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到底會不會打仗談夷陵之戰為何會失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章武元年,劉備親率大軍,出川東進。
試圖為關羽報仇,並且要奪回荊州,夷陵之戰就此展開。
戰爭之初,蜀軍連戰連捷,深入吳境數百里。
此時東吳大都督陸遜採取誘敵深入的方針,且戰且走,最後在夷陵展開反擊。
劉備最終大敗,只帶領少數人馬逃到了白帝城。
此後,蜀漢無力東顧。
夷陵之戰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合稱為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
那麼夷陵之戰為何會失敗呢?是不是劉備不會打仗呢?
《三國志》上的說法是,劉備在樹林裡安營紮寨,由於蜀漢營寨周圍都是樹木,因此被陸遜偷襲得手。
《三國演義》也沿用了這個說法,火燒連營寫的也是生動無比。
可是仔細思量,覺得火攻的說法也不一定是靠的住的。
夷陵之戰發生在章武二年六月,也就是公曆七月。
江南七月雨季,樹木茂盛,也是含水量很大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當時的火攻不見得奏效。
除了火攻說法之外,傳統看法是認為劉備排兵布陣也有問題。
由於夷陵地區狹長,所以劉備就步步為營,分散了兵力,導致了兵力無法展開,所以被陸遜鑽了空子。
《三國志.文帝紀》寫道曹丕聽說劉備連營百餘里時,給手下的大臣說劉備必敗,哪有連營百餘里對敵的。
可見劉備必敗。
那麼劉備真的不會打仗麼?他的排兵布陣有問題麼?
事實上劉備單純的安營紮寨是沒有問題的,我國長江中游地區,地域狹長,劉備出川後,最緊要的事情就是要保證回川之路不要被切斷,所以蜀軍必須要在沿途布下兵力,因此就出現了連營百餘里的情況出現。
如果劉備沒有連營百餘里,很有可能被東吳或者曹魏斷了後路,那麼劉備失敗的原因就此可以明了了。
劉備失敗,就在於一個,那就是水軍力量過於薄弱了。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東吳水軍最強,各種船隻應有盡有,東吳有很強的水運能力,對於內陸河流也是沒有問題的。
而蜀漢就沒有這個優勢,受地理環境制約,不僅沒發運用騎兵,而且長江中游地區水流湍急,地區狹長,水軍也不利於航行。
蜀漢的船隻在與孫吳對比上也不占據優勢。
劉備東出,陸軍為主,水軍次之,水軍的作用只是為了輔助,保護側翼。
因為夷陵地區周圍山勢險峻,吳軍很難從南面迂迴到蜀軍後方,但是北面的長江則為吳軍提供了可乘之機。
東吳人封鎖了長江,原本長江北岸的黃權就無法起到保護側翼的作用,不得已最後投降魏國。
而劉備卻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錯誤的低估了三峽地區的交通狀況。
在之前,關羽在荊州時,這股軍事勢力給劉備提供了足夠的支撐,至少夷陵通暢沒有問題,而關羽敗亡,東吳占據荊州後,夷陵通道則變成了最大的負擔。
由於蜀漢水軍的落後,無法大批集結實行水陸兩棲作戰,最後只得步步為營。
三分天下之所以能存在的原因就在於:自身環境和自身所適應的環境配置。
魏國擁有大片平原,於是有大量的騎兵;蜀漢山路崎嶇,部隊以步軍為主;而東吳水網密布,以水軍為主。
這也是能三分天下的一個環境因素。
一旦出境,脫離了作戰環境,也就變的無用武之地。
長期以來,魏國的騎兵向南過不了長江,向西進不了西川;蜀國的步軍,向北打不過魏國的騎兵,向東打不過吳國的水軍;而吳國的水軍也是同理,打不過蜀漢的步軍,也打不過魏國的騎兵。
而劉備東征,錯就錯在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
拿自己不擅長的進攻別人擅長的。
劉備在夷陵擺下了「一字長蛇陣」也是迫不得已的,蜀漢的兵種配置不合理才是夷陵大戰失利的真正原因。
不是劉備不會打仗,實在是蜀漢水軍太差。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
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
夷陵之戰全面梳理回顧 揭秘劉備慘敗的原因
夷陵之戰,是三國的著名戰役。關於夷陵之戰的細節,大家還記得嗎?夷陵之戰中,劉備又一次痛失領土。如果不懂夷陵之戰,那就不算讀懂三國。今天,小編為大家重新梳理了夷陵之戰的細節和各個階段,夷陵之戰,雖...
關羽被被殺,劉備高估自己,人生自信毀於陸遜的一把火!
關羽被孫權偷襲荊州,兵敗被殺,劉備稱帝後,不聽大臣們苦勸,執意要親自率兵討伐孫權,給關羽報仇,後來,在夷陵被東吳大將陸遜擊敗,劉備逃進白帝城,一病不起,託孤諸葛亮,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蜀漢損兵折將,東吳為什麼沒有乘勝追擊呢?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
陸遜火燒連營勞苦功高,孫權為什麼卻要逼死他?
夷陵之戰,是三國歷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戰役,一般指的是蜀漢攻打東吳的夷陵之戰,而不是發生在孫權和曹操之間的戰役。這一次的戰役,對於蜀漢和東吳之間的聯盟有很大的影響,對於蜀國的未來也產生了很深的影響...
劉備討伐東吳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小貓膩,又折損了多少人才?
劉關張桃園結義是不假,劉備確實也依仗關羽張飛打下了天下。但夷陵之戰大敗,讓蜀國元氣大傷,被記載成是劉備仁義,為了給關羽報仇太過義氣用事,在我看來只是史官們為了美化這位蜀國皇帝罷了。
心法:經得起失敗考驗,才能笑到最後
原文再續上回。上一篇文章我們聊了有關屌絲劉邦是如何逆襲高富帥項羽的故事。其中提到了我有兩點感悟,我展開分說了,第一點是有關大局觀的問題。對第二點,以多次失敗博一次成功的方法論。我們今天就通過草根...
若張飛不死,劉備伐吳是否能夠成功?答案很明確
東漢末年,劉備、關羽及張飛三人於桃園三結義,留下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此後的二十多年間,三兄弟在諸葛亮的輔佐下,開創了蜀漢之基業,在利益與權力全面,劉關張三兄弟的情...
漫談三國:夷陵之戰的分析(3):蜀軍大敗的原因
劉備伐吳是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旗號,首先在道義上占據了制高點,在出兵的時機選擇上看,曹魏和孫吳兩方都剛剛發生了重大人事變動,處於新的磨合期,對於劉備來說,這個時間點出兵,干擾最小勝算較大。不過戰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