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真的聰明嗎?他一生犯了4個不該犯的錯,結果害死了自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蜀漢以來,諸葛亮就一直是忠義、智慧的代表。

仿佛只要諸葛亮的鵝毛扇輕輕一搖,再難的事情也都會迎面而解。

可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真的聰明嗎?他一生犯了4個不該犯的錯,結果害死了自己。

諸葛亮的第一個失誤:同意劉備讓關羽守荊州

諸葛亮和關羽的關係真的很微妙,關羽一直不是真心服諸葛亮,而諸葛呢,只用對自己言聽計從的人。

所以,當劉備決定讓關羽駐守荊州的時候,雖然諸葛亮知道關羽心氣高,但這關羽是劉備的把兄弟,也就不好直言說什麼了。

結果關羽大意失荊州,又敗走麥城,丟了性命。

而劉備,要給弟兄報仇,全然不顧諸葛亮的勸誡,出兵東吳,結果一敗塗地。

諸葛亮的第二個失誤:沒有培養挖掘人才,無人可用

除了諸葛亮、劉關張、還有五虎上將。

數得上名頭的蜀國人才也就沒有誰了。

作為蜀相,選拔人才應是分內之事。

一個國家的軍隊,沒有像樣的將領,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

可是隨著這五虎上將一個一個的老去,蜀軍之中,青黃不接,再沒耀眼的將星。

這是丞相之過,還是蜀漢之命?再說那扶不起來的阿斗,沒人用也是該。

諸葛亮的第三個失誤:為了劉備的心愿,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出師表》道盡了諸葛亮的拳拳忠心,可這劉備恢復漢室的心愿,豈是單憑一腔熱血就能完成的?諸葛亮難道忘記了當初的隆中對?忘記了天下三分的無奈?東吳日益強大,曹魏民生安定,軍隊實力雄厚。

而反觀蜀漢,憑什麼去打仗呢?諸葛亮舉全國之力,六出祁山,可惜北伐大業卻不順利,國家卻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人民顛沛流離,飽嘗戰爭之苦。

諸葛亮的第四個失誤:用人不當,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應該說諸葛亮是慧眼識人之輩,可惜他一不小心用錯了兩個人,對蜀漢造成了致命的傷害。

這可以說是用錯了人,也可以說是無人可用的情況下的無奈之選,總之,蜀漢的氣數也就到這裡了。

第一個用錯的人,自然是馬謖。

連劉備都看得出馬謖就是一個紙上談兵的傢伙,不可委以重用。

而諸葛亮卻偏偏用了馬謖守街亭。

失去街,對蜀國可謂是致命的打擊。

第二個用錯的人,是姜維。

諸葛亮認為姜維可以繼承他的衣缽,給予了極大的厚望。

可姜維為了報丞相的知遇之恩,不顧蜀國實力,執意討伐中原,最終葬身異國。

反觀三國,前半段諸葛亮羽扇綸巾,好不瀟洒。

後半段丞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讓人忍不住想問,那意氣風發,指點江山的諸葛亮去哪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有這麼聰明嗎?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耕種。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輔佐劉備建...

重讀三國︱諸葛亮的眼中釘,其實死得好無辜

在很多《三國演義》讀者印象中,蜀漢名將魏延是個不忠不義的叛賊貳臣形象,這主要是受到《三國演義》的誤導:長沙之戰中,魏延救黃忠、殺舊主韓玄。諸葛亮認為此人忘恩負義,而且他還看到魏延腦後有反骨,相信...