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襄陽為諸葛亮開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年一到旅遊季,關於名人爭奪戰就會一次次上演,這不,河南南陽和湖北襄陽又為了諸葛亮在哪裡鋤地開撕了。

南陽依據《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認為諸葛亮理所當然應該在河南地盤上種地;襄陽依據裴松之注的《三國志》認為「古隆中」在襄陽治下,所以南陽是「李鬼」。

兩個地方不但網友議論紛紛,而且政府層面也出面發表意見,文化學者也捲入其中,都想為自己城市「正名」。

綜觀諸葛一生,生於古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隱居南陽郡(今湖北襄陽、河南南陽交界),主政蜀地(定都今成都),星落五丈原(今陝西勉縣)。

其他都基本定論,而關於諸葛亮「躬耕南陽」之爭來歷已久,清朝時期就有爭論,到現在為止,從考據學方面並沒有定論。

因為南陽和襄陽雖是處在不同省份,其實相離並不遠,而古郡所所轄區域和現在肯定不同,所以這是一種沒有結果的爭論。

如果在考據學上來說還有意義,那麼在文化上來說就有一點小題大做。

諸葛亮在隱居期間即洞觀天下,定出三分計策,而主要功績遍布蜀地(包含湖北、河南、四川、重慶、陝西、雲南、貴州)。

諸葛臥龍豐功偉績,是一個集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於一身的偉大的聖人先師,其留傳後人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至今熠熠生輝。

人民愛戴他,首先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白城託孤,勵精圖治,不辭艱辛七出祁山,五伐中原,最後嘔心瀝血,積勞成疾,隕落定軍山。

前後《出師表》,《答李嚴書》,光明磊落,忠心耿耿,可歌可泣,在歷史上非常少見,這也為歷朝歷代所歌頌。

其修養有道,教子有方,在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中「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精神修養也為世人之推崇。

雖居高位,但是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道德高尚,志向高遠,實為君子操守之楷模。

其子瞻及瞻子尚亦能在抗擊鄧艾的戰鬥中為國捐軀,三世忠烈,足證亮家風之美。

其不斂財,一身正氣,高風亮節。

亮《臨終遺表》:「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

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也」,試想,天下身居高位者幾人能夠?

其任人唯賢,嚴於律己,敢於批評和自我批評。

揮淚斬馬謖,不推卸責任,上表自貶。

選賢與能,陟罰臧否,恩威並舉。

「聞惡必改,而不矜過,賞罰之信詛感神明」。

愛民如子,修士勸農,興修水利 ,致使蜀漢富沃千里。

其發明,木牛流馬,諸葛連弩,八陣圖,孔明燈,有的現在都無法復原,可謂精思巧構,技奪天工。

其書法、繪畫、音樂皆有涉獵,造詣頗深。

後人對諸葛亮評價至高,推崇之至,當以唐代杜甫為最: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楹聯當以趙藩為首: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諸葛亮留給後人的文化遺產很多,我們緬懷紀念諸葛武侯,是為了繼承其精神,傳承其精髓,而不是諸葛孔明在哪裡鋤地問題上糾纏不休,這已經偏離了文化宣傳,說白了就是經濟利益在作祟,各地打著文化的旗幟,賣弄著名人的牌子,建造虛假旅遊景點,其實並不是真正在宣傳,而是為了招商引資,擴大旅遊收入。

一個人,之所以留名青史,是因為其豐功偉績,文化不死,精神永存。

一個地方,之所以人們流連忘返,是因為人們緬懷這地方承載的文化傳承。

一個民族,之所以屹立不倒,是因為其民族精神永傳。

一個國家,之所以繁榮昌盛,是因為全民努力,發憤圖強。

如果我們忘了這些,一味地注重眼前經濟效益,一味地在表面做文章,一味地過度消費名人,那是背離文化傳承的短視行為,要知道,一個地方的經濟騰飛是多方面因素結合而成,如果只是建了幾個旅遊景點,打打文化牌子,就認為經濟可以繁榮起來那只是掩耳盜鈴,欺人自欺。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上位者應該多學學諸葛武侯愛民如子,潔身修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些優良美德,而不是誇誇其談,擺擺花架子,為了一個名人鋤地還爭來爭去,豈不令人可笑?諸葛武侯在天之靈也會掩面而涕,後人之不肖也令人嘆息。

我想,關於南陽、襄陽之爭可以歇息了吧。

2016-9-2榆木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南陽人,你真的讀懂了諸葛亮?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南陽是我的故鄉,作為家門口的臥龍崗武侯祠,我去過多次,可每次都是走馬觀花。只知道,劉備三顧茅廬就在這裡,有了這三顧,也就有了三分天下,和接下來的轟轟烈烈的三國紛爭,...

南陽李遠:思念的成都

作為諸葛武侯的追隨者和崇拜者,三國文化的愛好者和宣傳者,至今沒有去過成都,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女兒的暑假遊學之旅,由妻子陪同,選擇了成都,我因瑣事纏身不能前往,內心愈加變得不安。

李遠||心香瀰漫臥龍崗

文:李遠 圖:作者提供古柏森森,修竹蒼翠,祠堂高古,紅牆夾道……位於南陽西郊、已有1780餘年歷史的南陽臥龍崗,總是那樣安靜和沉穩。哪怕遊客盈門,也不會打亂它的神閒氣定,不會減弱它的千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