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李遠:思念的成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諸葛武侯的追隨者和崇拜者,三國文化的愛好者和宣傳者,至今沒有去過成都,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女兒的暑假遊學之旅,由妻子陪同,選擇了成都,我因瑣事纏身不能前往,內心愈加變得不安。

成都,始終是一個讓我魂牽夢繞的地方,這不僅成都有著「天府之國」的美譽,也不僅成都有著國際都市的繁華,更因那裡是三國文化重地,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為官之地,且有劉備與諸葛亮君臣合祀的成都武侯祠。

成都,是今生一定要去的人文聖地。

南陽是諸葛亮的第二故鄉。

女兒小時候,就經常給她講劉備「三顧茅廬」的歷史故事,以及諸葛亮千古名篇前後《出師表》,並說《前出師表》文中有句讓南陽人為之驕傲的話語:「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看到女兒疑惑的眼神?我對她說,布衣就是老百姓,意為諸葛亮當年在南陽不忘初心,晴耕雨讀,待天時,觀世運,尋動機,最終幫助劉備稱帝,登上九五之尊,實現了三國鼎立,南陽走出了一代布衣丞相諸葛亮。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南陽東漢時期政治、交通、經濟、文化的特殊地位,歷來臥虎藏龍、賢才雲集,政要任守,名流薈萃,文化發達,學風濃厚,註定是一個讀經誦史、增長才識的好地方,這也是吸引諸葛亮的地方。

諸葛亮生長在漢末亂世,懷王佐之才,抱濟世之志,於東漢建安二年(197年),躬耕於南陽臥龍崗,閱讀諸子百家著作,靜觀天下風雲變幻,自比管仲、樂毅,有著澄清宇內、興復漢室的遠大志向。

如今南陽臥龍崗寧遠樓,為諸葛亮躬耕南陽時書齋舊址,諸葛亮在南陽博覽群書,韜光養晦,讀書何止萬卷?諸葛亮幼年父母雙亡,因其叔父諸葛玄與荊州劉表有舊,為避戰亂隨之來到荊州,可謂歷經坎坷,閱歷頗豐。

諸葛亮可以說是古代「讀」與「行」相結合的傑出代表。

女兒成長於孕育「智聖」諸葛亮的南陽,希望她能向先賢諸葛亮學習和致敬,不僅要多讀書讀好書,而且要通過自己的遊歷生涯,磨練自己的意志,提高自身的修為。

剛給女兒打電話,知道她們今天去了成都太古里和寬窄巷子。

雖沒有去過那裡,但在我有限的視野里,還是知道成都遠洋太古里坐落成都中心地帶,接壤於人潮湧動的春熙路,盡享優越交通和人流優勢,比鄰的千年古剎大慈寺,更為其增添獨特的歷史和文化韻味;寬窄巷子位於成都市青羊區長順街附近,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組成,全為青黛磚瓦的仿古四合院落,這裡也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與大慈寺、文殊院一起並稱為成都三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

常言道:愛屋及烏,因為鍾情武侯,情感所致,對成都文化略知一二,這也算是自己對武侯的一種敬仰和膜拜吧?

遙望成都,如今因女兒的成都之行,而開始思念成都,開始愈發關心成都的天氣和新聞,乃至文化勝跡,我希望通過自己的精挑細選,能夠給遠在千里之外的女兒,提供出行參考和甘做遙控導遊。

成都是諸葛亮前後《出師表》誕生地。

蜀漢建興五年(227年)和蜀漢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在成都出師北伐曹魏時,向後主劉禪呈送前後《出師表》。

如今撥開歷史的重重帷幕,去感知諸葛亮當年內心彷徨不安的心靈,仿佛聽到一位老臣「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的嗚咽似泣,其情沛然入注,勤懇之心如現,耿耿忠心盡袒。

似乎聽到一位即將遠行的老人,帶著父愛的眼光,對後主劉嬋的諄諄教導,字字真情,催人淚下。

女兒剛發微信,說成都濛濛細雨,空氣清新涼爽。

我只能說成都氣候多雨。

但我內心知道,那是諸葛亮壯志未酬的眼淚,逾越千年不變,歲歲年年如此……

劉備與諸葛亮相識於南陽。

劉備「三顧茅廬」之後,與諸葛亮同甘共苦棄新野、奔樊城、攜民渡江……基於對理想的追求、對事業的忠誠,諸葛亮與劉備之間,形成了一種肝膽相照、同心相印、相互信任的君臣關係。

一個鞠躬盡力,一個如魚得水,成為封建時代少見的君臣相得的典範。

而如今的成都武侯祠,是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始建於蜀漢章武三年(223年)修建劉備惠陵時,其中,武侯祠建於唐以前,初與祭祀劉備的漢昭烈廟相鄰,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併入,形成了君臣合祀、祠堂與陵園合一的格局。

縱觀中國古史,為將為相之人多矣!而布衣躬耕,受三顧而起,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者,且與皇帝同祀一堂,永受四方煙火,常迎八方朝拜,這種尊享和殊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當首推諸葛武侯一人。

女兒打算明天去瞻仰成都武侯祠和遊覽錦里。

臨行前,我就告訴她,錦里傳說曾是西蜀歷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業氣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漢、三國時期便聞名全國,被譽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是體驗三國文化與成都民俗的魅力街區。

