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手提拔了3員大將,3人給蜀國造成的傷害,一個比一個嚴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古到今有一條不易之理,用兵打仗必須文武相濟,缺一不可。

既要有運籌帷幄的謀臣,也要有叱吒戰場的猛將,二者向來不可偏廢。

光有猛將,沒有得力的參謀智囊,只憑一勇之夫打打殺殺,就會勞而無功,難成大事。

同樣的道理,再優秀的謀臣,再完美的戰略戰術,最後都必須要靠武將們一步一個腳印,在戰場上去落實,否則就成了紙上談兵。

三國劉備的創業之路,就鮮明地體現了這個規律。

劉備起家之初,身邊雖有關羽、張飛、趙雲這樣的「熊虎之將」,個個堪稱萬人敵,卻始終打不開局面,整天躲躲藏藏,寄人籬下,連塊落腳之地都沒有。

等到諸葛亮、法正等優秀謀臣到來後,劉備集團就騰雲致雨,一飛沖天,成為雄踞巴蜀的一代梟雄。

然而隨著五虎大將的相繼死去,蜀國的形勢再度惡化,以諸葛亮這樣的經天緯地之才,因沒了得力武將輔佐,蜀國局勢江河日下。

其實劉備死後,諸葛亮已經意識到了蜀漢的武將人才緊缺,並且開始大力提拔一批將才,竭力想恢復五虎上將在世時的局面。

可惜的是,諸葛亮聰明一世,卻也有一個致命缺陷,嚴重缺乏知人之明。

在人才的發現識別、培養提拔以及使用方面,都出現了重大偏差。

事實無情證明,諸葛亮所一手提拔的三個大將,上了戰場的表現卻十分糟糕。

第一個得到諸葛亮提拔的武將,名叫向寵。

在給劉禪進獻的《出師表》中,諸葛亮不吝筆墨,把這位向將軍捧上了天,稱讚他品行端方,精通用兵之道,簡直說成了天上少有地下無的極品人才。

《三國志》記載,這個向將軍,原來是劉備手下的下級武官。

劉備為給關羽復仇,發動夷陵之戰,結果慘遭大敗,蜀軍死傷慘重,向寵所帶的一營人馬,卻得以完整保存下來,博得了劉備的讚許。

諸葛亮建議劉禪,凡是軍中大事,無論巨細都應及時諮詢向寵,才能保證蜀軍人心和睦,內外協調。

在諸葛亮的大力保舉下,向寵被提拔為中領軍、中步督、都亭侯,可謂官運亨通。

然而等到讓他獨當一面帶兵打仗,表現卻讓人瞠目結舌。

被諸葛亮譽為「曉暢軍事」的向寵向將軍,於延熙三年帶兵出征,平定漢嘉地區蠻夷叛亂。

結果一上戰場,向寵在稀里糊塗的混戰中被敵軍斬殺,蜀軍一敗塗地。

諸葛亮提拔的第二個大將,是盡人皆知的馬謖。

這位馬謖不用多說,可謂盡人皆知。

《資治通鑑》記載,這位馬謖原來是文臣出身,卻喜好談兵講武,說起兵書戰策、三韜六略,那是口若懸河,儼然是天下奇才。

用今天眼光來看,馬謖就是個軍迷或者軍事愛好者,當個講師作家綽綽有餘,真要帶領千軍萬馬作戰,非吃大虧不可。

可惜精明過人的諸葛亮卻看走了眼,讓馬謖獨當一面鎮守街亭,結果碰上了名將張郃,慘遭大敗,直接導致蜀漢第一次北伐失利的嚴重後果。

諸葛亮提拔的第三個大將,是蜀漢後期軍事頂樑柱姜維。

姜維在三人之中,無疑是最優秀的一個,但他對蜀漢的傷害也最為嚴重。

姜維身為國家大將,有一個致命缺陷,缺乏大局觀。

連年戰亂,蜀漢已經國力睏乏、民生凋敝,急需休養生息恢復國力,他卻機械執行「北伐中原」的既定目標,先後十餘次組織大軍出征曹魏,挑起戰爭,結果不但沒有奪得魏國寸土,反而讓蜀漢民窮財盡,人心離散,簡直是自掘墳墓之舉,把劉禪坑苦了。

當時蜀漢的文臣武將,很多人都已看出姜維的失策,反覆向他建議休兵止戰,固本圖強養精蓄銳。

費禕勸他應該以保國治民、敬守社稷為主,不可希圖僥倖一戰成功,張翼警告他蜀漢國小民勞,不宜窮兵黷武,廖化也勸說他,蜀漢國力和軍力遠不如魏國,卻連年挑戰魏國,將來會「何以自立?」蜀漢在魏國攻擊下一觸即潰,成為三國中最先滅國的一個,姜維的錯誤行徑在其中產生了極為惡劣的作用。

雖然他最後以身殉國,但也是亡羊補牢,卻遠不足以補償他給蜀漢帶來的破壞。

三人之中,向寵給蜀國造成一次普通戰鬥失敗,馬謖導致一場戰役失敗,而姜維則損害到了蜀國的國力根基,造成的傷害一個比一個嚴重,諸葛亮識人不明,導致用人失誤,後果觸目驚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後主留下的四個能人,卻全部死於非命

幼年時喜好聽評書《三國演義》,但是只喜好聽前半截,聽到陸遜火燒劉備連營七百里,就不情願再往下聽了。由於前半部有關羽張飛等浩繁好漢好漢,百戰百勝威風八面,聽著盪氣迴腸,十分爽快。到了後半段,蜀國人...

諸葛亮之敗:做的越多,反而加快了蜀漢的滅亡

在三國歷史中,魏蜀吳三家打了一輩子的仗,結果卻成全了司馬氏的晉朝。對於魏國、吳國、蜀國三個國家,最先滅亡的就是蜀漢。而蜀漢的滅亡雖然不是在諸葛亮生前,卻也和諸葛亮的多次北伐存在一定的關係。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