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借道子午谷到底是奇謀還是損招?諸葛亮是否有自己的苦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大耳死後,諸葛亮總覽蜀漢軍政大權,開始收拾劉備夷陵之戰留下的爛攤子。

但是他始終沒有忘記興復漢室的大業,一場轟轟烈烈的北伐大幕拉開了。

公元228年,諸葛亮認為的北伐良機已經到來,向後主劉禪呈上《出師表》,請求北伐中原。

諸葛亮首次北伐過程中,大將軍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襲之計,即由他率領五千精兵由子午谷快速到達長安城下,一舉拿下長安,由諸葛亮率領大軍由斜谷進軍趕到長安支援。

那麼諸葛亮是怎麼回答魏延的建議的呢?

史書記載:「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也就是說當時諸葛亮自信滿滿,認為蜀軍已經準備充分,先占據隴右,即可以此為跳板,控制雍涼,再圖進取。

諸葛亮蜀國軍隊向隴右快速進軍,由於魏軍缺乏戰爭準備,天水、南安、安定迅速落入蜀軍手中,一時間關中震動,北伐形勢一片大好。

但是關鍵時刻,蜀將馬謖在街亭被魏國名將張郃擊敗。

無奈之下,諸葛亮只得將軍隊撤回漢中。

第一次北伐宣告失敗。

一、諸葛亮為什麼要一意孤行?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街亭戰敗。

第二次北伐,攻陳倉不下,失敗而還。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攻占武都和陰平。

曹真和張郃分別從子午道和褒斜道反攻,因雨撤軍。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再攻隴右,糧草不濟而還。

第五次北伐,褒斜道進軍五丈原,諸葛亮病死。

照理說,第一次北伐的失敗應當讓諸葛亮認真考慮魏延的計策了吧,但是如果看看諸葛亮的五次北伐路線,就會發現諸葛亮似乎發了瘋一樣一直在向隴右(地圖的左邊區域)發動進攻,從來不考慮從子午谷(最右邊的區域)進軍呢。

直到第五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鑒於才從褒斜道進軍,直接到渭河南岸的五丈原與魏軍對峙。

可惜天不佑蜀漢,「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死軍中。

蜀軍群龍無首隻得撤退。

這時候的魏延還不死心,想統領大軍繼續北伐,結果被楊軼誣陷謀反殺害。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五次北伐不肯採用魏延的子午谷計謀呢?又是為什麼諸葛亮一次又一次去做有完全成功希望的北伐呢?

二、子午谷奇謀到底是奇謀還是損招?

關於子午谷奇謀,史書《魏略》這樣記載:當時魏國曹操的女婿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守長安。

諸葛亮開軍事會議的時候,魏延主動發言,認為夏侯楙膽小又沒有謀略。

如果由他帶領5000兵馬,從子午谷直取長安。

夏侯楙聽到魏延到來,必然棄城逃走,長安就可以順利拿下,諸葛亮再親帥大軍殺過來,則長安以西的土地就會全部歸於蜀漢。

這當然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的建議,純軍事來看,是值得一試的。

不過子午谷奇謀要想成功,必須有幾個條件。

第一、魏延大軍必須要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快速通過子午谷。

第二,夏侯楙必須要逃走,不然如果進行強烈抵抗,大軍就會進退維谷。

三、若順利奪取長安。

必須頂住許昌而來的魏國援軍,還必須迅速平定長安以西的雍涼地區。


實際情況是每一個條件實現起來都有一定的難度:第一,子午谷長達600里,且道路艱險,一旦有埋伏,則會全軍覆沒;二、夏侯楙不一定會逃走,萬一他堅守長安,以待援軍,則蜀軍毫無勝算;三、長安告急,魏國必定全力救援,以蜀軍的補給能力,恐怕難以堅持住魏軍的反撲。

總體來講,魏延的計謀是收益很高但是風險也很高的計謀。

三、諸葛亮的苦衷

蜀國大將魏延主張襲擊長安取關中(子午谷之計),諸葛亮則主張出祁山取隴右。

作為蜀軍主帥的諸葛亮,肯定是考慮過魏延的建議的,可是為什麼諸葛亮不選擇關中而反而已在選擇隴右為攻擊目標呢?魏延以及後世部分人的看法是,諸葛亮過於保守,不敢兵行險招。

諸葛亮為啥用兵謹慎,因為他怕風險,什麼樣的人怕風險呢?當然是家當不多又特別在意那點家當的人。

諸葛亮的苦衷就在於:

(一)蜀國兵員無法補充。

蜀漢地處西南,當時屬於人口稀少的地區,全國人口大約120萬人口。

其中蜀國的軍隊有多少呢?大約15萬。

120萬人口養15萬的軍隊,這對於蜀國百姓來說負擔已經相當的重了。

除了負責防禦的軍隊外,諸葛亮可供調遣的兵馬最多8萬人。

可想而知對於蜀國來說,士兵是多麼的重要。

蜀漢國力弱小。

兵民國力只有曹魏的十分之一,不可能具備一口吃掉關中的條件。

對於諸葛亮而言,無法接受任何巨大的風險。

所以諸葛亮選擇了魏軍防禦薄弱的隴右地區,企圖居高臨下,逐步蠶食魏國疆土。






(二)北伐只是為蜀漢續命。

諸葛亮在《隆中對》裡面已經闡述了其軍事思想:一旦天下形勢發生了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直指中原一帶,蜀國統帥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從秦川出擊,稱霸的事業就可以成功,漢室天下就可以復興了。

但是遺憾的是,剛愎自負的關羽卻把荊州弄丟了,劉大耳假意為兄弟報仇,其實想吞併東吳,結果夷陵之戰一敗塗地,徹底把蜀國整垮了。

諸葛亮看看自己手上的家當然明白:最好的防守就是攻擊。

這個問題上,諸葛亮是不笨的。

他很清楚就蜀國那點實力,如果不打,最終的結果就一定是被打死。

所以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也要北伐。

事實上,諸葛亮為蜀國爭取了三十多年的時光,也不枉了。

在一些列條件的制約下,諸葛亮只能採取穩紮穩打的策略,逐步蠶食魏國的疆域。

等待魏國發生內亂時,再奪取長安。

當然,諸葛亮自然也不可能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了。

最後附杜甫詩一首:

《蜀相》

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中魏延建議諸葛亮的奇謀是否真實存在?

在研究三國歷史的討論中,子午谷奇謀是其中較為引人注目的。有關於魏延的計策是否可行,以及諸葛亮是否短於奇謀的種種話題,也一直成為人們熱議的對象。那麼,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奇謀。歷史中是否又當真存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