏最終走向衰亡,各地起義不斷,群雄割據,大軍閥曹操在混戰中,實力不斷增強,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憑藉雄厚的軍事實力逐漸統一北...
他是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是諸葛亮的勁敵,也是知音!
在三國時代,他絕對是叱吒風雲的人物,智謀超群,尤其善謀奇策,是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是諸葛亮的勁敵,也是知音!整個三國,除了曹操,就是他可以和諸葛亮一爭高下。
大軍師司馬懿的生存韜略
作者:程靜倩熱播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從曹魏的全新視角刻畫了司馬懿跌宕起伏的傳奇一生,展現了波瀾壯闊的後三國時代。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你來我往數十年,最後摘桃子的是司馬氏,從戰略層次...
據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相書上說狼顧之人會吃人
漢獻帝建安八年,曹操徵召司馬懿,司馬以「風痹」為由拒絕了。有人說是司馬懿看不起曹操,其實只是謙虛一下而已。這是當時的風尚,不能人家一請你到公司上班,你就屁顛屁顛地跑去,要有個推辭到接受的過程,...
明爭暗算間,司馬懿如何獲取聲望
作者: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姚瀟鶇司馬懿,字仲達,今河南溫縣人。東漢以來,家世二千石。父司馬防,曾任京兆尹。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其為宣皇帝,廟號高祖。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司馬懿一出場已是國之干...
軍師聯盟真真假假,這才是真正的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司州河內郡溫縣孝敬里舞陽村(今河南省溫縣招賢鎮)人,出身士族,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
三國複雜的人物,夢三國司馬懿的城府
司馬懿這一人物形象十分複雜。你無法簡單的說他是賢臣還是佞臣。甚至你都無法確切的說出他對曹魏竟是忠心耿耿,還是早就包藏禍心。司馬懿經歷了積極效忠到反叛奪權的變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政治立場逐漸轉變。
打工仔到CEO的逆襲之路,司馬懿竟全靠這個字?
東漢末年分三國,曹操、劉備、孫權三足鼎立,然而為何笑到最後的卻是司馬懿?隨著熱播電視劇《軍師聯盟》正式收官,劇中的司馬懿給了各位看官老爺們一種不一樣的認知。縱觀全劇,司馬懿堪稱三國里的發育型AD...
他的智謀韜略不在諸葛亮之下,是三國最牛的人物
這個人物素有雄才大略,卻為了自保處處隱忍,前半生韜光養晦,後半生大放異彩。曹操評價他「有雄豪志,有狼顧之相」,諸葛亮視他為一生的勁敵,偉大領袖毛主席更是對他讚賞有加,認為他有好多手段比曹操還要高...
整個三國都為司馬懿打工,嘲笑諸葛: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
司馬懿經典名言:1、夫將兵者,不戰則守,不守則走,不走則逃,不逃則死。2、(諸葛亮)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3、夫處世之道,亦即應變之術,豈可偏...
兩場戰鬥,扶社稷於將傾,同時也奠定了司馬懿的地位
司馬懿可渭是曹魏政權的幾代元老,而且是歷史上少有的屈指可數的幾位韜略宏深的人物之一一。司馬懿是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出身於世代官僚地主家庭,妥妥的富二代加官二代,別再說什麼屌絲逆襲了。高祖...
為拒曹操徵召,司馬懿不惜裝病
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曹魏權臣、西晉王朝奠基人,司馬家族最有實力、最有名氣的人物。司馬懿裝病22歲,司馬懿被舉薦為河內郡上計掾,負責計算、統計錢糧數目並向朝廷匯報工作。司馬懿努力熟悉...
白話《晉書》宣武帝傳一
宣皇帝名懿,字仲達,河內溫縣孝敬里人。先祖是帝高陽的兒子重和黎,重和黎當時是掌火的官,他的子孫在唐堯、虞舜、夏、商幾個朝代都是任這個官職。到了周代,以掌火的官做司馬。周宣王時,任司馬官職的程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