不僅如此,還對她說,到了成都武侯祠除了敬拜諸葛武侯,感受三國文化之外,可以去參觀欣賞岳飛手書諸葛亮前後《出師表》石刻,而這碑刻佳作的源頭在南陽臥龍崗。

據臥龍崗現存《出師表》石刻岳飛跋文記載:「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

」當晚,岳飛重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看到字裡行間洋溢著憂慮國事,為主盡忠的誠摯之情,悲涼之餘,仍然透示著百折不撓的巨大勇氣,他的心中自然是五味雜陳感慨萬端,於是揮淚手書武侯前後《出師表》。

時至今日,後世仍可感受到一位戰功赫卓的將軍,堅毅的面孔之下,那種痛失國土的憤慨,那種錐心泣血的傷痛。

諸葛亮躬耕南陽,為官於成都。

諸葛亮成都寫下前後《出師表》,岳飛在南陽手書武侯前後《出師表》,而如今,這彌足珍貴的碑刻珍藏於成都武侯祠,《出師表》碑刻猶如文化使者和情感紐帶,將南陽與成都緊緊相連。

南陽與成都也因有諸葛亮的存在,也讓兩地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至今依然散發著著熠熠生輝的光芒,以及厚重無比的人文魅力。

在三國的歷史舞台上,南陽亦是魏蜀吳的人才庫,陳壽《三國志》中記載的南陽籍人物多達50餘位。

如今成都武侯祠文臣武將廊中,內塑28位蜀漢政權的重要文臣武將,其中有5位是南陽人,分別是傅肜、鄧芝、陳震、黃忠、傅僉。

傅彤為蜀漢將軍,章武元年為中軍護衛,後隨劉備伐吳,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傅彤為保護劉備率軍斷後,死戰吳軍,因精疲力竭吐血而死;鄧芝為蜀漢重臣,劉備逝世後,奉命出使吳國,成功修復兩國關係,並深為孫權所欣賞,孫權給諸葛亮寫信說:「和好二國,唯有鄧芝。

」陳震是蜀漢著名的外交家;黃忠為蜀漢五虎上將之一,定軍山下斬殺曹魏名將夏侯淵,擁戴劉備為漢中王;傅僉傅彤之子,為蜀國武將,跟隨姜維北伐,後來在蜀討伐戰中,拚死守衛漢城,不敵戰死。

南陽的文官武將燦若群星,在南陽這片沃土上充分吸收文化的滋養,閃耀於三國風雲變幻的歷史舞台之上,並以各自的文韜武略和聰明才智,在魏蜀吳三國的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對於成都而言,杜甫草堂同樣令人嚮往。

很早就讀過杜甫的詩作《蜀相》,至今仍記憶猶新,難以釋懷。

杜甫草堂又稱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位於成都市西門外的浣花溪畔,唐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因「安史之亂」流亡成都,在友人嚴武的幫助下,於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茅屋,名曰「成都草堂」,並在此居住4年,期間杜甫共作詩240餘首,是其詩歌創作的高峰期。

後世影響深遠的詩作名篇《蜀相》,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後,翌年遊覽成都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詠史懷古詩:「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此詩借遊覽古蹟,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杜甫的《蜀相》,它寫出了諸葛武侯輝煌而悲壯的一生,也讓諸葛武侯作為一個文化符號,長駐人心。

今夜,又讓人難以入眠。

遙望成都,不由開始惦記女兒,但我明白,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她要背著行囊,哼著小調,走遍祖國的大好河山和人文勝跡。

當年諸葛亮蟄伏南陽,是「臥龍」總有騰空而起的日子。

如今幽思武侯,內心豁然開朗,我希望把深深的思念,浸潤女兒展翅高飛的翅膀;我願意把關愛的目光,化作女兒前行的力量。

「讓我掉下眼淚的/不止昨夜的酒/讓我依依不捨的/不止你的溫柔/余路還要走多久/你攥著我的手……」趙雷的《成都》,回歸簡單、純樸,略帶憂傷的浪漫情懷,訴說著在城市裡默默行苦工作的人們,心中的那份酸楚和無奈無法體會,只有在夜深人靜之時,找城市裡的一個角落,一個人輕輕的吟唱!聽著聽著,不知為什麼?今夜格外能夠引起我的共鳴和嚮往……

此時此刻,有點迫不及待希望女兒早日回來,聽他講講成都的見聞和印象,和我分享她的人生經歷和開心故事,和我說說武侯祠的人文勝景和千秋魅力。

不過,在我心中,早與成都有約,有武侯精神在此,總有一天,成都一定要去。


作者簡介 : 李遠,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南陽市臥龍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南陽文化》執行主編,已發表文學作品千餘篇,散見於《小說選刊》《特別關注》《文藝報》《雜文選刊》等數百媒體。

出版有文化散文集《訪古尋蹤臥龍崗》,曾參編外宣書籍《魅力南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訪南陽臥龍崗有感——周同賓

作者簡介:周同賓,當代著名散文家,獲得首屆「魯迅文學獎」散文獎等,現任河南省散文學會副會長,有百餘篇作品被譯介海外。1959年秋期,我來南陽求學。學校在臥龍崗。步出經武門,沿梅溪河西南行,舉頭就...

李遠||心香瀰漫臥龍崗

文:李遠 圖:作者提供古柏森森,修竹蒼翠,祠堂高古,紅牆夾道……位於南陽西郊、已有1780餘年歷史的南陽臥龍崗,總是那樣安靜和沉穩。哪怕遊客盈門,也不會打亂它的神閒氣定,不會減弱它的千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