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張飛不死,劉備伐吳是否能夠成功?答案很明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劉備、關羽及張飛三人於桃園三結義,留下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

此後的二十多年間,三兄弟在諸葛亮的輔佐下,開創了蜀漢之基業,在利益與權力全面,劉關張三兄弟的情誼非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更加的堅不可摧。

劉備奪取川蜀之地後,命二弟關羽鎮守荊州,諸葛亮對此安排相當擔心。

畢竟,關羽雖然能征善戰,對劉備忠心耿耿,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剛愎自用,除了大哥劉備和三弟張飛,絲毫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包括軍事諸葛亮。

但是,此時了劉備已經變了,不再是之前那個言聽計從的主公,他有了自己的看法,哪怕是錯誤的。

鎮守荊州的關羽,於建安二十四年圍襄樊,並擒獲于禁,斬殺龐德,一時間威震華夏,甚至嚇得曹操曾要遷都。

奈何關羽驕傲自大,沒執行諸葛亮的「聯吳抗曹」之計劃,東吳派兵偷襲了荊州,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重兵敗被殺。

關羽的被殺令劉備和張飛大為憤怒,尤其是暴脾氣張飛,每天都哭著喊著要為二哥報仇。

劉備雖然也想立馬帶兵進攻東吳,但畢竟他考慮的是整個蜀漢,加上諸葛亮等人的勸阻,選擇了隱忍。

但耐不住張飛的苦苦哀求,劉備在登基稱帝的同一年,就舉全國之力出兵伐吳,同時命張飛率領精兵會師江州,三國最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的「夷陵之戰」揭開帷幕。

同年六月,因張飛經常酒後暴打部下,范疆、張達早已對他不滿,就趁張飛熟睡之際割取了他的頭顱。

一代猛將張飛,沒有死在沙場上,而是被部下慘殺,也是相當的窩囊。

劉備聞之三弟的死訊,立馬癱倒在地,他把所有的怨恨都歸結於東吳,甚至已經失去了理智。

最終,在夷陵之戰中,被東吳名將陸遜一把火燒了七百里連營,伐吳之戰以劉備的慘敗而收場。

很多人都認為,如果張飛未被慘殺,劉備的伐吳大計可能會成功,但小編認為,即使張飛不死,依然扭轉不了夷陵之戰的敗局,有以下兩個理由。

理由一:張飛改變不了劉備排兵布陣的方式

劉備之所以會在夷陵之戰中慘敗,主要原因是他缺少一位頂尖的謀士,連營七百里的安營紮寨的方式,給蜀軍留下了致命的隱患。

即使張飛活著,他也只是一員猛將,看不出也改變不了大哥劉備的排兵布陣的方式。

這是戰略上的失敗,絕非戰術可以改變。

理由二:張飛絕不是陸遜的對手

張飛號稱萬人敵,單打獨鬥的能力幾乎能敵,但一場戰爭的勝利,主要在於統帥的能力,豈是一兩個猛將能夠改變的?反觀陸遜,其智謀遠超張飛和劉備,與諸葛亮相比都不會遜色多少。

即使張飛多殺幾名吳國將領,對於整場戰爭來說微不足道,甚至會慘死在戰場上。

所以,假如張飛不死,與大哥劉備並肩作戰,依然扭轉不了戰局。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此人在三國里出將入相,並有再造三國之功

大家可能猜到了,他就是陸遜。有人會說,三國里出將入相的還有曹操、諸葛亮啊!沒錯,他們都是。 但是,有再造三國之功的也就只有陸遜了。換現在的角度來說,當年的陸遜再造了三國,就是延續了三國,是分裂。...

劉備到底會不會打仗談夷陵之戰為何會失敗

章武元年,劉備親率大軍,出川東進。試圖為關羽報仇,並且要奪回荊州,夷陵之戰就此展開。戰爭之初,蜀軍連戰連捷,深入吳境數百里。此時東吳大都督陸遜採取誘敵深入的方針,且戰且走,最後在夷陵展開反擊。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