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諸葛亮寧死也不停止北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是一段眾說紛紜的歷史,其中的傳奇故事比比皆是,傳奇人物也是數不勝數。

我們知道蜀漢大臣諸葛亮為了興復漢室,完成統一大業,從228年發動北伐曹魏的戰役。

前前後後共有五次,但一直不成功,最後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在五丈原,在他生命最後一刻,嘴裡還不停喊著:「北伐,北伐!」,為什麼北伐這麼重要呢?

首先,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得蜀之後的計劃:「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可以看到諸葛亮的行動中都是有計劃的。

但是荊州已經在東吳手中,所以「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已經不可能了。

那麼就只剩「西和諸戎,南撫夷越,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一條路了。

從表面上看,三分天下的局勢相互牽制,但是蜀的實力相比於其他兩國遠遠不夠。

諸葛亮清楚地知道如果不主動發起戰爭,三國鼎立的形式會很快發生變化。

所以諸葛亮除了北伐,再無其他選擇。

概括來說,北伐的原因大概有一下幾點:

1. 諸葛亮反覆施加壓力,提供給吳國攻打魏國的良好條件。

有可能導致吳魏雙方出現大規模火拚消耗的情況。

這時候就是蜀國一統天下的最好機會。

2. 要是上面情況沒有發生,那麼諸葛亮反覆施加壓力,就提供了司馬懿勒索魏國皇帝的條件(後來我們也知道司馬懿的確心懷鬼胎),司馬懿有充足的理由找皇帝要錢、要糧、要兵,增加防禦。

有可能導致魏國分裂,形成曹、孫、劉、司馬,四國局面。

對蜀國也非常有利。

3. 如果仍沒出現上述情況。

諸葛亮反覆進攻,司馬懿只要稍有疏忽,就有可能丟失部分地盤,甚至是丟失涼州。

(關中長安取不得)。

對蜀國也是有利。

4. 如果仍沒出現上述情況。

諸葛亮反覆進攻,也能消滅一些魏兵,因為進攻方占優總是要多一些。

5. 如果仍沒出現上述情況。

諸葛亮勞而無功,退回漢中,不至虧本。

並無大害。

其實,任何時代的戰爭,打的都是國力的強弱。

相比魏國吳國,蜀國的實力小,底盤小,在當中屬於小弟型。

此時如果閉關鎖國,謀求發展,必將會將實力越拉越大,到時候蜀國會更被動,所以主動出擊在一定程度上預防了被魏國一口吞併。

並且,在北伐之前諸葛亮已經做足了準備,深入不毛之地,只是後期沒有按諸葛亮預期那樣發展。


最終,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是不得已的。

諸葛亮有鴻鵠大志,從劉備三顧茅廬開始,本來準備隱居一世的諸葛亮改變了自己的方向。

決定出山幹大事業,起初跟著劉備還算是順利,在三國鼎立時期奪得了一席之地,可當劉備火燒連營之後,他就只能跟著劉禪了。

劉備使出了必殺技「白帝城託孤」,作為臣子自當履行。

從此只能把餘生貢獻給阿鬥了。

至此北伐中原光復漢室成了諸葛唯一的出路。

本來三國之間歷經幾代皇帝已經形成事實的分裂局面,可就是因為劉備臨終託孤,諸葛和他的接班人姜維用盡蜀漢的國力攻擊魏國,迫使魏國啟用權臣司馬懿,導致最後蜀國被滅,吳國也殃及池魚,三分歸一統,劉備的遺願終於實現了,只是司馬口口聲聲為漢家報仇滅了魏國之後自己卻建立了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謀士排第一:諸葛孔明的傳奇一生

三國亂世前後近百年,湧現了許傳奇英雄人物。其謀臣策士,流風餘韻,名傳千古。諸葛孔明是其中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遠超同輩。史上說他是「英霸之器」,英雄當中稱霸的,遍觀古今也不作第二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